科室简介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13位医生
科室介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心脑电图诊断科)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60年成立心电图室,1989年医院成立功能科,心电图、脑电图室归属功能科,2023年6月成立心脑电图诊断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心电、脑电功能及电生理检查的科室,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现有工作人员共有16人。心电图13人:主任技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技师2人,主治医师4人,主管技师1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1人,医辅1人;其中硕士2人,本科10人。脑电图3人: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1人。

学科分类

心电图室分为:常规心电图室、心电工作站室、四肢动脉硬化测定室、动态血压室、动态心电图室、运动平板室、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室。

脑电图室分为:常规脑电图(EEG)、视频脑电图(VEEG)、动态脑电图(AEEG)。

专科特色

1、心电图室

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心电向量图、高频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分析、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四肢动脉硬化测定、运动平板试验、远程动态心电图检测等,能为临床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先天性心脏病疾患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1)运动平板试验: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监测方法,此项检查简便、实用、安全、无创。可以了解运动有关症状(晕厥、心悸、胸闷)的原因,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还开展小儿运动平板试验(最小5岁)。

(2)四肢动脉硬化测定:判断下肢动脉的狭窄、阻塞情况,对于阻塞性动脉硬化症(ASO)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动态心电图:可提供受检者24小时或更长的动态心电活动信息检查有无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诊断,选择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评价起搏器的功能,尤其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还开展了新生儿、婴幼儿动态心电图检查(最小的出生1天)

(4)动态血压:可提供受检者24小时的动态血压信息。

(5)心电向量:可用于补充心电图诊断的某些不足,对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高。

(6)心室晚电位:对心律失常和猝死进行预测。

(7)高频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等有辅助诊断价值。

(8)心率变异分析:可间接地定量评价心肌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紧张性和均衡性,而且还能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情况。

(9)心电网络系统:2014年我院心电图取得了进一步的的发展,开展了心电图采集网络系统,建立新的心电工作站检查项目,使得所有的心电图数字化的保存在网络云端,随时可以通过各项条件检索心电图,并且进行全院心电联网,在临床科室进行采集心电信息,传输至心电图室进行诊断,把报告传输至临床科室。缩短患者就诊检查时间,为急危重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为心电图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高的平台。

方便临床住院患者床边采集信息进行传输,为全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提供及时的心电图诊断报告及危急值报告。

(10)远程动态心电监测检查项目:该项监测系统是一项将电生理数据采集分析和移动IP技术,合为一体的移动网络医疗终端,实现心电数据采集和前端分析,异常心电数据分析和预警,通过GPRS/4G信号、internet网络等多样化传输,可以实时将心电监测数据分析,进行预分类处理、判断、出具分析报告。

可以将24小时及更长时间段(48h、72h、96h)的动态心电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诊断报告。可用于本院、院外及相关医联体医院及基层医院的患者,长时间心脏远程实时监测。

2、脑电图室:

脑电图检查是对于大脑功能性变化的诊断、评估、研究及检测,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也应用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安全、便捷、费用低,可重复性强等特点。适用于癫痫的诊断、定位、分型、指导治疗用药及判断预后;诊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炎、脑瘤等;研究大脑功能,对于大脑认知、情感、行为等功能研究;评估意识状态,如睡眠、昏迷状态等;监测脑功能状态,如手术麻醉中及重症监护。

(1)常规脑电图:相关疾病的脑电诊断及脑电地形图的定位;

(2)视频脑电图:4-8小时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临床录像资料与EEG进行同步记录,同步回放,同步分析;

(3)动态脑电图:24小时便携式动态脑电记录。

科研教学

教学方面:心电图室一直承担每学年医学院临床、全科、预防、麻醉、口腔、影像等本科生16个班级及研究生、留学生的心电图诊断学课程和大学护士学校护理专业中护、高护7个班的心电图课程。每年还进行科室住培生、实习生、见习生、护理研究生、进修生临床带教工作。心、脑电图室还承担科研及院内外体检工作,积极推动本地区心、脑电医学事业发展。

科室擅长
高血压
冠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病
癫痫
高血压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