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医学中心

科室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创立于1998年,目前学科带头人是靳镭。本学科现有武汉市生殖健康及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有2个病区。本学科现有正高级职称医生8人,副高级职称医生1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6人。本科共有5位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历任常委、委员及青委,1位教授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任副主任委员,2位教授在世界中联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任副会长及理事,6位教授在湖北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历任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本学科主要开展促排卵、人工授精(夫精人工授精和供精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减胎术等诊疗项目,尤其擅长于治疗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复发性流产、反复种植失败、宫腔粘连、输卵管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早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等疾病。近十年(2010-2020),本学科临床、科研、教学成果显著,取得以下成果。1、2017年,辅助生殖技术转化应用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章汉旺、岳静、赵义清、隋聪、董熙远、杨殊琳、熊婷);2、2018年,宫颈癌早期诊治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马丁、张庆华、邢辉、李双、廖书杰、田训、汪辉、吴鹏、丁文成、祝达、王常玉、高庆蕾、陈刚、魏军成、李科珍);3、2015年,宫颈癌发病新特征及临床诊治新策略应用,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马丁、王世宣、汪辉、王常玉、翁丹卉、李双、吴鹏、高庆蕾、奚玲、陈刚、廖书杰、李伟、吴明富、黄晓园、胡婷)。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反复促排卵会不会导致卵巢早衰
2024.05.17
在正规情况下反复促排卵,并不会导致提前绝经。患者平常就排1个卵,做试管婴儿希望能取出10-15个卵,此过程是否会导致卵巢早衰是患者的常问问题。患者会担心是否做得周期越多,卵巢功能会越来越不好,试管婴儿是否引起卵巢早衰。其实卵泡最早是处在一个卵泡池里,而在卵泡池的卵泡静止、不活动到了一定程度,就使得静止的卵开始慢慢活动。此时卵泡池的卵开始慢慢活动,并慢慢长大,从原始不动的卵长到肉眼能看到的卵,此时是在月经期的第2天、第3天。当患者看到的此类小卵泡时,已经过了3个月的时间,而且从卵泡池里出来时,不会就出来1个,有可能是出来一批的卵。而该批次的卵在3个月的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会继续生长,也有部分会闭锁。到月经期能看到的大概10来个,或者少的,如5-6个,在用药来促排卵时,只促肉眼能看到的窦卵泡。而肉眼能看到窦卵泡,大概有好几个,若此类卵泡不促,其虽然会在人的内分泌的作用下,有一批卵有6-7个、7-8个、十几个,但到最后只有1个卵长大,然后成为优势卵泡最后排出来。此时其他的卵都在不同程度的情况下,又都闭锁。因此,卵泡到看得见的时候用药促,只是促到从肉眼能看到的卵泡开始促,让本来可能在不同阶段要闭锁的卵泡,在用激素后不闭锁、继续长大。因此,就让原来看到的5-6个、7-8个、十几个的卵同时长起来,然后同时取出来,后面可能再进行试管婴儿的受精、培养,因为每一步都会有一些消耗。因此,促排卵是在把那走到半道上、本来要闭锁的卵长大,此时并没有动用在卵泡池里待着的卵,所以实际上没有动用库存,只是动用已经开始活动、开始长的卵,希望这些活动的卵不要闭锁,从而取到更多的卵。总之,做试管婴儿促排卵,虽然能取出十几个卵,但并不会提前让患者绝经。
何方方主任医师生殖内分泌科
13.59万
88
胚胎着床有感觉吗,试管移植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2024.05.06
胚胎着床没有感觉,但是要注意试管移植后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以及预示着什么,具体如下:1、比如试管移植以后,有些人会有轻微的小腹不适,或者阴道偶尔有极少量的出血,如果只是一次性的,或者偶尔出现,或者短暂消失的症状,不用处理,继续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出现腹痛、阴道出血增多,这个时候就要引起注意,要及时与主治医生联系,然后进行相关处理;2、部分鲜胚移植的人,因为经过促排卵取卵的过程,所以试管移植以后可能会出现腹胀,甚至腹痛症状,如果只是轻微的,也可以暂时观察,如果出现腹痛加重,或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类似于急性腹痛的症状,这个时候要警惕卵巢扭转、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3、还有一部分冻胚移植,可能会需要用大量的雌激素,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乳房胀,主要与用药有关,或者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有关,此时也不会影响胚胎着床,不用担心。
宋艳丽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
17.32万
86
卵巢早衰不用慌,一定要多吃这几种东西!
2024.02.02
卵巢早衰,这五个字足以让无数女性心生恐慌。但别担心,卵巢早衰并不是绝症,而且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适当调理。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了保护卵巢,咱们应该多吃哪些食物。
李艳丽主任医师妇科
4332
8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