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传内分泌呼吸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儿童遗传内分泌呼吸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遗传内分泌呼吸专业于1983年设置,学科于2012年创立。学科带头人罗小平是全国首位儿科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评首届中国儿科医师奖及首届国之名医。本学科拥有3个病区,现有遗传代谢内分泌、呼吸、神经3个亚专科,遗传代谢内分泌研究室、儿童肺功能室、儿童脑电图室3个实验室以及儿童遗传代谢病诊治中心。本学科拥有正高级职称医生4人,副高级职称医生人数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共有12位在国际/亚洲、中华(国)、湖北省、武汉市各学会任正职或副职:罗小平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委,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名誉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委及青春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妇儿专委员会及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新生儿筛查学组副组长。生长激素研究学会理事,亚洲遗传代谢病学会理事,国际儿科内分泌联盟常委。湖北省儿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湖北省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林汉华任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儿科学组组长。曾任13届、14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儿童卫生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湖北省妇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雁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组副组长,亚太儿童内分泌学会理事,湖北省医学会遗传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胎源性疾病学组委员。吴薇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遗传代谢内分泌学组秘书及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学校健康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内分泌疾病与保健学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科临床与保健分会罕见精准学组委员。侯凌任中华医学会儿科临床药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春期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遗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应艳琴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遗传学组委员等。叶枫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黄永建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科临床流病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学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过敏学组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过敏学组副组长,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周秀云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呼吸学组青年委员会委员。徐三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五~十七届临床药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脑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神经及脑科学会委员,湖北省小儿神经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神经内科学组副组长,湖北省抗癫痫协会第一届理事,武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癫痫学组委员。刘艳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小儿抽动障碍协作组副组长、湖北省抗癫痫协会理事,湖北省抗癫痫协会青委会常务理事。魏岚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青年委员。本学科目前开展的诊疗项目及疾病包括:遗传代谢内分泌:儿童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病、罕见病等疾病的诊治及遗传咨询等,如:矮身材(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等)、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肥胖。代谢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糖原累积病、粘多糖病、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多种羧化酶缺乏症、21-三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Noonan综合征、低磷佝偻病、McCune-Albright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成骨发育不全、线粒体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以及其他有机酸代谢障碍、氨基酸代谢障碍、脂肪酸代谢障碍等。儿童呼吸:儿童哮喘和儿童其他慢性呼吸系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囊性纤维化等)和儿童呼吸系统罕见病诊断、治疗及长期标准化管理;儿童呼吸重症诊治及肺损伤康复,儿童肺功能检测及FeNO检测。儿童神经:儿童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免疫和遗传相关疾病,儿童癫痫,儿童发育性脑疾病(遗传性癫痫、智力障碍及相关神经遗传病)以及儿童运动和智力障碍,儿科神经系统相关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本学科近十年获得的成果:1.2010年,“遗传代谢病高危筛查和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罗小平;2.2010年,“遗传代谢病高危筛查和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主要完成人罗小平;3.2014年,“遗传代谢病高危筛查和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罗小平;4.2015年,“重组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罗小平;5.2015年,“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和防治研究”获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罗小平;6.2018年,“国际化视野下儿科学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罗小平。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7岁女童乳房发育竟非性早熟?是否正常发育如何区分?
2024.04.03
今天有一位7岁的小女孩,奶奶带着来看病。小女孩觉得左侧的乳房有点痒,乳房外观没有什么问题,但有一点点小的凸起。触诊乳房后,发现左侧有大概0.8cm的小乳核,右侧稍微小一点点的,小乳核大概有0.5cm。 家长担心是不是有性早熟的情况,因为女孩年龄小于8岁,乳腺有一点点发育,建议她去做B超检查,并检查性激素。B超结果显示还好,子宫内膜线不是很清晰,卵巢容积只有0.7ml左右,低于1ml的标准,卵巢内也没有大于0.4cm的卵泡。另外,性激素结果中的促黄体生成素也很低,小于0.5IU/L。 所以性早熟的诊断不成立,但是基于她乳腺存在稍微发育的情况,所以建议她过3个月后再来复查,需要注意特别要关注。如果发现或怀疑小女孩存在性早熟,需要及时来医院就诊。如果不是性早熟就没什么关系,但是有这种可能性时,需要尽早来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易念华主任医师妇女保健科
11.90万
383
骨骼闭合如何二次刺激长高
2024.01.06
今天早上有一位身材矮小的患者前来就诊,想让我给她提供一些促进长高的方法。但是给她拍片明确骨骺线已经闭合,我只能遗憾的告诉她已经没办法再长高了。各位家长朋友如果想让小孩的身高窜一窜,一定要注意观察发育情况,及时跟进骨骺线的闭合情况。
郭树章主任医师骨科
4430
5
女孩性早熟有什么征象,要防止性早熟发生吗
2023.10.30
女孩乳房发育最先可以帮助发现性早熟的征象,一般性早熟女孩会出现生长加速、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来月经等征象。在生活中,妈妈要特别仔细观察女孩性发育的征象,需要防止性早熟发生。正常来说,女孩一般9-10岁乳房发育,11岁后阴毛开始出现,12-13岁后出现月经的初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女孩初潮的时间也有所提前。性早熟对女孩的身心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导致骨龄的提前,最终导致成年身高受损,会出现高小孩矮成人的情况。有很多妈妈一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些征象,等来的时候月经已经有1-2年,虽然年龄才12岁,但是骨龄已经14岁,这样的女孩可能没有再生长的机会。生长是按照骨骺的年龄,一旦骨骺闭合,就没有更多再生长的空间。所以,要警惕性早熟的征象,及早发现,防止性早熟给女孩的身心带来影响。
孙妍副主任医师小儿内分泌科
12.13万
86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