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医生简介

张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MD,PhD。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病理科特聘专家。
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获日本冈山大学医学院肿瘤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1997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部病理系,教授。
2004年10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部病理系,主任医师,系科研副主任;
2008年10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部病理系,系常务及科研副主任;

社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北京病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卫计委病理质量控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病理分会-分子病理委员会委员
《诊断病理学杂志》编委
《中国医师杂志》编委
《中华病理学杂志》、《AIMM》等杂志审稿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福建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获奖荣誉

201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顾江、邓宏魁、王月丹、 高子芬、宫恩聪、张波等):新发传染病的分子病理学和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
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6完成人)
2003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卫建平,张波等):端粒酶hTR基因在人肿瘤组织表达研究
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2001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张波,苑昕,应建明,卫建平,侯琳):端粒酶基因在人肿瘤组织表达研究
199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吴秉铨,郑杰,方伟岗,张波等):癌侵袭、转移机理及影响因素

科研成果

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卫生部、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等多项基金。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仪器基金1项(子课题)。
主要成果:1、细胞微管与肿瘤发生及与癌生物学的关系:
1)中心体异常与肿瘤发生机制:证明人端粒酶转录活化因子TEIF(telomerase transcriptional elements-interacting factor, GenBank: Accession No.AF297709)调节中心体功能,与肿瘤发生过程中心体扩增关系密切,并与生长因子异常激活有关。部分结果已经发表于《Oncogene》、《BBA》杂志,并作为研究亮点为Nature-China所介绍。
2)乙酰化酶NAT10(hALP,human N-acet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GenBank: Accession No.AF496535)通过乙酰化中间纺锤体微管蛋白体而调节细胞胞质分裂。尤其最近证明NAT10调节结肠癌细胞骨架而促进癌细胞转移。部分结果已经发表于《Clin Cancer Res》、《Exp Cell Res》杂志。
2、乳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证明了AKT激活与HER2基因扩增有关联; AKT可作用于细胞骨架调节因子Girdin而促进乳腺癌生长、自噬、及转移。尤其最近证明Bmi1癌基因受ER转录调控,为其重要的靶基因,并且与p16活性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E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线索。
3、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研究:
1)端粒短缩和端粒酶激活普遍存在于间叶肉瘤,端粒长度可能反映肉瘤的恶性度;短小端粒可能更易引起肉瘤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证明端粒酶的活化与细胞癌变和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端粒酶的检测可为肿瘤诊断的新指标。抑制端粒酶活性可显著降低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成瘤性及异型性。
2)人端粒酶单克隆抗体及重组单域抗体研制;3)人端粒酶基因转录调控基因分离:COUP-TFII、未知功能的新基因NAT10及TEIF。

专业擅长

基础病理:肿瘤分子生物学:细胞癌变机理,癌细胞生物学分子基础;临床病理:各系统常规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病理诊断:软组织肿瘤、骨及关节疾病;分子病理诊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张波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所在科室
病理科
任职机构
北京市海淀医院

执业地点

北京海淀医院 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