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科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创建以来,在我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带领下,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现已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相结合,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的重点学科,是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下设临床科室之一。1994年被国家中药管理局批准为中西医结合急救诊疗中心,1996年被定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与南开医院“急腹症”,天津医院骨科“小夹板”并称为天津市卫生界“三朵花”),1997年研究所实验室成为“卫生部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2010年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工作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西医结合科一直是医院发展的重点及优势学科,如今学科带头人王东强主任,始终秉承中西医结合的路线,对中西医结合救治脓毒症拥有独特的理论及技术。目前,科室以治疗老年性多器官功能不全为科室定位,形成三个主要优势病种:脓毒症、老年多脏器功能不全、重症肺炎;此外,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各种慢性疑难杂病,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肺纤维化、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性肾盂肾炎、缺血性肠病等亦有较多的心得。我们配备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每年收治各种危重患者约7000余例,针对这些病人提出的感染性多脏衰“菌毒炎并治”新理论及脓毒症MODS中西医结合“三证三法”治疗原则,能大大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中西医结合科拥有专业配套、老中青相结合的医疗、科研、教学队伍,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6人,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承担大量实习生及研究生教学任务。拥有卫生部重点学科实验室作为博士后流动站基地,可以召收急救医学专业博士后人才,为博士毕业后进一步研究培养提供优越条件。通过医疗实践,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完成20余项省(市)级及局级课题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科研成果10余项。科室特色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工作单位,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由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今达教授于1974年8月,创建的急救医学研究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心、肺、肾)抢救研究室和ICU病房发展而来。1982年美国费城大学医学院Fox教授在Science杂志上撰文:“中国四个现代化橱窗: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病房”指出王今达教授是开拓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兴学科奠基人。1994年被国家中药管理局批准为中西医结合急救诊疗中心。1996年被定为天津市重点学科。1997年成为“卫生部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科一直是一中心发展的重点及优势,在王今达教授带领下,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到如今学科带头人李志军教授,始终秉承中西医结合的路线,对中西医结合救治脓毒症拥有独特的理论及技术。目前,科室以治疗老年性多器官功能不全为科室定位,形成三个主要优势病种:脓毒症、老年多脏器功能不全、老年肺炎;此外,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各种慢性疑难杂病,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肺纤维化、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性肾盂肾炎、缺血性肠病等亦有较多的心得。我们配备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每年收治各种危重患者约7000余例,针对这些病人提出的感染性多脏衰“菌毒炎并治”新理论及脓毒症MODS中西医结合“三证三法”治疗原则,能大大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李志军主任在以“脓毒症”为议题的全国巡讲已达上百场,遍布天津、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多省级市地级市,为同行普遍认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均有较高的水平。医院的综合实力承托了中西医结合急救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及创新。在经过多年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基础上,我们研制的国家级二类急救中药“血必净”,作为治疗脓毒症有效药物于2003年上市,在全国各大医院普遍应用。学科带头人王东强主任,急救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还有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常务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今达思想学术研究室秘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专项资助项目1项、天津市博士后创新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和市局级课题21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0余篇。拥有专业配套、老中青相结合的医疗、科研、教学队伍,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9人,天津中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承担大量实习生及研究生教学任务。拥有卫生部重点学科实验室作为博士后流动站基地,可以召收急救医学专业博士后人才,为博士毕业后进一步研究培养提供优越条件。通过医疗实践,完成20余项省(市)级及局级课题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获得科研成果10余项。科室的创新性1.三证三法:王今达教授认识到不论是手术或非手术科室的各种急性常见病,经过积极治疗,如若病情继续恶化,几乎都有殊途同归的共性结局,主要包括: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衰、急性肾衰、中毒心肌炎、中毒性脑病、多器官衰竭以及营养衰竭等。纵观上述病种,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大体可以概括在中医“三证三法”范围之内,即毒热证与清热解毒法;瘀血证与活血化瘀法;急性虚证与扶正固本法。“三证三法”治疗急性危重病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并起到重要作用。菌毒炎并治: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清热解毒法可以显著提高严重感染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大量基础研究,王今达教授创造性的提出“菌毒并治”的新概念。众所周知,抗生素绝大多数只有杀菌或抑菌作用,除多粘菌素B外,均无拮抗内毒素作用;而为数不少的中药具有拮抗内毒素作用。以抗生素杀菌、抑菌,以清热解毒中药抗毒、解毒,就形成“菌毒并治”的理论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炎性介质的瀑布样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拮抗炎性介质可以提高治愈率,进而完善成“菌毒炎并治”理论。目前“菌毒炎并治”已成为治疗脓毒症等危重疾病的支撑理论。2.技术创新:将结肠透析与中药保留灌肠巧妙的结合,形成了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副作用低的一套完善技术,对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有很好的疗效。3.药物创新:在王今达教授指导下,我科为研制成功具有抗菌、拮抗内毒素、拮抗炎性介质的中药注射剂“血必净注射液”做出了许多贡献及科研工作。此药物已于2003年上市使用。4.观念创新:建立了中医急救车,配备小包装的中药颗粒剂,使晚上急危病人能在极短时间内吃上中药,大大的提高了中医中药在急救方面的作用。学科建设目标我们将继续深入传统医学在急救领域的应用研究,同时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瞄准世界医学科学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继续优化配置,形成规模效应,依托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建设目标,构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大规模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临床及研究中心。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舌头肥大齿痕严重怎么回事
2024.04.29
舌头肥大,实际上应该是舌胖大。舌胖大有齿痕可能是脾虚、寒湿,或湿热引起,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来判断:1、脾虚:加上齿痕叫舌胖大有齿痕。这种情况下,多半都是由脾虚引起。由于脾虚导致了舌头变大,在口腔中被挤压,出现了齿痕。这种情况下是脾虚,有时会伴有失血,因此需要结合舌苔一起观察;2、寒湿:比如舌胖大、淡白有齿痕,苔是一种白腻的状态,可能是脾虚同时伴有寒湿。除了舌头变大外,可能会伴随其他症状,如大便的溏泻、胃寒、身重、乏力、头晕、头沉如裹、饮食纳呆、纳差等;3、湿热:如果舌苔黄腻,同时舌体胖大有齿痕,可能是脾虚和湿热的表现。除了上述舌的症状,可能还会有头沉、头重,口腔异味如口臭等症状,口苦同时可能伴有便溏,且味道较难闻,大便稀,这种情况是湿热。
张前进主任医师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9.46万
11
益母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2023.12.19
益母草不可与木通、功效较强的降压药以及部分利尿药一起吃。益母草主要功效是活血通经,达到调经、利尿作用,针对于月经量少、停经、闭经的妇女,对于月经不调治疗效果较好。还有恶露不下、癥瘕腹痛的产后妇女,服用益母草效果也较好。若患者血压较高可以考虑服用益母草,通过利尿发挥降血压作用,但若是低血压或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不要长期服用及仅服用这一味药益母草,因益母草有降低心率作用。而且高血压患者需低盐、低脂饮食,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及治疗方案来看吃什么药,不要一味地用单方进行治疗。
周阳红副主任医师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11.83万
58
艾灸完多久可以吃东西
2023.11.13
艾灸后吃东西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体的感觉来决定,通常建议在艾灸后等待一段时间,让身体有时间冷却再进食。等待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但是一般来说,15-30分钟通常是合理的时间范围。 等待一段时间后,有助于避免在热灸后立即进食引起一切相关的不适症状,此外等待一段时间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吸收艾灸后产生的效应。此外,建议在艾灸后选择一些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来减轻胃肠系统的负担,比如水果、面包、饼干或清汤等。 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来决定什么时候艾灸,以后什么时候可以吃东西,确保在身体准备好之后再吃东西,避免引起一些相关的不适症状,特别是消化系统的问题。 如果有特殊的健康状况,或者需要一些更为具体的建议,最好是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艾灸师的建议,来获得更加专业化的诊断和治疗。
徐瑞联副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科
4759
59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