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5位医生
科室介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1年3月,是新疆第一家独立综合ICU,2008年8月更名为重症医学科并获批新疆自治区级ICU专科护士准入基地。

2011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8年获批兵团重症质控中心。2020年获批重症规培基地,2021年获批兵团临床研究中心,获批兵团2021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现已发展为核定床位30张,开放床位45张的大型重症医学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监护仪、呼吸机、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持续床旁血滤机、血栓弹力图检测仪、抗血栓泵、纤维支气管镜、PICCO、PICCO2、ECMO、床旁超声等设备。

年均收治重症患者逾800人次,抢救成功率超过80%。开展了床旁血液净化、重症超声、PICCO2、ECMO、血栓弹力图等多种诊疗新技术,部分填补自治区空白。承担国家及兵团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10篇)。培养重症医学专业研究生12人,急诊医学专业研究生4人。科室现有医护人员72名,医师15名,护士5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护师3名,博士3名,硕士15名。

专科特色

高频呼吸治疗ARDS:高频通气是一种高通气频率和低潮气量的通气方式,其通气频率至少为机体正常呼吸频率的4倍,而潮气量近于或者小于解剖死腔。ARDS患者的肺保护通气策略:低潮气量、高PEEP,因潮气量太小,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潴留。

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即使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主要用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氧合。ARDS治疗流程中,俯卧位通气应用于中重度ARDS,首先明确诊断ARDS,并进行分型,按照俯卧位通气流程操作,我科采取人工徒手操作,准备好俯卧位通气垫,保护好各个管道,7人操作,俯卧位通气时观察生命体征及氧合情况,并防止并发症发生,每日俯卧位通气时间至少6小时,氧合可以明显改善,且无脱管事件、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

营养代谢车:代谢车在危重症患者、各类创伤病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代谢检测,及时校正错误的临床营养支持模式,调整能量供给,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保持能量平衡,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肝肾负担,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血栓弹力图: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用全血监测血浆成分和细胞组分队凝血的影响,并能够检测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对凝血的影响,有助于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对患者出、凝血做出准确判断,进而选择适宜的血制品和药品,实现了床旁实时了解危重患者凝血全貌情况,为危重患者凝血治疗指导方向。

PICCO2:PICCO2监测技术是一种对重症患者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的工具,该仪器有简便、微创、高效比的特点,可以测定动脉压、心率、每搏量等数据。PiCCO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新技术,可在迅速全面的了解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监测数据全面,费用较少的优点,并可较长期的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该重症监护室床旁监测有助于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对患者出、凝血做出准确判断,进而有效的液体复苏,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降低患者死亡率及住院天数。

科研教学

建科以来,完成兵团级课题5项,自治区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大学级课题8项。承担兵团级科研课题2项,大学课题5项,院级课题10项。其中已结题3项,在研4项。近三年以来每年发表论文10余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5篇,省级16篇。2007年获得全国科研论文二等奖一篇。主编或参编专著6部。

科室擅长
心肌梗死
慢性心衰
呼吸衰竭
肾衰竭
感染性休克
急性胰腺炎
急性心肌梗死
休克
急性心力衰竭
胸部创伤
过敏性休克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颅脑创伤
创伤性休克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肾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脓毒症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