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

科室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1955年成立内科传染病学组,1985年正式成立传染科,发展学科传染病房。2002年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卫生部更名“传染科”为“感染科”,2006年被评为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7年被批准为教育部传染病学重点(培育)学科,是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9年获批湖北省病毒性肝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2020年获批)的核心成员。2023年获批“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同济医院牵头,华中科技大学和吉林大学共同组建,是湖北省第一家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感染病学科)是国务院首批感染病学博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是首批卫生部感染病学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传染病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学科带头人宁琴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传染病学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三五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十四五科技部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现为国际肝病学会(IASL)全球委员会执行委员、WHO亚太地区根除病毒性肝炎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亚太肝病学会肝衰竭工作组(APASLACLF)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控制分会顾问、湖北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全国高等学校四部统编规划教材副主编。国家新闻总署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基础与临床》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副主编;十余种核心杂志审稿专家或编委;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及多个省/市项目评审专家。感染科由感染科临床部、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感染病学教研室等有机结合互相支撑而组成,是我国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疑难危重感染病救治、高等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探索的重要基地。感染科临床部下设重症感染病(感染病ICU)、普通感染病、病毒性肝炎、免疫缺陷感染病、肺外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感染病等6个亚专科。门诊设有感染病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免疫缺陷感染(含HIV感染)门诊、丙肝门诊、疑难肝病门诊及肝硬化门诊等7个专病门诊。临床部共5个病区,分别为1个感染病ICU及4个普通病区,并下设人工肝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病影像中心等。感染性疾病研究所下设感染免疫研究室、病原学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办公室。本学科现有正高级职称医生11人,副高级职称医生13人,博士生导师8人(含研究所),硕士生导师14人(含研究所)。其中:科技部973传染病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学会任职情况:国际肝病学会(IASL)亚太地区执行委员1人,亚太地区扑灭病毒性肝炎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1人,亚太肝病学会肝衰竭工作组(APASL-ACLF)专家组成员3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湖北省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1人,武汉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专业学组委员13人,湖北省医学会专业委员5人,武汉市医学会专业委员3人。本科室诊疗范围如下:1.发热待查(不明原因发热)、黄疸待查、肝功能不良待查、腹水待查、皮疹待查等。2.危重症感染,如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各种感染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等。3.病毒感染,如各类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肝衰竭)、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肿瘤、病毒感染性腹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乙脑、登革热、狂犬病、流感、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病、等。4.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或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5.细菌感染,如败血症、难治性或耐药细菌感染、肺外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伤寒与副伤寒、菌痢、细菌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脑、霍乱、布鲁菌病、炭疽等。6.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肺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毛霉菌病等。7.螺旋体感染,如钩体病、回归热、莱姆病。8.原虫感染,如疟疾、阿米巴病、黑热病、弓形虫病。9.蠕虫感染,如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旋毛虫病、囊尾蚴病、绦虫病、蠕虫蚴移行症等。近十年,本学科临床、科研、教学成果显著。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唾液试纸测艾滋病准不准
2024.05.16
唾液检测艾滋病很准确,目前的唾液试纸主要是通过检测唾液当中艾滋病的抗体。唾液中虽然不会有艾滋病病毒,或者艾滋病病毒极其微量,但唾液中含有的抗体水平比较高。所以通过唾液试纸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以认为唾液当中不存在艾滋病的抗体,提示体内没有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则提示唾液当中有艾滋病的抗体,提示艾滋病病毒已经感染人体。唾液试纸的检测需要在窗口期之后进行,通常是在4周后,检测阴性就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3种传播方式。想要更准确地了解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最准确的方法是到医院进行采血化验,查HIV(艾滋病病毒)的抗体,或者抗原和抗体的联合检测。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用试纸检测也能够检测出来,但最终还是以采血结果为主。
梁明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8.69万
42
乙肝弱阳性
2024.05.10
乙肝弱阳性通常意味着体内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量不高或者在检测边界值上活动。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更为详细地检查,比如乙肝五项检测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活跃感染或者是病毒的复制。如果进一步检查显示乙肝五项和病毒DNA载量都是阴性的,就有可能是由于检测误差而导致的假阳性反应。如果乙肝五项阳性而病毒DNA是阴性,表明病毒虽然存在,但复制活性不强。此种情况下,医生会建议进行定期监测,而不是立即采取抗病毒治疗。相反,如果病毒DNA载量也是阳性,不论是低水平还是高水平,都表明病毒正在复制。此时就要进行更全面地评估来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毒的复制,从而防止肝脏的损伤。因此在处理乙肝弱阳性结果时应当谨慎评估,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由专业医生制定合理的监测或者是治疗方案。
曾艳丽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
9.19万
16
合并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艾滋病吗
2024.04.29
合并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感染不是艾滋病,只是同时感染2种肝炎病毒,即称为重叠感染,而艾滋病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病人因为传播途径不一样,在同性恋或静脉吸毒人群中,合并丙肝的感染率很高,部分地区可以达到70%,同时也可以合并乙肝。总体而言,这些都是病毒性疾病但治疗方案不太一样,乙肝与丙肝可以用干扰素、小分子药物或核苷类药物来治疗。丙肝目前通过小分子药物治疗,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乙肝通过抗病毒治疗病情控制也较好。艾滋病治疗需要多种抗病毒药同时使用,而且需要长期进行。
陆海英主任医师感染疾病科
10.54万
75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