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科科室相关科普
尿素和尿酸傻傻分不清,究竟是一回事吗?
杨铁生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在医学中,尿素和尿酸是两个经常被提及的词汇,但很多人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清楚。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酰胺类物质。它是由我们体内的蛋白质经过代谢后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肝脏合成,之后经过肾脏排出体外。 而尿酸,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属于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它主要由我们摄入的食物中的嘌呤经过代谢后产生,也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尿素与尿酸的区别 🔸代谢途径 尿素主要通过肝脏合成,之后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而尿酸主要来源于富含嘌呤的食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后形成,同样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生理功能 尿素是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调节体液平衡有重要作用。虽然尿酸在人体内没有直接的生理功能,但它参与细胞新陈代谢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的代谢状态。 🔸临床意义 尿素水平该指标升高,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肾功能损害、肾前性少尿和蛋白质分解过多等疾病。而高尿酸水平可能增加痛风的风险,并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相关。 🧐尿素和尿酸虽然都是人体代谢产物,但尿素主要反映肾功能情况,而尿酸则更多地与代谢性障碍相关。因此,在了解这两个物质时,需要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定期体检这两个指标(具体的体检项目我放在附图啦)。 希望这篇分享能帮助大家分清尿素和尿酸,也欢迎大家点赞加关注并留言咨询问题!
709
2024-06-25
支原体抗体IgG1000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童强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支原体抗体IgG1000IU/ml可能与既往感染过肺炎支原体、检查结果有误、曾经接种过疫苗、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有关,具体可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帮助。 1、既往感染过肺炎支原体: IgG抗体通常表示既往感染,而非当前活动性感染。患者可能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感染过肺炎支原体,虽然感染已经痊愈,但支原体抗体IgG在体内可以持续存在较长时间,导致以上情况,此时无需处理。 2、检查结果有误: 由于操作不当、仪器设备故障、标本采集错误、检验方法不同等原因导致的检查结果有误,出现上述情况,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需重新进行检查以确认结果。 3、曾经接种过疫苗: 患者曾经接种过相关疫苗可导致体内产生IgG抗体表现为1000IU/ml,患者不伴有不适,无需特殊治疗。 4、支气管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可能引发支气管炎,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可伴有喘息、气促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罗红霉素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治疗。 5、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入侵肺部可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痛、咽痛、发作性干咳、咳脓痰及发热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罗红霉素胶囊等。 建议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饮食健康,富有营养。
618
2024-06-25
红苋菜嘌呤高吗?看完这篇就知道了!
杨铁生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红苋菜这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其实嘌呤含量并不高。每100g红苋菜中的嘌呤含量大约是8.7mg。而高嘌呤食物是指100g中嘌呤含量超过150mg的食物,8.7mg这一数值远低于高嘌呤食物的界定标准。 🧐这也表明,红苋菜是一种适合痛风患者,或需要控制嘌呤摄入人群食用的健康蔬菜,平时可以炒着吃或者凉拌着吃! 作为一种蔬菜,红苋菜主要富含的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而这些成分通常与低嘌呤含量相关联。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的疾病。嘌呤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物质,它在代谢过程中会转化为尿酸。当体内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结晶可能在关节处沉积,从而引发痛风症状。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控制嘌呤的摄入量至关重要。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啤酒等,会增加体内尿酸的产生,从而可能加重痛风症状。 因此,若属于痛风患者,则需要选择低嘌呤食物来维持健康的尿酸水平,少吃图片里所说的那些高嘌呤食物。 👏虽然红苋菜作为一种低嘌呤食物,不仅不会加重痛风症状,反而能为患者提供丰富的营养。但是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饮食控制只是治疗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医生的建议应用药物治疗来控制哦!(具体的药物放在图片里咯) 现在,大家应该对红苋菜的嘌呤含量,以及痛风与嘌呤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对大家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或想要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我看到了就会回复哦!
611
2024-06-25
妊娠免疫系统疾病怎么回事,怎么办
童强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妊娠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下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有关,也可能孕妇孕前就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 一、原因 1、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紊乱,从而诱发免疫系统疾病。 2、免疫力下降: 孕期女性由于精神压力大、运动量减少、饮食改变等因素,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免疫系统疾病的风险。 3、遗传因素: 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具有家族遗传性,孕妇如果携带相关基因,可能在妊娠期间发病。 4、环境因素: 孕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射线等环境因素,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5、感染因素: 孕期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免疫系统疾病。 6、自身免疫性疾病: 孕妇在孕前已经存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在孕期加重或复发。 二、治疗 1、一般治疗: 调整饮食习惯,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等,增强免疫力。 2、物理治疗: 对于发热的孕妇,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等。 3、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及对胎儿的影响。 4、心理治疗: 给予孕妇充分的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5、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需要手术治疗的免疫系统疾病,如甲状腺肿大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此外,应注意定期检查,加强产检次数,密切关注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日常注意避免暴露于化学物质、射线等有害物质中。同时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1146
2024-06-25
ssaro52抗体阳会不会受到药物影响
童强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ssaro52抗体阳性,通常指的是抗SSA抗体和抗RO-52抗体同时呈现阳性,这是风湿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可能会受到药物影响,具体可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帮助。 某些药物可能直接导致以上情况的假阳性结果。这主要是因为某些药物中的成分与人体内的抗原结构相似,从而引发了免疫系统的误判,产生了针对这些抗原的抗体。例如,某些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还可能通过影响疾病进程来间接影响SSARO-52抗体的检测结果。例如,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的药物,能够缓解风湿性疾病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上述抗体水平可能会随着疾病的缓解而下降。 除了药物因素外,以上抗体阳性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此时需由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用药史等多方面因素,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建议出现风湿性疾病的患者注意日常生活调理,日常保暖,避免受凉,生活中可以增加适当的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
1278
2024-06-25
一天吃两片地塞米松对身体的危害
童强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一天吃两片地塞米松对身体的危害,一般包括免疫系统抑制、内分泌紊乱、消化系统问题、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以及精神心理影响,具体可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帮助。 1、免疫系统抑制: 地塞米松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长期过量使用可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如细菌、病毒等,且感染后恢复较慢。 2、内分泌紊乱: 地塞米松会干扰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代谢,导致内分泌紊乱,可能出现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痤疮、多毛等症状,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3、消化系统问题: 过量使用地塞米松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4、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长期使用地塞米松会加速骨骼中钙质的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使骨骼变得脆弱,增加骨折的风险。 5、精神心理影响: 地塞米松还可能对精神心理产生影响,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在使用地塞米松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剂量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同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长期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890
2024-06-25
类风湿性关节炎测什么阳性
童强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即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进行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多项指标阳性,包括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关节滑液分析阳性、关节超声检查阳性、关节穿刺活检阳性等,具体可以到医院询问医生。 1、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产生类风湿因子,可能会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结果。 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疾病的严重性和进展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关节滑液分析阳性: 用于评估关节内的炎症程度,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液中,可以检测到白细胞计数升高、炎症标志物增多等异常表现。 4、关节超声检查阳性: 此检查能够动态观察关节内的炎症、滑膜增生、关节积液等情况,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内存在炎症和滑膜增生有关。 5、关节穿刺活检阳性: 即通过直接获取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关节炎的病因和性质,通常可以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膜组织中,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等典型的病理改变。 此外,还可能会出现红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升高、关节X线或MRI检查异常等检查结果,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即可。
998
2024-06-25
泰它西普和利妥昔单抗哪个治疗重症肌无力好
童强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泰它西普即注射用泰它西普,利妥昔单抗即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泰它西普和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哪个治疗重症肌无力好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并没有哪个好的说法,建议患者去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帮助。 注射用泰它西普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主要结合并中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破坏,改善肌肉收缩功能。对于出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可以使用注射用泰它西普,效果相对比较好。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是一种针对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在治疗某些类型的重症肌无力方面,如新生儿重症肌无力和成人重症肌无力,效果相对比较好。 因此无论是注射用泰它西普还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都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并没有那个更好的说法,具体使用哪种药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日常注意补充营养,规律作息。
1016
2024-06-25
地舒单抗注射液可以提前一周打吗
童强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地舒单抗注射液一般不建议提前一周注射,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的用药间隔进行注射。具体可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帮助。 地舒单抗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骨巨细胞瘤、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发育,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了确保药物在人体内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治疗浓度,从而有效地保障药物治疗效果,地舒单抗注射液的推荐用药间隔是每4周一次,也就是28天注射一次。 如果提前一周注射地舒单抗注射液,可能会产生较大风险,由于之前用的药可能还没有完全代谢,再次用药可能会造成药效重叠,不利于药效发挥,提前用药可能会打乱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规律,导致药物浓度波动较大,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不规律使用地舒单抗相比规律使用,可能会增加骨相关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不建议提前一周注射。 使用地舒单抗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确保持续获益,平时可以遵医嘱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补钙治疗,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656
2024-06-25
服泼尼松片后出血怎么办
童强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服用泼尼松片后,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出血的情况,一般是由于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或其他原因导致,需要立即停药并就医、观察出血情况、采取止血措施、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1、立即停药并就医: 一旦发现服用泼尼松片后有出血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观察出血情况: 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患者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量较大或伴有严重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采取止血措施: 在就医前,患者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止血措施,如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压迫出血部位,以减少出血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措施只是暂时的,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救治。 4、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如果出血是由于泼尼松片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导致,建议患者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5、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长期服用泼尼松片的患者,除了可能有出血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其他并发症,如感染。因此,在治疗出血的同时,患者还应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加强生活护理和饮食调理,以促进早日康复。
938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