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尿尿都是黄的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尿液发黄可能由饮水过少、饮食因素影响、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原因引起,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饮水量。 1、饮水过少: 如果平时饮水过少,尿液中的废物浓度就会升高,导致尿液颜色变黄,这种情况下,只要增加饮水量,尿液颜色就会逐渐恢复正常,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尿液的正常排出。 2、饮食因素影响: 某些食物和饮料可能导致尿液发黄,如食用大量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或者饮用浓茶、咖啡等,一些药物也可能使尿液颜色改变,一般调整饮食或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后,尿液颜色可恢复正常。 3、尿道炎: 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当患上尿道炎时,炎症刺激可导致尿液颜色发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尿道炎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注意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以减轻炎症。 4、膀胱炎: 膀胱炎也会使尿液变黄,膀胱受到细菌感染后,会出现炎症反应,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和颜色,除了尿液发黄,患者还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治疗膀胱炎主要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5、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液也可能呈现黄色,炎症会影响前列腺的正常功能,导致分泌物增多,进而影响尿液的颜色和性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对于前列腺炎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定期观察尿液颜色,如有异常应及时记录并咨询医生,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量摄入含色素丰富的食物和饮料,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1471
2024-09-27
上小便的时候尿道流血是怎么回事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上小便时尿道流血可能是由尿道损伤、急性膀胱炎、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癌等疾病引起,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对保护泌尿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1、尿道损伤: 外力作用或尿道内器械操作不当等可能导致尿道损伤,出现尿道流血,患者常有明确的外伤史或医疗操作史,损伤程度不同,症状也有所差异,严重时可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2、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是引起尿道流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感染膀胱黏膜,导致炎症反应,患者除了尿道流血外,还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通常是由于细菌经尿道上行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等。 3、膀胱结石: 膀胱内的结石在膀胱收缩或排尿过程中,可能损伤膀胱黏膜和尿道,从而引起尿道流血,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流中断以及下腹部疼痛等症状,结石形成与饮食、代谢异常及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 4、输尿管结石: 当输尿管中的结石向下移动时,可能刺激输尿管和膀胱颈部,引起血尿,表现为小便时尿道流血,患者会有剧烈的腰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结石的形成原因多样,如饮水过少、高钙饮食等。 5、膀胱癌: 膀胱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肿瘤组织容易破裂出血,导致小便时尿道流血,患者早期可能仅有间歇性无痛性血尿,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吸烟、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关。 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治疗,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加重尿路负担,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
765
2024-09-27
小便有白色沉淀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小便有白色沉淀可能是前列腺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乳糜尿、磷酸盐结晶尿等原因引起,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泌尿系统健康。 1、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当前列腺发生炎症时,前列腺液可能会混入尿液中,导致小便出现白色沉淀,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不适等症状,治疗前列腺炎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同时要注意避免久坐、规律性生活等。 2、膀胱炎: 膀胱炎也可能导致小便出现白色沉淀,膀胱受到细菌感染后,会产生炎症反应,使尿液中的白细胞、脓细胞等增多,从而形成白色沉淀,患者除了小便有白色沉淀外,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治疗膀胱炎主要是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 3、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当肾盂肾炎发作时,尿液中可能会出现白色沉淀,这主要是由于炎症导致尿液中的白细胞、细菌等增多,患者通常会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治疗肾盂肾炎需要遵医嘱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4、乳糜尿: 乳糜尿是指尿液中含有乳糜微粒,使尿液呈现乳白色或米汤样,静置后可出现白色沉淀,乳糜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丝虫病、腹腔肿瘤等原因导致淋巴管阻塞,乳糜液进入尿液中,患者除了小便有白色沉淀外,还可能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状,治疗乳糜尿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丝虫病、手术解除淋巴管阻塞等。 5、磷酸盐结晶尿: 如果尿液中磷酸盐含量过高,就会形成磷酸盐结晶,导致小便出现白色沉淀,这种情况通常与饮食、代谢等因素有关,如过多摄入高磷食物、饮水过少等都可能导致磷酸盐结晶尿,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只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饮水量,多排尿,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多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晶形成,预防尿路感染,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嘌呤食物,减少尿酸和磷酸盐的产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1080
2024-09-27
肾脏有囊肿怎么治疗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对于肾脏囊肿的治疗,应根据囊肿的大小、症状、并发症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穿刺抽液、囊内注射硬化剂、手术治疗和积极治疗原发病,患者应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等待: 对于较小的单纯性肾囊肿,且无明显症状及并发症时,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进行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囊肿的大小、数量及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2、穿刺抽液: 对于较大的肾囊肿,引起压迫症状,如腰痛、腹部不适等,可以考虑穿刺抽液,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细针插入囊肿内,抽出囊液,可暂时缓解症状,但该方法复发率较高,可能需要多次穿刺。 3、囊内注射硬化剂: 在穿刺抽液后,可以向囊内注入硬化剂,以破坏囊壁细胞,减少囊液分泌,降低复发率,但该方法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疼痛、发热等,需要谨慎使用。 4、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复杂的肾囊肿,或者怀疑有恶变的囊肿,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手术可以彻底去除囊肿,缓解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5、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果肾脏囊肿是由某些遗传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如多囊肾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通过控制原发病的进展,可以延缓肾脏囊肿的发展,保护肾功能,患者应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建议减少剧烈活动,以防囊肿破裂、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可加重肾功能损害,需积极控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711
2024-09-27
肾有错构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肾错构瘤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血管、环境及免疫等因素有关,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肾错构瘤,对于已经患有肾错构瘤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肾错构瘤患者可能存在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的异常生长和发育,从而形成肾错构瘤,如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伴有肾错构瘤。 2、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失调可能在肾错构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如女性在妊娠期或服用激素类药物时,可能会增加肾错构瘤的发病风险。 3、血管因素: 肾错构瘤中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血管的异常发育和扩张可能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血管壁的薄弱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畸形和肿瘤的形成。 4、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或不良的生活环境可能增加肾错构瘤的发病风险,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可能对肾脏组织造成损伤,从而诱发肿瘤的发生。 5、免疫因素: 机体的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监视和防御作用,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增加肾错构瘤的发病风险。 瘤体较大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以防瘤体破裂出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应对疾病,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1059
2024-09-27
肾有囊肿会出现什么症状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肾有囊肿可能出现腰部疼痛、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腹部肿块及肾功能损害等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腰部疼痛: 当肾囊肿体积较大时,可能会对肾脏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引起腰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为隐痛或胀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不适,而有的患者则疼痛较为剧烈。 2、血尿: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症状,表现为尿液中带有血液,这可能是由于囊肿破裂或与肾脏集合系统相通,导致血液进入尿液中,血尿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只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红细胞,而有的患者则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 3、蛋白尿: 肾囊肿可能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一般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泡沫持久不易消散,长期的蛋白尿可能会对肾脏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影响肾功能。 4、高血压: 较大的肾囊肿可能会压迫肾脏血管,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损害。 5、腹部肿块: 当肾囊肿体积较大时,在腹部可能会摸到肿块,肿块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可随呼吸上下移动,如果肿块较大,可能会对周围器官产生压迫,引起相应的症状。 日常保持低盐、低蛋白、低脂肪饮食,减轻肾脏负担,多饮水,避免憋尿,预防泌尿系感染,减少剧烈活动,防止肾囊肿破裂出血,遵医嘱定期复查B超或CT,监测囊肿变化。
926
2024-09-27
膀胱炎有什么明显症状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膀胱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膀胱炎性病变,膀胱炎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甚至全身症状。 1、尿频: 膀胱炎患者常常出现尿频的症状。这是由于膀胱壁受到炎症的刺激和压迫,通过神经信号频繁传达给大脑,产生频繁的尿意。 2、尿急: 膀胱炎导致膀胱组织不断充血、肿大,引起膀胱颈和尿道相连部位狭窄,压迫膀胱和尿道,导致患者出现尿急的症状。在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尿失禁的情况。 3、尿痛: 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膀胱内部的细菌不断繁殖,导致膀胱黏膜受损。当尿液流经受损的黏膜时,会引起明显的尿痛感,尤其是排尿结束时痛感可能更为明显。 4、血尿: 在膀胱炎的严重阶段,膀胱黏膜可能因受损而出血,导致尿液中带有血液。这种血尿现象通常在排尿结束时更为明显。 5、下腹部疼痛: 炎症因子聚集在膀胱内,反复刺激膀胱组织的肌肉和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和肌肉损伤,引发下腹部疼痛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腰部疼痛,尤其是肾脏区域的疼痛。 6、全身症状: 膀胱炎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恶心、发热等全身症状。这些可能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导致的机体炎症反应,影响了身体的能量消耗和免疫系统功能。 膀胱炎的明显症状多种多样,且可能因人而异。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膀胱炎的措施。
560
2024-09-27
膀胱巨疼是怎么回事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膀胱巨疼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膀胱巨疼可能源于膀胱炎、结石、前列腺炎、间质性膀胱炎或膀胱肿瘤等,不同病因伴随不同症状。 1、膀胱炎: 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细菌等病原体可能入侵膀胱,引发炎症,导致膀胱疼痛,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膀胱炎的疼痛可能较为剧烈,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膀胱结石: 尿液中的矿物质在膀胱内聚集形成结石,结石可能刺激膀胱壁,引起剧烈疼痛,尤其是在排尿时。 3、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膀胱区的疼痛。前列腺炎的疼痛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净等症状,需要通过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4、间质性膀胱炎: 这是一种特殊的膀胱疾病,患者往往在憋尿时出现膀胱区的剧烈疼痛,并伴有尿频等症状。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相对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 5、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也可能导致膀胱疼痛,尤其是当肿瘤侵犯到膀胱壁时,疼痛更为明显,肿瘤还可能引起血尿等症状。膀胱肿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病理学诊断。 出现膀胱疼痛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促进病情的恢复。
1307
2024-09-27
膀胱急性炎有什么症状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膀胱急性炎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伴尿液混浊或血尿,下腹部疼痛,少数患者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 1、尿路刺激症状 尿频:患者会感到频繁地小便,即使膀胱并未完全充盈,也会有强烈的尿意。这是由于膀胱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膀胱敏感度增加。 尿急:尿急感明显,常常需要立即排尿,否则可能感觉难以忍受,这也是膀胱炎症刺激膀胱肌肉,使其过度兴奋所致。 尿痛:患者在排尿时可能会感到尿道或膀胱区域有灼热、刺痛或不适感,这是由于尿液刺激受损的膀胱黏膜所引起的。 2、尿液异常 尿液混浊:由于尿液中含有脓细胞、红细胞或其他炎症物质,可能导致尿液看起来混浊不清。 血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即尿液中带有血丝或呈现红色,是膀胱黏膜炎症出血的表现,虽然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 3、下腹部疼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不适感,这种疼痛可能呈现为阵发性绞痛,排尿后可能暂时缓解,是由于膀胱炎症引起的膀胱肌肉痉挛所致。 4、全身症状 在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所致,单纯性膀胱炎的全身症状通常较为轻微或缺如。 以上症状并非急性膀胱炎所独有,也可能与其他泌尿系统感染或疾病相似。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量饮水以及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有助于预防急性膀胱炎的发生。
552
2024-09-27
得了膀胱过度活动症怎么办
田龙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如膀胱训练等,药物治疗有抗胆碱能药物等,还有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 1、行为治疗 膀胱训练:通过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来增加膀胱容量和控制排尿。每次有尿意时,尝试先忍耐几分钟,逐渐增加忍耐的时间。 盆底肌训练:也称为凯格尔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膀胱的控制能力。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饮料,因为这些饮料可能会刺激膀胱,加重症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2、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收缩,减少尿急、尿频等症状。但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 β3受体激动剂:可以松弛膀胱逼尿肌,增加膀胱容量。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等问题。 其他药物: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3、物理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仪器监测盆底肌肉的活动和膀胱压力等生理参数,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提高膀胱的控制能力。 电刺激治疗:通过对盆底肌肉或膀胱进行电刺激,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神经的敏感性,改善膀胱功能。 4、手术治疗 在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通常是最后的选择,因为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手术方法主要有膀胱扩大术、骶神经调节术等。 预防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先尝试行为治疗等保守方法,若无效再考虑手术,应积极配合治疗。
693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