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超敏反应的四种类型

李彦皮肤科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83

超敏反应即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是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

  • 机制及特点:Ⅰ型超敏反应通常是由IgE抗体介导的,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变应原与IgE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生理反应。
  • 代表性疾病: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荨麻疹等。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 机制及特点: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募集和激活炎症细胞等,导致靶细胞损伤或溶解。
  • 代表性疾病:包括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等。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 机制及特点:Ⅲ型超敏反应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
  • 代表性疾病:包括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免疫复合物病(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 机制及特点: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性病理损伤。
  • 代表性疾病:包括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如结核病人肺部空洞的形成、干酪样坏死、麻风病人皮肤的肉芽肿形成以及结核菌素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等。

如何判断超敏反应的类型

1、速度及症状:若反应迅速,在几分钟内出现,如红疹、呼吸困难等,多为I型(速发型)。若反应较慢,通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如接触性皮炎,可能为Ⅳ型(迟发型)。

2、细胞损伤情况:若出现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如输血反应,多为Ⅱ型(细胞毒型)。

3、免疫复合物沉积:若涉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引发的炎症,如肾小球肾炎,则为Ⅲ型(免疫复合物型)。

参考资料:
[1]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及超敏反应[J].抗感染药学, 2014.
皮肤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