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症状在感染后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按照分期临床将其总结为急性期症状、无症状期症状、艾滋病期症状,其中比较多见的是皮肤和黏膜的损害。
1、发热:艾滋病急性期发热较为常见,体温一般可达38℃-39℃以上,通常呈持续性发热,但也可能有间歇性发热的情况。发热可能伴随畏寒、寒战等表现,类似流感样症状。
2、咽痛:多数患者会出现咽喉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表现为轻度的咽部不适到较为严重的吞咽疼痛。咽部黏膜可能会有充血、红肿等表现。
3、皮疹:皮疹也是急性期的典型症状之一。皮疹形态多为斑丘疹,大小不一,直径通常在 2 - 5 毫米左右,颜色可从淡红色到深红色。分布较为广泛,可出现在面部、颈部、胸部、背部、四肢等部位,有时甚至呈全身性分布。
4、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处淋巴结可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通常为对称性,质地相对较软,有一定的活动度,一般无压痛或仅有轻微压痛。
在艾滋病的无症状期,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从外表看,患者可能与健康人无异,能够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然而,在这一时期,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到损害,虽然患者自身可能没有察觉,但通过血液检测可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以及 CD4+T 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等异常情况。
1、持续性发热:艾滋病期的发热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体温波动在 38℃左右,可伴有盗汗、乏力等症状。
2、体重下降: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在数月内体重可减轻 10% 以上。
3、慢性腹泻:每日腹泻次数可达3-5次以上,大便呈水样或糊状,可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4、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反应迟钝、抽搐、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
5、皮肤和黏膜病变:
1、避免高危行为: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因此,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接触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等高危行为。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3、定期监测:艾滋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副作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