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在中医中是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主要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临床表现主要为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中医辨证主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及病因病机进行综合分析,分型主要包括髓海不足证、脾肾亏虚证、气血不足证、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心肝火旺证,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治疗。
髓海不足证
- 病因:肾精亏虚,髓海失养,年老体衰,肾精不足,或久病伤肾,导致肾精亏虚,不能滋养髓海,进而引发痴呆。
- 症状: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减退,神情呆钝,词不达意,头晕耳鸣,懈隋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艰难,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 治法:滋补肝肾,生精养髓。
- 代表方剂:七福饮。
脾肾亏虚证
- 病因:年迈脾肾亏虚,命门火衰,气血不足导致髓海空虚,心神失养。脾肾为后天之本,脾肾亏虚则气血生化无源,髓海空虚,心神失养,从而引发痴呆。
- 症状:神情淡漠,反应迟钝,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同时,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言语不清、行动迟缓等症状。
- 治法:温补脾肾,养元安神。
- 代表方剂:还少丹。
气血不足证
- 病因:患者久病年老,耗伤气血,导致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气血乏源。气血不足则无法滋养心神和髓海,从而引发痴呆。
- 症状:呆滞善忘,神思恍惚,失认失算,表情呆滞,沉默寡言,神疲思睡,口涎外溢,四肢不温,食少纳呆,肌肉萎缩,气短懒言等。此外,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失眠等症状。
-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 代表方剂:归脾汤。
痰浊蒙窍证
- 病因:情志所伤,所欲不遂,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乘脾,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蒙蔽清窍。痰浊蒙蔽心神和清窍,从而引发痴呆。
- 症状:表情呆钝,智力衰退,或哭笑无常,喃喃自语,或终日无语,呆若木鸡。同时,还可能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痛、痞满不适、头重如裹、口多涎沫、舌质淡、苔白腻、脉滑等症状。
- 治法:化痰开窍,醒神益智。
- 代表方剂:洗心汤。
瘀阻脑络证
- 病因:多因头部外伤,瘀血停积于脑内;或久痛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脑络。瘀血阻滞脑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从而引发痴呆。
- 症状:头晕、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痛处固定。同时,还可能出现健忘、失眠、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等症状。
-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醒神。
- 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
心肝火旺证
- 病因:心肝火旺,扰乱心神。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酿生湿热,化火上扰心神,从而引发痴呆。
- 症状:急躁易怒,善忘,判断错误,言行颠倒。同时,还可能出现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不寐、多疑善虑、心悸不安、咽干口燥、口臭口疮、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
- 治法:清心平肝,安神定志。
- 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
预防与调护
1、预防:中医强调“治未病”,对于痴呆的预防,应注重调节饮食起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同时,对于有中风、头晕、外伤等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2、调护:对于痴呆患者,应注重生活照顾,防止因大小便自遗及长期卧床引发褥疮、感染等。同时,要防止患者自伤或伤人。对于轻症患者,应耐心细致地进行智能训练;对于重症患者,则应注意生活照顾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