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心悸中医辨证和分型

孙连庆中医科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全国第63

心悸是指心之气血阴阳亏损,或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受扰,出现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中医对心悸的辨证和分型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舌脉等,包括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等分型,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治疗。

心虚胆怯证

  • 病因:七情所伤,或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久病失养、劳伤过度、情志内伤、气血亏损也可能导致心虚胆怯,心神失养。
  •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 方剂: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证

  • 病因:包括情绪因素(如长期不良情绪)、气血亏虚(如失血过多、营养摄入不足)、脾胃虚弱、寒凉侵袭、贫血等。
  • 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 方剂: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

  • 病因:是由于肾阴亏虚、虚火妄动所致。
  •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证

  • 病因: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致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 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证

  • 病因:是由于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导致体内水液泛滥,上凌于心所致。
  • 症状:畏寒肢冷、心悸、气喘、咳嗽、眩晕等,同时还会伴有气短、胸闷、舌质淡苔白等症状,以及头晕、呕吐、咳喘、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临床表现。
  •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 方剂: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证

  • 病因:因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之气血运行不畅,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 方剂:桃仁红花煎。

痰火扰心证

  • 病因:通常与外感火热之邪、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导致痰浊内生,郁久化火,痰火互结,扰乱心神。
  •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 方剂:黄连温胆汤。

温馨提示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心悸可能与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心肌炎等疾病相关。因此,在治疗心悸时,还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日常注意进行心理调适,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参考资料:
[1]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中医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