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
网站导航
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创建于1953年(70周年),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妇幼司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全国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上海市新生儿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在编新生儿专科医师近43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4名。是我国最大的新生儿医疗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科研基地之一。曾3次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新生儿科主任:曹云

一、专科团队

新生儿科在岗医师护士260人,新生儿专科医师43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17名,专科住院医师9名,呼吸治疗师2名,轮转培训住院医师60名,护士165名。中青年专科医师轮流去加拿大著名医院新生儿NICU接受1~3年的新生儿专科医师(clinicalfellow)培训,担任独立值班,经过国际化专科医师培训,掌握先进的新生儿临床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国际视野。

二、医疗服务

目前新生儿科开放床位180张,目前设有3个病区,包括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病房和足月儿病房,其中重症抢救单元80张。新生儿科设备齐全,监护仪180台,有创呼吸机35台,无创呼吸机50台。每年收治各类新生儿病例4000例,以危重病例、疑难病例、早产儿、先天性疾病为主,每年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450多例,超低出生体重儿120多例。新生儿科不断开展临床新技术,开展24小时全天候的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开展各种呼吸治疗、吸入一氧化氮、亚低温脑保护、血液净化(CRRT)、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先进救治技术,开展各种新生儿外科手术。通过多年持续质量改进提升,住院新生儿病死率明显下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天开设新生儿专科急诊和新生儿随访门诊。

三、科学研究

积极开展新生儿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积极开展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2005年建立国家卫健委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有1200平方米,是我国新生儿专业的重要科研基地。主要研究领域有:胚胎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及诊治技术与策略,早产儿发育与重要疾病防治研究,新生儿脑病精准医疗与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基于循证和免疫调节机制的新生儿感染防治策略研究。近年新生儿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8项,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卫生部课题6项,教育部课题8项,上海市课题12项等。曾多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

四、人才培养

新生儿科是我国新生儿专科人才主要培训中心之一,是上海市和全国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为我国新生儿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每年招收新生儿专业博士和硕士生15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名。2013年成为上海市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开始对外专科医师培训,2018年成为第一批全国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每年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儿专科进修医师110多名,短期参观学习20多名,进修护士30多名。每年举办7~8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接受培训学员1000多名。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2004年开始与加拿大全国新生儿协作网合作,建立国际新生儿-围产医学培训项目,已为全国培养96名新生儿高级专业人才。

五、学术发展

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举办学术会议。1987年举办第一次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2007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上海国际新生儿医学论坛”,2019年举办第7届上海国际新生儿医学论坛,该论坛是我国最大的新生儿国际学术交流平台。2019年举办第3届亚洲新生儿医学论坛。同时还经常举办其他学术研讨会。2012年创建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NeonatalNetwork),建立中国新生儿数据库平台,开展全国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和多中心临床研究。主编我国新生儿专业的经典专著《实用新生儿学》。每年发表论文30~40篇,SCI论文15-20篇。

六、学术任职

新生儿科历任学科带头人和主要专家在全国相关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组长和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早产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新生儿学组组长等。

七、专科门诊

新生儿专科急诊:每天8:00~20:00开放新生儿专科急诊,所有新生儿就诊均可挂号新生儿专科急诊。

新生儿随访门诊:每周一~日开放新生儿随访门诊,所有从新生儿科出院患者都可以挂号新生儿随访门诊,为新生儿疾病复诊、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疾病康复指导等提供便利。

  • 响应及时

  • 真实医生

  • 不接诊随时退

医生推荐

更多
暂无医生信息
科普内容
更多
本院医生未创作科普,显示平台其他内容

婴幼儿血管瘤有什么表现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婴幼儿血管瘤是发生在皮肤和软组织的良性肿瘤,一般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这种疾病主要包括早期症状、增殖期症状,以及消退后症状等。一、早期症状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二、增殖期症状1、早期:生后6个月为早期增殖期,此时瘤体迅速增殖,存在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并且会形成草莓样斑块或肿瘤,可达最终面积的80%。2、晚期:6-9个月为晚期增殖期,少数患儿增殖期会持续至1岁之后,同时瘤体最终在数年后逐渐消退。三、消退后症状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可能会出现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等。参考资料:杨志波,李元文,谢红付.中西医皮肤性病学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4888 193
2023-12-28

小儿颈淋巴结结核有何表现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小儿颈淋巴结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龋齿或扁桃体等途径侵入淋巴结,少数为肺结核的并发症。多见于年长儿童,在幼儿中偶尔可见发病。此外,接种或口服卡介苗后的反应也可出现类似结核性颈淋巴结炎样的淋巴结肿大,见于婴儿。该病的症状因年龄和病情不同而异。1、幼儿:起病后发展迅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软化并形成冷脓肿,脓肿破溃后可流出稀薄脓液和少量干酪样物。如果伤口引流通畅,可以较快愈合,很少形成窦道;2、较大的儿童: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淋巴结缓慢肿大。在疾病早期,患儿肿大的淋巴结呈光滑状,质地较硬,但不存在压痛,呈分散分布且可以活动。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大淋巴结可失去弹性,出现压痛表现。当出现淋巴结周围炎时,淋巴结出现界限不清,相邻淋巴结还可发生相互融合并与皮肤发生粘连,成为不活动的肿块。当肿块突然增大时,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疼痛、有波动感等症状。如果患儿出现全身发热,则提示继发化脓性感染。脓肿可穿破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对于小儿颈淋巴结结核,结核菌素试验、胸片、红细胞沉降率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但确诊仍需依赖于细菌学检查标本,如取血液或相应部位分泌液或组织细胞,直接进行涂片镜检,或采取分离培养及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等,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DNA。参考资料:[1]阎景铁,许桂东,胡屹峰主编,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诊治,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
3217 135
2023-12-28

宝宝扭伤的应急处理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宝宝扭伤后的应急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需要限制活动、冷敷与热敷、观察情况,严重时应就医诊治。1、限制活动:发生扭伤后应限制宝宝活动受伤的关节,特别是踝关节扭伤后,可将小腿垫高以减少肿胀;2、冷敷与热敷:在扭伤初期,可以使用冰袋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通常在1-2天后可以改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此外,也可以在患处进行按摩,帮助恢复;3、观察情况或就医:要注意观察关节韧带有无裂伤、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情况。如果宝宝疼痛难忍或手臂不能动弹,可能是发生了桡骨头半脱位等严重问题。对于严重的扭伤,或者症状持续不减的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参考资料:[1]王山米主编,幸福妈妈怀孕胎教育儿图解百科,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7
5012 89
2023-12-28

宝宝乳房有肿块是怎么回事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这种情况其实不必过于担忧。新生女婴乳房饱满或有少量乳汁分泌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这是因为母体内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些激素对新生儿乳腺产生影响,导致乳房肿胀和分泌乳汁。随着孩子出生后时间的推移,这些激素水平逐渐降低,乳房肿胀的现象也会逐渐消失。如果女孩在8岁前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或9岁前出现月经初潮,会被认为是性早熟。然而,如果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仅有乳房发育提前,而没有其他明显的性征表现,通常会在一定时间内自然消退,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性早熟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两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所不同。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提前激活所致,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假性性早熟则可能与长期服用含有性激素的保健品和一些食品有关,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当遇到与性早熟相关的问题时,最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永久性的影响。参考资料:周建跃,阎炯主编.孕前妊娠分娩育儿[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
3950 112
2023-12-28

宝宝鞘膜积液有什么表现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鞘膜积液是儿童阴囊部位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单侧阴囊逐渐肿大,肿物呈卵圆形或梨形,触之有弹性和囊性感,一般不疼痛,但可能会有坠胀不适感。当用手电筒照射肿物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透明感。在正常情况下,鞘膜囊与腹膜腔是不相通的,但内含有少量液体,鞘膜液的生成与吸收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小儿的鞘膜积液往往与先天因素有关。如果出生后腹膜鞘突未能完全闭塞,留有一个细小管道与腹膜腔相通,腹膜腔内的液体就会通过这个细小管道流入鞘膜囊,形成鞘膜积液。对于婴幼儿的鞘膜积液,一般不会引起并发症,而且1岁以内腹膜鞘突仍有自行闭合的可能。但如果1岁以后仍然存在,则需要考虑手术根治,以便使睾丸的正常发育有一个比较自由和“凉爽”的环境。因此,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有鞘膜积液的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参考资料:周建跃,阎炯主编.孕前妊娠分娩育儿[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
4175 70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