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底病外科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19位医生
科室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底病外科创建于1998年,创建人李筱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李筱荣主任受医院委托,成立眼底病外科,致力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0年来在学科带头人李筱荣主任的带领下,已经形成拥有专科医师15人,病床近50张,年手术量4500余例,专业手术量已突破两千例的重点科室。

李筱荣,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眼视光学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自2003年至今,李筱荣教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3项已结题)、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十五攻关课题子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美国米尔斯坦基金1项。

课题获得国际奖项(防盲治盲方面)2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2项,2015年荣获全国眼底病十大进展之一。发表专业论文180余篇,包括SCI文章45篇,其中通讯作者34篇,在眼科学基础研究最高影响因子杂志IOVS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三篇论文。

国家级专利5项;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25部,2016年作为国家卫计委“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眼病学》主编,2010年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眼病学》教材。自1998年至今,共指导硕士研究生55人,博士研究生18人,博士后2名,目前均已顺利出站。目前眼底病外科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1名,科室专科医生为全博士团队,其中博硕士导师2名,均有海外进修履历。

科室临床诊疗特色及科研成果

眼底病外科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等疾病诊治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眼内注药术等先进术式的开展,已与国际接轨。同时近几年来逐步开展眼内肿瘤、小儿视网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治疗,力争达到专业疾病的全覆盖。

眼底病外科多年来致力于临床新技术应用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干细胞治疗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推动了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科带头人分别于2008年、2010年荣获

亚太眼科学会颁发的HolmesLecture奖及SusrutaLecture奖。学科研究成果分别于2011年,2016年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13年荣获中华眼科学会奖,2015年荣获全国眼底病十大进展之一。

科室擅长
白内障
斜视
眼底出血
黄斑变性
眼外伤
上睑下垂
屈光不正
玻璃体混浊
眼睑异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翼状胬肉
葡萄膜炎
视神经炎
角膜病
黄斑前膜
黄斑水肿
黄斑裂孔
玻璃体出血
化学性眼外伤
恶性青光眼
结膜出血
急性结膜炎
睑结膜炎
内斜视
色素性视网膜炎
视网膜脱离
眼内肌麻痹
眼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