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老年人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中更为常见,主要症状包括头晕与眩晕、视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心悸与心慌、胸痛与胸闷、乏力与疲劳、皮肤苍白与冷汗、少尿或无尿等。
头晕表现为头部昏沉、头重脚轻感,患者自觉头部有不清醒的状态。眩晕则是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这是由于脑部的前庭系统因供血不足而功能紊乱。
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症状,看物体时轮廓不清、有朦胧感。若低血压持续或加重,可能导致眼前发黑,即短暂性失明,这是因为视网膜缺血严重,无法正常接收和传导视觉信息。
当血压降低时,心脏为了维持足够的血液输出量,会代偿性地加快跳动频率。患者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即心悸或心慌。这种心跳加快是心脏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试图通过增加心率来弥补血压不足导致的每搏输出量减少。
胸痛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疼痛,疼痛性质可为压榨性、闷痛或隐痛,疼痛可向左肩部、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胸闷则是一种胸部压迫感,患者感觉呼吸不畅,仿佛有重物压在胸口。
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四肢肌肉力量减弱,活动耐力下降。日常活动如行走、爬楼梯等会变得吃力,且容易产生疲劳感,即使经过休息,疲劳恢复也相对缓慢。
为了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在低血压状态下,外周血管会收缩。皮肤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血流量减少,从而呈现苍白外观。同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患者会出冷汗。皮肤苍白在面部、四肢末端等部位表现较为明显,冷汗可遍布全身。
肾脏的血液灌注依赖于血压。低血压时,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患者会出现少尿症状,即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严重时可发展为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
1、注意体位变化:从俯卧、蹲下或卧位突然站起时,动作应缓慢,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均衡营养:确保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支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可以多吃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多喝汤、多饮水,并适当增加盐分的摄入。
3、增强心肺功能:通过规律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对体位变化的适应能力。
4、遵医嘱用药:对于某些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等药物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以避免药物引起的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