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
吉林省肿瘤医院

麻醉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吉林省肿瘤医院开设了湖光院区、高新院区。湖光院区:吉林省肿瘤医院湖光院区麻醉科成立于1988年,是全院外科手术治疗中心,集临床麻醉、手术护理、外科急救、疼痛治疗、集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临床学科。麻醉医疗团队15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1人);麻醉护士4人(护师4人)。手术护理团队护士38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5人、护师10人、护士10人)。拥有高标准设置的层流手术室13间,其中百级洁净手术间2间,万级术间10间,十万级手术间(正负压切换)1间,麻醉恢复室(PACU)1间,下设麻醉门诊1个,门诊手术间1间。每个手术间都配备国际先进的麻醉机及完善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靠的中心供氧系统、高信息化的手麻系统。手术室备有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10余套电视胸、腹腔镜系统;腔镜术中超声系统;神经外科显微镜及电视监视系统;等离子射频电切镜系统;C型臂、电外科能量平台、肌电与诱发反应仪、前哨淋巴结荧光探测仪、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电除颤仪等高精尖设备。配备先进的麻醉监测设备: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肌松监测(TOF-WATCH)、麻醉深度监测(BIS)、动态心电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ETCO2)、体温监测、血糖检测等。现开展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围手术期镇痛管理、门诊无痛胃肠镜等业务工作。近年开展喉罩麻醉技术、可视喉镜气管插管、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协助各科室开展了难治性癌痛的会诊与治疗工作。主要负责本院区腹部肿瘤外、骨软组织肿瘤外科、妇瘤科、头颈耳鼻喉口腔颌面外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工作,及全院急救工作。近年来完成了大量危重疑难病例的麻醉,如:气管隆凸肿物、小脑巨大肿瘤、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的患者、腔静脉置换术等高难度麻醉的实施。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复合麻醉,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麻醉管理及适化麻醉理念,既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不良的应激反应,对病人肌体生理、免疫、循环、心理影响减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近年来走出手术室外,在无痛内镜检查、无痛介入治疗方面逐年增加成绩斐然,在术后镇痛、难治性癌痛治疗、慢性疼痛(包括:网球肘、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神经病理性疼痛(开胸术后顽固切口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开超声引导展神经阻滞治疗技术,疗效好副作用小,得到了临床的认可。护理团队,以“患者至上,精益求精”的服务理念,肩负着全院各类手术配合和急危重病人抢救等重任,为病人提供安全温馨的围手术期护理为宗旨,重点把控关键环节,关注患者安全,重视优质化护理服务。尤其在“温度护理”“人文护理”“细节护理”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体系。近年来在微创手术配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配合上成绩显著,有6人取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证书。麻醉学科从单纯的临床麻醉转化到围术期医学,麻醉医护人员工作也拓展到手术前和手术室外,除了保障术中安全和解除手术疼痛,还承担着舒适化医疗和无痛医院建设的重任。积极开展新技术、拓展工作空间,发扬自身优势,加强科室间协作。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工作,近年发表SCI论文5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著作5部。实用新型专利5项。走进新时代,迎接十四五,麻醉科手术室将团结一心、夯实基础、提升内涵,携手全院各科室,为解除患者的疾痛,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诊疗水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科室电话:0431-85871075、85871076高新院区:吉林省肿瘤医院高新院区麻醉科手术室与高新院区同步建立同时开诊,是具有集智能管理、现代人文、最新科技设施于一体的围术期诊疗中心,是外科诊治、抢救、微创、介入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手术平台。高新院区手术室设置19个手术间,包含日间手术间4间、DSA杂交手术间1间、微创介入CT手术间1间。其中Ⅰ级手术间4间,Ⅱ级手术间2间,Ⅲ级手术间13间,功能流程短捷,洁污分明,不仅可满足普通类全外科手术,同时可满足颅脑、心脏、脏器移植、血管造影介入等高级别专科手术。麻醉科手术室现有麻醉医生18人,护理人员36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1人。麻醉科以现代围术期管理为理念,精细化麻醉前评估、预麻、临床麻醉、麻醉恢复(PACU)、术后镇痛各环节,还服务于日间手术的麻醉、无痛内镜的麻醉及疑难癌痛病人的诊疗。结合医院新区的特点,开展精准麻醉,充分利用先进的麻醉设施和高精尖的监护设施,开展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神经探测仪、纤维支气管镜,喉罩,双腔支气管插管、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血气分析等项目,并以胸科麻醉为特点,以快速康复(ERAS)为理念,开展精细化服务,以多模式镇痛为基础,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减少痛苦,减少并发症达到快速康复。还与多家医院的麻醉科开展交流合作,承担科研项目。高新院区麻醉科手术室的数字化手术间可以将实时数据监测与远程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透过网络实现手术室与示教室、会议室之间影像及音频互动交流,达到远程手术直播及专家会诊功能。手术直播的实时录制,可以作为培训教学、医院研究、在线学习的珍贵资源。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的平台,高新院区麻醉科手术室拥有美国GE16排CT、飞利浦UNIQFD20DS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机、德国无线遥控MAGNUSDSA专用手术台系统;每个手术间都配有德国德尔格麻醉工作站、英国雅培血气分析仪、美国卓尔除颤仪、肌松监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完善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神经外科手术间配有德国莱卡显微镜;微创手术间配有德国STORZ胸腹腔镜系统及蛇牌3D腹腔镜系统;手术间还配有德国凯尔斯马丁高频手术系统、美国强生超声刀系统、丹麦BK术中多普勒彩超、德国创浮手术灯、德国史赛克手术床、日本八乐梦转运床。具备麻醉与护理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手术行为管理系统等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与医院HIS系统中输血、病理、设备管理、消毒供应室等数据完美对接,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体现人文理念,推进医院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给手术患者及家属带来诸多便捷。我院高新院区诣在打造人文、智慧、高效的外科综合诊疗模式,基于此理念在二楼门诊区域建设4间万级洁净手术间及包含洁净辅房和非洁净辅房的格局合理、流程便捷的日间手术室。日间手术室能够开展普外科、妇科、骨科、乳腺、甲状腺外科等技术成熟的中小型手术。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在24小时内完成,其住院时间短、患者康复快的优势不但降低患者入院等候时间还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降低医疗费用。日间手术室的基础配置与综合手术室相同以保障日间手术科学、优质、人文、高效的运行。54名医护人员乘上高新院区的发展快车,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以高效、精准、智能、发展为理念紧密团结在一起,新的时期,我们信心满满,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更以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图强创新、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为医院的腾飞发展再立新功。
详情

专家科普

镇静药停用后几天苏醒
2024.05.17
镇静药停用以后,一般60-90分钟就能苏醒,速度应该很快。在麻醉过程中应用的镇静药,根据不同的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的复杂程度,常用的是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环泊酚等一类的镇静药。用镇静药的目的主要是让病人处于镇静状态,当镇静药停用以后,根据在应用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浓度和剂量,停药60-90分钟以后,药物就会完全代谢,部分时间长的病人需要2-3个小时。如果病人身体非常弱,或者肝肾功能不好,以及其他体弱病衰的病人,时间可能更长,需要4-5个小时。如果是简单的手术、小的手术,而应用的量很小,病人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完全苏醒,所以可以放心。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动力学的平稳,使病人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状态。
刘进德主任医师麻醉科
9.23万
95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
2024.04.29
臂丛麻醉是上肢手术的主要神经阻滞方法,肌间沟入路是在脖子附近,在左或右侧的颈部进行穿刺。而这个部位有颈动脉、颈静脉、臂丛神经主干走行,在穿刺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如下:1、损伤血管:针会损伤动脉、静脉,损伤动脉、静脉以后会有出血。同时在给麻醉药的过程中,局麻药进入或吸入血管会产生中毒反应;2、神经损伤:穿刺过程中以前都是盲穿,通过解剖定位来进行穿刺,所以有可能会损伤神经主干,产生一侧肢体的偏瘫或者瘫痪。现在主要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的穿刺,基本是在明视下,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基本上已经很少见。血管损伤很常见,轻者局部出现血肿,重者局麻药中毒或发生过敏反应。但这些都有一系列的预防机制应对,比如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病人清醒,如果有不舒服可以随时交流。另外在穿刺前会有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果哪个指标不正常都可以随时发现,随时纠正。
王晖主任医师手麻科
16.75万
87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
2024.01.26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具体如下:1、区别:主要在于拔牙过程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拔牙过程中意识不清醒,全程不知道,就是全身麻醉。如果在拔牙过程中,能够全程配合医生操作,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就是局部麻醉;2、适应人群: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浅,比较容易拔,操作比较简单,患者也不是特别紧张,就可以选择局部。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深,操作比较复杂,患者特别紧张,或者一张嘴看牙就容易恶心,或者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就建议选择全麻。全麻和局麻相比会更舒适、更安全,费用也稍微高一点,现在全麻是安全的,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情况。
李茜副主任医师麻醉科
14.15万
2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