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血液内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成立于1958年,学科设有专科门诊、专科病房、特约专家门诊、干细胞移植病房、骨髓形态/病理室、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流式细胞检测室、细胞遗传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目前在职医、技人员21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8人,具有医学博士学位比例为57.14%;具有硕士学位比例为100%。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享有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1人。专科病房分为两个病区,病床63张,其中血液病重症监护病床4张,无菌层流病房3间。2009年度门诊量11500人次,急诊量650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020人次,病种齐全。学科配备有血细胞分离仪、流式细胞仪、程序降温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系统、双人共览显微镜等大型医疗、教学设备。实验室能独立开展包括基因定量/定性分析、蛋白质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分析、双色及三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并常规用之于临床。专科具有一批有丰富临床经验、业务精湛的职业血液病学专家,对各种类型血液病的诊治以及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急慢性白血病的有效诊治,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规范化处理;MDS及MPD的临床及分子诊断;出血性疾病的有效诊治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八十年代初,进行恶性血液病染色体变化的研究;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研究方面的重要成就获得了2000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多次获得中南大学医疗新技术一、二等奖。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展的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一直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准。科学研究密切结合临床,在“转化医学”领域作出了突出成绩。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首次报道了10种疑难复杂少见血液病的诊治过程及成功经验。学科先后获省部及厅级科技成果奖项8项;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包括SCI论文30篇);学科带头人领衔的研究团队于2010年6月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最权威杂志柳叶刀(thelancet)发表了学术论文,不仅填补了湘雅系统此前的“空白”,也凸显了学科临床研究的不凡实力。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CMB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2项;参与了全国医学院校7年制《内科学》教材、8年制《内科学》教材及5年制《诊断学》教材之“出血性疾病”章节的编写。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6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专科住院医师(包括进修医师)逾百名。学科现有编制内成员先后有5人(6人次)留学美国著名大学的研究机构(留美比例占42.85%),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休斯敦M.D.Anderson肿瘤中心等。学科带头人先后2次留学美国著名医学院校St.Louis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血液/肿瘤科,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及交流渠道。学科先聘有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院血液科及M.D.Anderson肿瘤中心血液科客座教授各1名。
详情

科室疾病

张广森
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教授
博导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K缺乏症等血液疾病的治疗与诊断。
徐运孝
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副教授
博士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K缺乏症等血液疾病的治疗与诊断。
杨俊杰
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教授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K缺乏症等血液疾病的治疗与诊断。
卢汉波
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教授
擅长: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贫血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紫癜、药物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紫癜等出血性血液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
韩照平
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教授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K缺乏症等血液疾病的治疗与诊断。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案
2024.01.0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是血栓和出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要进行治疗。1、放血治疗:最简单的治疗就是放血治疗,将红细胞放出,就是去除红细胞。现在有一个方法是红细胞单采,把红细胞降到正常,这种方式属于临时措施;2、干扰素:如果从根本上控制红细胞增多,可以采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是长期用干扰素,将红细胞降到正常范围;3、靶向药物:因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存在基因突变,将来可能使用靶向药物,JAK2抑制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药物目前没有用于临床,将来可能用于临床。
刘尚勤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0.73万
85
淋巴瘤分期
2024.01.04
淋巴瘤通常按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一般分为4期。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分期可能不同,如滤泡性淋巴瘤,有自己的分期系统。1、Ⅰ期:单个的淋巴结区域;2、Ⅱ期:横膈一侧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3、Ⅲ期:横膈两侧都出现淋巴结的广泛侵犯;4、Ⅳ期:除淋巴结多发的情况外,还有结外器官的侵犯,包括骨髓、肺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淋巴瘤的分期对治疗和肿瘤复合是很好的判断,也是预后的指标。一般Ⅲ期、Ⅳ期病人的预后比Ⅰ期、Ⅱ期差,任何疾病早治疗效果会更好。所以,出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去就诊,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的方案。
欧晋平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3.87万
20
血凝的意思
2024.01.04
单纯看字面,血凝即血液凝固,是机体正常的止血过程。血凝的过程较复杂,在机体内是一个调动很多因素的精巧的过程,外伤、感染或者很多诱因都可以触发。以外伤为例,毛细血管受到损伤,血管壁有一个缺口,首先局部的血管会发生收缩,使出血减少。其次,很多血小板会聚集在这个地方形成血小板血栓,很多凝血因子会依次激活形成一个血凝块。这三个环节共同让血液凝固,减少身体的损伤。
范芸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4.68万
33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