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8位医生
科室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7年9月,2017年3月启用净化病房,面积近400m2,床位10张,主要集中收治全院急危重症患者,是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2020年获“甘肃省优秀医师团队”称号。科室主任王昱主任医师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甘肃省优秀医师”。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5人,其中医师8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2名,获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合格证(5C证书)6名,博士在读1名,硕士6名。护理人员17人,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硕士2名,本科15名。

科室拥有多功能无创及有创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麻醉深度监测仪(BIS)、呼吸末二氧化碳检测仪(ETCO2)、颅内压监测仪、除颤仪、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机、ECMO、纤维支气管镜、临时起搏器、多功能翻身床、振动排痰仪、床旁彩超、血气分析仪、床旁快速检验仪等国内外先进设备。

目前开展从常规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到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再到电阻抗心动描记法(ICG)、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等完善先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开展从鼻导管、面罩,到经鼻高流量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完善的呼吸治疗技术;

开展缓慢持续超滤治疗心衰、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床旁超声心肺功能持续动态监测等先进的心血管诊疗技术;

开展经鼻留置胃管、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等肠内营养管饲治疗,结合中心静脉及PICC静脉营养技术形成完备的营养供给方案;

开展CRRT、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人工肝(DPMARS)等血液净化技术;

承担“卒中中心”建设,开展急性脑梗死溶栓、脑出血围术期管理、神经重症抢救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技术;

开展床旁颅骨钻孔脑室(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及颅内压监测技术、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微创胸腹腔穿刺引流、超声定位引导穿刺等微创操作技术。

科室以西医为基础,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突出中医特色,在危重疾病救治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近年来,团队在运用补肺益肾法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运用破格救心汤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脓毒症性休克、脓毒性心肌病,健脾行气、活血通腑法联合粪菌移植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不耐受、胃肠菌群失调,补气温肾健脾法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等中医治疗危重疾病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厅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SCI/CSCD论文4篇,论文33篇,专著2部。

科室擅长
肝硬化
肺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衰竭
急性胰腺炎
急性尿道炎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胃炎
硬脑膜下血肿
酒精性肝硬化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急性胆囊炎
化脓性脑室炎
多器官衰竭
高血压性心脏病
急性出血性胃炎
急性肝坏死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肾衰竭
慢性肝衰竭
慢性高血压
慢性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严重缺血性肌挛缩
回肠穿孔
急性肝衰竭
肾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