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其注射部位的选择对于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至关重要,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婴幼儿常用)、股外侧肌和上臂三角肌等。
臀大肌
- 位置:位于臀部皮下,是四方形的大块肥厚肌肉,起自髋骨外侧止于股骨。
- 特点:肌肉较为肥厚,远离大血管和神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射部位。但一般不用于婴幼儿,因为婴幼儿的臀大肌发育不完全,注射时可能损伤神经或血管。
- 定位方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臀中肌和臀小肌
- 位置:位于臀部外上侧,臀大肌的前内侧深层。
- 特点:血管与神经分布较少,脂肪组织较为薄弱,进行肌肉注射时不易引起刺激性肌肉抽搐。因此,常用于婴幼儿的肌肉注射治疗。
- 定位方法:食指尖置于骼前上棘,中指尖置于骼嵴下缘,两指间构成一个三角区,此区为注射区(三角法)。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为注射点(三横指法)。
股外侧肌
- 位置:位于大腿中段外侧,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宽约7.5cm。
- 特点:该部位的大血管和神经干较少,肌肉较厚,适合多次注射。
- 定位方法:一般直接在大腿中段外侧进行定位,注意避开大血管和神经。
上臂三角肌
- 位置:位于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 特点:肌肉较薄,通常只能够做小剂量的注射,如新冠疫苗等疫苗的接种。
- 定位方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为注射点。
注意事项
1、在肌肉注射的过程中,患者应避免产生紧张或焦虑的情绪,以免影响到注射的效果和增加不适感。
2、注射后,注射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止感染。
3、局部可能出现轻微红肿、疼痛等症状,这是正常现象,患者应避免揉搓、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加重症状或引发感染。
4、肌肉注射后,患者应留院观察30分钟左右,以确保没有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或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