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于1985年成立,是国内成立最早的急诊医学科之一,现任学科带头人为潘曙明副院长,费爱华主任为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现有临床医师45人,其中正高5名、副高10名。是国内最早建立胸痛中心及卒中中心的医院之一,目前卒中中心已经升级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为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学会(ITLS)中国的两个分部之一、“上海联合道路科学研究中心”理事单位、WHO道路交通安全项目的合作者之一。
目前为上海市医用高压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参与了“中国急诊患者分诊标准”的制定,在全市率先实行急诊预检电子移动分诊。获首批卫生部急诊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与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签约建立本专科的海外培训基地。
急诊医学科于2013年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6年入选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计划,复旦版2017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获提名。
急诊医学科承担了上海市东北部的危重病患者就诊工作,也承担了华东地区危重患者的救治。科室目前有抢救床位16张,年均急诊人数24万人次,抢救危重患者近4万人次;拥有急诊监护室床位12张,急诊病房床位38张,年均出院人数近2000人次。为兄弟科室危重患者的救治作了大量工作,也为兄弟科室转诊了大量患者,充分发挥了平台科室、支撑科室的作用。
此外,急诊医学科也出色的完成了如亚信峰会等大型活动的医疗安全保障工作。
目前在医疗上形成了中毒及脏器功能支持、急诊心脑血管病的综合救治、道路交通伤的防治等专科特色,危重病的高压氧治疗、呼吸支持和CRRT的规模及效率在急危重症领域处于上海市领先地位。
学科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医教研实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队伍。主要学术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复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地区高气压与潜水医学会副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编或副主编了5本急诊医学相关专著,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学科共承担了各级课题20项,包括国家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近年来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在国内处于前列。2013年获批成立了急诊教研室,有多名教师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目前负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课程“急诊医学进展”的授课,并负责本科生“循证医学”、“急诊医学”等课程的授课及带教。先后培养了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