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血小板高的原因及危害和治疗

刘尚勤血液内科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三甲全国第55

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变化往往预示着身体的某种状况。当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时,即称为血小板增多,这一现象由多种原因引起,并伴随一系列潜在危害。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image

一、血小板高的原因

1、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外伤、手术、恶性肿瘤等应激状态下,会刺激骨髓释放更多血小板到血液中。血小板数量通常轻度至中度升高,且随着原发病的缓解而逐渐恢复正常。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与基因突变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有关。血小板数量显著升高,常超过正常范围数倍,伴有脾脏肿大、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

3、其他因素:包括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也可能影响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

二、血小板高的危害

1、血栓形成:高血小板状态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可发生在任何血管,但尤其是冠状动脉、脑血管等关键部位,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2、出血倾向:尽管血小板增多与出血风险降低相关,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血小板功能异常或伴有其他凝血障碍时,也可能出现出血倾向。

3、脾脏肿大: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脾脏因代偿性造血而肿大,引起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

4、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头痛、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三、血小板高的治疗

1、针对原发病治疗:首要任务是治疗原发病。如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炎症则需抗炎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随着原发病的改善,血小板数量会逐渐恢复。

2、抗血小板治疗: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骨髓抑制治疗:对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可采用骨髓抑制药物如羟基脲进行治疗。羟基脲能够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从而降低血小板数量。但需注意,骨髓抑制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干扰素治疗:干扰素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降低血小板数量,如利妥昔单抗。但干扰素治疗需长期进行,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副作用。

5、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脾脏肿大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术。但手术风险较大,需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指征。

参考资料:
[1]李俊.临床药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02.
血液内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