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摸到腰椎两边骨头!这是正常的吗?
李星晨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当摸到腰椎两边的骨头时,其实是完全正常的。这两块骨头,医学上称之为“髂后上棘”,它们是骨盆的一部分,正好位于我们腰部两侧。 💮当站直或弯腰时,由于皮肤、脂肪和肌肉的覆盖程度不同,有些人可能会更容易摸到这两块骨头,而有些人则不太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什么问题,只是个人体质差异而已。 🔎腰椎是由五块骨头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生理曲度。而髂后上棘则位于这个曲度的两侧,当触摸腰部时,很容易就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虽然摸到腰椎两边的骨头是正常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腰椎的保养。毕竟,腰椎是我们身体的重要支柱,承担着支撑上半身和传导力量的重任。(图片有腰椎损伤的影响,日常保养不容忽视。) ✅注意劳动保护: 在工作中,如果需要长时间弯腰或搬运重物,一定要注意保护腰部,可以使用腰带等工具来减轻腰部负担。 ✅避免久坐: 如长期伏案工作者、司机、工厂流水线工人等,腰背痛发病率高。坚持工作时间变换体位很有意义,可以每坐20~30分钟就站立一下、走动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 ✅加强腰背肌锻炼: 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加强腰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比如,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腰部拉伸、扭转等动作。如站直或坐直,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向一侧缓慢弯腰,感受腰部拉伸,保持5-10秒后换另一侧。 如果在工作或生活中不慎发生腰椎损伤,建议及时来医院进行检查。(具体检查放在图片啦~)如果你对自己的腰椎有任何疑问或不适,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问题。
737
2024-06-25
腰2腰3横突骨折后,起床吃饭可以吗?
李玉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当腰2腰3横突骨折发生后,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避免立即起床活动,包括起床吃饭。这是因为横突骨折意味着腰椎的某一部分已经发生了断裂,这时的腰椎变得异常脆弱。 😞如果强行起床活动,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还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腰椎在受损状态下承受额外的压力,就像是在一个不平衡的天平上增加重物,很可能导致天平彻底倾斜,造成神经受损、脊柱错位等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 因此,为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着想,医生通常会建议在骨折初期保持卧床休息,待腰椎逐渐恢复后再考虑起床吃饭或者活动。 ❓那么,面对这样的伤痛,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护理和康复呢? ✔️正确佩戴腰围:腰围是腰椎骨折患者的“好帮手”,它可以帮助固定腰椎,减轻腰椎的承重压力。在选择腰围时,一定要确保大小合适、材质舒适。佩戴时,要将腰围紧贴腰部,避免过紧或过松。 ✔️床上翻身技巧:长时间卧床容易让人感到不适,但正确的翻身技巧可以避免对腰椎造成额外的压力。在翻身时,要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扭转或扭曲身体。可以借助护士或家人的帮助,轻轻推动腰部,完成翻身动作。 ✔️简单的康复训练:可在医生指导下,轻轻收缩腰部肌肉数秒再放松,重复数次以增强力量。对于关节活动度训练,可缓慢转动腰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便秘等问题。因此,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生菜、包菜、卷心菜、西红柿、苹果、香蕉、西瓜等。同时,可以进行一些腹部的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肠道的蠕动。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具体的护理措施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横突骨折经历或是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互动。(腰2腰3横突骨折的症状和治疗,整理在图片~)
587
2024-06-25
骶3椎骨折后,一周后能否上班?
李玉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当出现骶3椎骨折的情况时,有些人便会纠结这一周过去了,能不能去上班呢?其实,这个问题真的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感觉疼痛和肿胀都非常明显,这一周通常是不能上班的。因为骨折后,骨头需要时间来修复和愈合。如果过早地恢复工作,尤其是需要长时间站立、久坐或者进行重体力活动的工作,很可能会让骨折部位受到二次伤害,延缓愈合过程,甚至可能加重损伤! 👉但如果疼痛和肿胀症状已经得到明显缓解,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和评估,比如进行X线、CT等检查,确保骨折部位已经相对稳定,并且工作性质不会对骨折部位造成过大的压力,则可选择在一周后上班。(关于骶3椎骨折的症状,整理在图片啦~) 🌟 但是,骶3椎骨折时,也需要通过这些措施来保护好骨折部位: 🔹 绝对卧床休息: 骶3椎骨折后,首要任务是减少骨折部位的活动和压力。建议尽量保持卧床休息,确保骨折部位得到充分休息和愈合。在卧床期间,可以使用柔软的床垫和枕头,以减轻骨折部位的压迫感。 🔹 正确佩戴支具或石膏: 确保它们紧密而舒适地贴合在骨折部位,既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过松导致固定效果不佳。如果感觉过紧或过松,应及时调整或更换。同时,要注意观察骨折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如疼痛加剧、肿胀等。 🔹康复训练: 在骨折稳定后,遵医嘱可以逐渐进行一些如站立、行走、弯腰等动作的训练。这些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或突然用力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伤。 如果还未完全恢复,也避免进行搬运重物等工作,必要时还需使用腰带、搬运车等辅助工具。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骨折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心得。
432
2024-06-25
健康警示:14mm骶管囊肿,严重吗?
李玉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骶管囊肿就是骶管里长了个小水疱,当囊肿大小达到14mm时,其实它并不算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严重,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因为骶管囊肿的生长速度通常很慢,而且很多囊肿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只有当囊肿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或组织时,才可能出现疼痛、麻木等不适。而根据目前的大小,14mm的囊肿往往还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阶段。 当面对骶管囊肿14mm,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对法子?(图片有具体治疗方法~) 👉定期监测与检查:这一点较为重要,需要每个季度到医院进行骶管囊肿的监测与检查。通过X线、CT等检查,(详细的检查整理在图片了~)医生可以准确评估囊肿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是否有增长的趋势。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囊肿的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提供依据。 👉优化日常生活习惯:注意调整日常坐姿、站姿和行走方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增加骶管的压力。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办公椅和床垫,以减少对骶骨的压力。同时,每隔2-3小时就起来活动活动,伸伸懒腰,走走路。 👉疼痛管理:如果囊肿引起轻微的疼痛或不适,可以尝试使用止痛药物缓解,如布洛芬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 当检查发现骶管囊肿时,也不要过于担忧,安心等待医生的处理结果。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者疑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互动!
829
2024-06-25
虎口位置“心跳”般的跳动,究竟是怎么了?
李星晨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发现手掌的虎口位置——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那块区域,出现了类似心跳的跳动感时,要明确这并非真正的心脏跳动。它更像是一种肌肉或神经的异常反应。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跳动呢? 😉其实可能与这些原因有关! 💠肌肉疲劳:如果经常长时间使用手部,如打字、玩游戏等,可能就会导致虎口位置的肌肉疲劳,进而产生跳动感。此外,如果手部姿势长时间不正确,也容易造成肌肉紧张,引发跳动。 💠神经紧张:当我们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影响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手部。神经紧张可能导致虎口位置的肌肉收缩,从而产生类似心跳的跳动感,之前在临床上就有患者和我提到过。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体内电解质平衡被打破,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或跳动。 💠药物影响:此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起虎口位置的跳动,特别是那些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可能会干扰神经肌肉的正常传导,导致肌肉跳动。 🤗明确其原因之后,就该了解应对方法了,具体的应对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讨论了,有需要的朋友建议查看图片获取! 💬大家平时有没有这种类似的感觉呢?有的话评论区“扣1”,还有什么疑问想了解,都可以在评论区戳我!如果跳动感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及时来医院看看。
335
2024-06-25
胸锁关节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回事,怎么办
吴斌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胸锁关节是连接胸骨和锁骨的关节,其一侧较另一侧大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先天性结构差异、骨关节炎、一侧淋巴结肿大、骨折、骨肿瘤,具体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面诊后听从专科医师意见。 1、先天性结构差异: 部分人可能由于先天性因素导致胸锁关节一侧比另一侧大,通常不会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碍。如果没有疼痛或功能障碍,可以定期监测,观察是否有变化,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关节功能正常,没有其他潜在问题。 2、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可能导致胸锁关节的肿胀和变大,在关节肿胀时使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减轻肿胀和疼痛,之后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美洛昔康片等药物。 3、一侧淋巴结肿大: 如果一侧的胸锁关节附近淋巴结肿大,可能会导致该侧胸锁关节看起来更大,对于炎症引起的肿大,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 4、骨折: 胸锁关节或附近的骨折可能导致一侧的关节变大,另外,骨折后的愈合过程可能伴随骨痂的形成,导致关节不对称,骨折后,可能需要使用夹板、石膏或支具固定,促进骨折愈合。 5、骨肿瘤: 胸锁关节或附近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突出体表,可能导致关节不对称,如有必要,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恶性肿瘤可能需要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肩部和胸锁关节,特别是在举重或进行重复性肩部运动时,如需提重物,确保使用正确的姿势,避免单侧负重,而且需要保持正确的站立和坐姿,避免长时间驼背或侧身,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椅子和工作台,保持肩膀放松和自然对称,还可以进行适度的肩部和胸部肌肉锻炼,如哑铃肩推、俯卧撑等。
696
2024-06-25
还在把氯诺昔康当抗生素吗?快来看看真相!
李星晨
副主任医师
骨科
😵临床上,人们常常会因为药物较多而对于各种药物的应用产生混淆。其中抗生素作为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它的治疗范围、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等也常会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氯诺昔康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不是抗生素,其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发热等症状,与抗生素在治疗范围和作用机制上有很大的区别。 简单来说,抗生素主要是用来消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比如我们熟悉的青霉素、头孢等。而氯诺昔康并不能直接杀死细菌,而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和不适。 ❗️虽然氯诺昔康不是抗生素,但在使用它时也需要注意这些! 👉遵医嘱用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出最适合的用药剂量和时长。所以,千万不要自己随意增减剂量或者停药。 👉注意过敏反应:虽然氯诺昔康的过敏反应不常见,但还是有可能的。如果在使用后出现了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停药并且来医院看看。 👉不要长期使用:氯诺昔康虽然能缓解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影响肝肾功能等。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自己随意延长用药时间。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有些药物和氯诺昔康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利尿剂、肝素等等。所以,在用药前最好告诉医生你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PS:另外,关于氯诺昔康的禁忌人群,放在图片里了,需要的话,自取。 关于氯诺昔康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大家现在对氯诺昔康应该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了吧?我知道你们肯定还有很多问题想问,比如“那我疼痛的时候应该吃什么药呢?”、“除了氯诺昔康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吗?”等等。所以,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疑问和经验!💬
512
2024-06-25
垂腕:手部健康不容忽视的隐患!
李星晨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垂腕现象,通常是由于桡神经损伤引起的。桡神经是控制手部运动和感觉的关键神经之一,一旦受损,会导致手部功能受限,其中手腕部下垂是常见的表现。 ❓那么,如何识别垂腕现象呢? 🌿观察手腕部是否有下垂现象。 🌿检查拇指和食指是否能够完全伸展。 🌿询问患者是否有手部麻木、无力等感觉异常。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对于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骨折等原因导致的,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治疗( 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 )。而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桡神经损伤,通常会采取一些保守治疗方法,如佩戴支具、进行物理治疗等,常见的物理疗法我放在图里了。 ❗当然,除了治疗之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一些护理措施 🌸保持手部休息和保暖至关重要。避免长时间打字、提重物等过度使用手部的活动。每晚可用温水轻轻浸泡双手,水温40℃左右即可,约1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部疲劳。这样既能保护手部,又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可以尝试一些手部锻炼来促进恢复,比如可以轻轻按摩手腕部,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手指伸展运动,详细的按摩方法可以看图。这些锻炼可以帮助缓解手部肌肉的僵硬和疼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此外,我还想提醒大家的是,垂腕现象并不是一种可以忽视的小问题。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手部功能的永久性损伤。因此,一旦出现垂腕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最后,如果你对垂腕现象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手部健康的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同时,也请大家点赞收藏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受益。让我们一起关注手部健康,共同守护我们的双手吧!
944
2024-06-25
脊柱侧弯与牙齿的关系是什么
吴斌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多数情况下,脊柱侧弯与牙齿没有直接的关系,建议罹患这种疾病的患者,及时前往脊柱外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脊柱侧弯通常是由于先天性因素、姿势不良、创伤或疾病、神经肌肉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从而形成脊柱侧弯。 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关系不良等问题,一般与遗传、外伤、颌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牙齿在口腔内的排列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口腔的整体功能和美观。 结合临床经验以及相关专业文献,罹患上述疾病后,通常不会影响口腔的咬合关系,并且当自身的牙齿存在排列不整齐或者罹患局部病变等情况时,也不会干扰脊柱部位的平衡或导致此部位弯曲。因此,二者并不存在直接关联,不用过于担心。 对于脊柱侧弯的患者,应根据医生指导使用支具固定,或采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三维矫正术等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存在牙齿问题,应遵医嘱通过洗牙、拔牙或者正畸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休息,并且注意口腔卫生。
1158
2024-06-25
T3椎体有低密度灶怎么回事,怎么办
吴斌
副主任医师
骨科
T3椎体有低密度灶与骨折愈合、骨质疏松、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转移性骨肿瘤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到脊柱外科就诊,结合症状、病史等作出判断,确诊后可遵医嘱治疗。 1、骨折愈合: 外力作用导致椎体骨折,如车祸、跌倒等,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低密度灶,可有不同程度疼痛、肿胀等。患者需妥善休息,避免过早负重、劳累,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组织逐渐减少,骨密度降低,导致骨质疏松,检查时也可见低密度灶,并有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等。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颗粒、维生素D滴剂等,以改善病情。 3、骨囊肿: T3椎体部位出现囊肿,检查时也会发现低密度影,可能没有不适,也可能有腰痛、活动障碍等。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将囊肿切除掉。 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有关,受累部位骨骼出现低密度阴影,局部有肿胀、疼痛等,还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患者需限制活动,避免过度负重,并遵医嘱使用鲑降钙素片、布洛芬片等,以减轻不适。 5、转移性骨肿瘤: 患者如有其他部位肿瘤,随病情进展肿瘤转移至第三胸椎,骨骼受到破坏而出现低密度病灶,并有疼痛、活动受限等。此时需要及时配合医生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将病变部位切除掉。 此外,还与原发性骨肿瘤等有关,患者需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并在医生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促使肢体功能恢复。
609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