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18位医生
科室介绍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2010年,是陕北当时唯一的消化专科,也是延安大学附属的重点学科,是延安大学第一批确立的硕士研究生授予点之一。现有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2人,拥有硕士研究生8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4人,省级学会委员7人,青年委员3名。国家消化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理事1位。

延安市突出贡献专家1名,延安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延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名。具备雄厚的临床和科研实力。每年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对胃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科研基础。近年来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二院等合作,成立了陕西省胃肠疾病研究分中心及国家消化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早期胃癌筛查协作中心、延安整合医学中心和脂肪肝诊疗分中心等。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I13B08)早期胃癌筛查研究1项;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治疗前瞻性、多中心登记性研究1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陕北安塞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规范化防治管理示范1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西北旱作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技术研究与示范1项;中国肝炎基金会天晴肝病基金研究1项;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项;延安市科技计划项目11项。

先后获陕西省科技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延安市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实用型发明专利一项;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文100余篇,SCI收录4篇,CSCD收录5篇,主编3本,参编专著2本。科室有良好的临床研究基础,某些研究及学术影响达省内先进水平。

经过数十年发展,消化内科已成为陕北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学科。

(一)硬件建设: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已购买了普通电子高清胃肠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NBI内镜、体外B超检查仪及C14幽门螺杆菌检测仪等,为我们开展临床科研诊疗新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临床方面:临床上,加强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方法取得重要创新,进一步完善、强化三级甲等医院的技术项目,进一步促进了多学科合作、协调新技术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开展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剥离术(ESD)、超声内镜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等。

(三)人才梯队建设:重点是抓好学术梯队及学科人才建设,认真选拔和大胆使用综合素质好、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献身精神、团队精神、善于管理的年轻人作为学术骨干,并依据不同的技术项目建立相应的亚学科团队,努力使学术梯队结构更加趋合理。在科室中成立ERCP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治疗组;脂肪肝病研究组;超声内镜诊治组;消化道早癌诊治研究组;胰胆疾病研究组;消化道疾病介入组。

幽门螺杆菌诊治组;胃肠动力组等多个亚学科团队,由专人负责管理。在医疗系列中使博士人员达30%,硕士人员达50%,正高级职称平均年龄小于44岁。初级医师主要进行胃肠镜基本操作、胃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和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培训,中级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主要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治疗、ERCP、ESD及食管幽门支架植入术等核心技术的强化训练,正主任医师主要进行科室管理、核心技术的把关及人员培训。

(四)科研和人才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加大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增强创新和科研意识,使科研工作有新的突破,保持科研工作的延续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注重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把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超声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治、早期肝癌的防治等项目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争取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胃癌的早期诊治研究等方面有更大进步。

科室擅长
胃炎
胃溃疡
肝硬化
慢性腹泻
胰腺炎
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
胃癌
肝癌
克罗恩病
急性胰腺炎
大肠癌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发性肝癌
急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直肠息肉
结核性腹膜炎
结肠息肉
肠息肉
胃息肉
胃食管反流
食管狭窄
急性胆囊炎
酒精性胃溃疡
炎症性肠病
药物性胃溃疡
应激性胃溃疡
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