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科
广东省中医院

风湿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成立于1986年,目前建设成以大学城医院住院部为中心、辐射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门诊及住院部、广东省中医院斗门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在大德路总院、二沙分院、芳村分院、琶洲分院及石井门诊部设立专科门诊,并设有风湿免疫研究团队的风湿大科。现为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与关节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社区卫生学会风湿康复分会主委及岭南中医抗风湿病联盟主席和秘书长单位,亦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副主委单位。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丰富诊疗手段,形成了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明显、科研成果突出的全国一流中医风湿专科。目前科室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年出院患者2000多人次,疑难危重患者比例逐年升高,科室中医特色技术突出,患者平均满意度99%以上,表扬信获得量位列医院前茅,2018年荣获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风湿病科,同年荣获大学城医院品牌专科荣誉,2020年刘良院士工作站落到广东省中医院,由专科承担具体院士工作站具体工作任务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学术影响力风湿专科排名位列全国第6,专科骨干连续2年全国学术论文影响力排名风湿免疫领域中医界第2。学科已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唯一的中医类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联合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难治性慢病重点实验室等医院重大平台的核心支撑科室之一,是医院与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评审单位—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及乌普萨拉大学共建“中瑞中医药国际研究基地”启动项目的承托科室,也是筹备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和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的核心力量之一。人才梯队:目前专科人员总数74名,其中医疗及科研团队人员31名,形成了由6名主任医师/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构成的人才梯队,设有5名科研专职人员。其中,博士后合作导师和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博士后4名、博士8名、硕士18名,国家公派留学归国人员1名,国家青年岐黄学者1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名,广东特支计划青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1名,珠江科技新星1名,广东省中医院拔尖人才2名。根据专科发展需要及个人专长,从中医思维与临床、国际交流、科研方法等不同方面培养人才。培养博士、硕士百余名,培养进修医师、规培医师200余名,大多已在当地医院成为业务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专科特色:学科遵循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作为国医大师李济仁、朱良春、路志正以及名老中医焦树德、陈纪藩学术传承单位,黄清春教授带领团队构建了类风湿关节炎“血瘀”理论体系,实现风湿病病机理论的原创性突破,并因证立法,创制“化瘀通痹方”系列方剂,开发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切实解决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临床治疗瓶颈问题。结合岭南地区多湿的地域特点和风湿病发病特征,在传承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岭南风湿病人群“虚、湿、瘀”的基本病机,系统整理岭南地区的名医经验和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湿病诊疗方案,推动相关专著的撰写和发表,明确提出“岭南中医风湿病学”概念,促进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岭南中医风湿病学的创承、创新、发展;同时还推动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的国际化认同,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著名专家学者一起提出“中药复方DMARDs”的概念。2020年风湿科牵头成立“广东省风湿与疼痛专科医联体”,并在广东省及全国进行“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的培训及推广应用,对于难治性关节炎症疾病疗效显著,截至2022年7月,已将该技术推广至省内100余家医疗机构应用。风湿科积极开展慢病管理及随访工作,现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2个病种纳入慢病管理,目前管理的患者已近2000人。科研成果:2011年至今,学科承担各级科研课题9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4项,GCP研究任务14项;荣获省市人才奖项5项,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及参编风湿病专科论著近20部,牵头制订了国家中管局发起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导的《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中的《皮肌炎》与《硬皮病》中医诊疗指南,并立项制定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和湿证的诊断标准。专科影响力:风湿科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与关节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社区卫生学会风湿康复分会主委所在单位,亦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副主委所在单位。专科牵头成立广东省风湿与疼痛专科医联体和岭南中医抗风湿联盟,截至2022年7月,联盟单位超250家,均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专科还与省内外10余家医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定期派出专家到协作医院进行会诊义诊查房。并在4个协作医院签订协议成立名医工作室。专科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荷兰乌特列支大大学医学中心、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科研医疗单位合作进行多项临床科研项目,形成了长期交流合作的友好关系。
详情

科室疾病

张锦祥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50
去挂号
擅长:中医治疗内科疑难病及各型杂病,如感冒、新久咳嗽、慢性咳喘、哮喘、慢性心衰、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腰腿肩颈疼痛、癫痫、复发性口疮、慢性鼻炎、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及肌萎缩、帕金森等各型神经系统疑难病、肿瘤、皮肤病等。妇儿疾病的诊治,如更年期综合征、妇女月经不调、产后体虚、痛经、小儿体虚多病、小儿发热咳喘,以及疮疡类疾病,如糖尿病足、慢性下肢溃疡。
黄清春
主任医师风湿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博导
博士
擅长:风湿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腰椎间盘突出症、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中西医诊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方面形成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疗效显著。
何羿婷
主任医师风湿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博导
擅长: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节性红斑、白塞病、硬皮病、雷诺现象等的治疗与调养。
邓兆智
主任医师风湿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痛风等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黄闰月
主任医师风湿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博士
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他结缔组织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干燥综合征的死亡率
2019.01.25
干燥综合征的死亡率主要跟有无腺体外的器官受累有关。研究表明有腺体外表现的患者的死亡率,是仅有腺体受累患者的2-3倍。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一定要在早期进行系统的评估,评估是否除了唾液腺、泪腺、皮肤腺体受累之外的肾脏、肺脏器官受累表现。一旦有器官受累,治疗方案就要更加积极,治疗药物也不一样。研究显示,干燥综合征的中位生存率在30-40年,即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寿命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整体预后效果较好,所以面对干燥综合征要有积极的心态,如果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和控制,预后效果较好。
周颖燕主治医师风湿科
11.81万
105
痛风可以喝鲫鱼汤吗,饮食上还有哪些要求
2024.01.19
痛风可以偶尔喝鲫鱼汤,但是不适宜多喝。鲫鱼属于含嘌呤物质比较高的鱼类,鱼汤同样如此。痛风急性发作期要忌喝鲫鱼汤,慢性缓解期经常喝鲫鱼汤,可能也对尿酸有不良影响,所以偶尔喝一次尚可。痛风饮食控制方面有明确的标准,认为哪些东西不能吃。但另外饮食也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嘌呤物质大概有25%是由外源摄入,75%是内生。此外饮食跟遗传背景、种族、生活地域、文化、生活习惯,都有关系。有的文化、有的烹调方法下,吃可能问题不大。但是有的民族、文化,吃了以后可能就会引起发作。所以饮食因素在这里,是比较综合的情况。所以鲫鱼汤不是绝对一次都不能喝,但是在急性发作期确实要忌口。
金笛儿副主任医师中医风湿病科
16.08万
37
手指关节风湿是否适合艾灸,艾灸的穴位有哪些
2024.01.19
手指关节风湿一般是选择手指部位的穴位,手上的穴位非常多,有阳谷穴、阳池穴、阳溪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等,穴位的选择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应用。手指关节出现风湿的时候,如果出现的症状是关节红、肿、热、痛,这时候做艾灸可能会加重,因为艾灸比较温热,温热可能会加重红、肿。而如果手指关节出现畏寒、怕凉,进行艾灸是比较合适的,因此不是每一个风湿病患者都适合艾灸,而且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能也不一定都适合艾灸。因此大家应该及早的到风湿病专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应用艾灸的手段。艾灸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它的作用主要是温通经络、活血止痛,通过艾草的温热、活血、行气的刺激,以及通过经络来改善风湿的症状,驱散邪气。
孔维萍主任医师中医风湿病科
10.82万
26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