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科室相关科普
血红蛋白104g/L,你了解背后的意义吗?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就在半个月前,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为头晕、乏力等症状来到我的诊室。经过详细的询问和血液检查,我发现她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04g/L,略低于正常范围。看到这个结果,患者显得有些紧张,问我这是不是意味着她贫血了,严不严重。 我解释道,血红蛋白104g/L确实稍低于正常值,但一般不严重,不必过于担心(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放在图里了~),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营养不良、失血、慢性疾病等。为了确定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排除,如彩超、CT检查等。 ✅最后,检查下来,发现患者只是体重偏低,有些营养不良。于是我告诉了患者一些自我调整的手段,帮助改善这个情况。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猪肝、菠菜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也有助于铁的吸收,可以多吃些柑橘类水果。 2️⃣注意休息和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负担。我推荐了一些比较适合轻强度运动项目给患者,具体内容我放在图里了。 3️⃣还要注意一些日常细节,比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以免加重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过于焦虑和紧张。 🔍过了一个多星期,这位患者来复查了,这次抽血发现血红蛋白到了120g/L,回到了正常范围,而且她面色也红润了不少。 此外,定期检查也很重要性,我建议有条件的话能够每年体检一次,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情况,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哦。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血红蛋白水平偏低或有其他头晕等的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如果你觉得这个话题对你有帮助或者有任何疑问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也请点赞和收藏支持一下!
451
2024-06-14
血红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红蛋白偏高是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值范围的上限,男性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为170-200g/L,如果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男性超过160g/L,女性超过150g/L,新生儿超过200g/L,则说明血红蛋白偏高。 血红蛋白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一般血红蛋白偏高是人体对环境适应的正常反应,最常见于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域的人,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平原地区明显较少,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供应,体内的红细胞造血会比较活跃,导致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正常范围。 血红蛋白偏高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导致,包括反应性因素和原发性因素,反应性因素是人体对疾病的反应,而不是造血系统有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患者,由于肺功能低下,肺内的氧气交换不顺畅,可间接导致身体缺氧,从而刺激造血系统,增加红细胞造血能力,引起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原发性因素是指造血系统出现异常,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由于红系造血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造血功能不正常地增强,从而引起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如果出现血红蛋白偏高的情况,建议去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血生化等相关检查,明确具体的原因,以免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3152
253
2024-06-14
血红蛋白偏低怎么补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红蛋白偏低一般可以通过食物补充、药物补充,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补充。血红蛋白是红细胞最主要的成分,其含量约占红细胞干重的97%,也是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载体。 1、食物补充: 血红蛋白偏低的患者需要通过日常饮食补充铁元素,可以多吃肉类,如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等含有丰富铁元素的食物,以及动物的肝脏,比如猪肝、鸡肝、鸭肝等。患者也可以适当吃铁含量比较高的蔬菜水果,如白菜、芹菜、葡萄干、草莓等,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而且容易吸收、利用,能够充分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铁元素,避免喝咖啡、浓茶等,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患者也可以适当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橙子、番茄等,以促进铁剂吸收。 2、药物补充: 血红蛋白偏低通常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铁元素,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一般可以遵医嘱补充铁剂治疗,如葡萄糖酸亚铁糖浆、乳酸亚铁糖浆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铁剂,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缓解血红蛋白偏低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补充铁剂的同时应注意监测血清铁剂及血红蛋白。 3、其他方式补充: 若经过以上方式并不能完全补充,或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如血红蛋白含量处于31-90g/L,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输血治疗,补充红细胞或者全血,从而间接补充血红蛋白。另外还可选择免疫抑制疗法、手术治疗、化疗等,从而达到补充血红蛋白的目的。 建议出现血红蛋白偏低的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皮肤色泽减退等,及时去医院血液内科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在治疗期间应该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抑制铁剂吸收的药物,如四环素片等。
4914
219
2024-06-14
身上出现淤青没有碰撞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身上出现淤青没有碰撞可能是由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免疫功能紊乱、白血病等原因所导致,可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1、过敏性紫癜: 多与遗传、免疫紊乱、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发病时会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患者的身上出现淤青,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萘普生钠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消炎止痛,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片等药物调节免疫。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般是由基因突变、自身免疫性原因所导致,当患者发病时会使体内的血小板减少,从而会导致患者的身上出现淤青,患者还会出现视力障碍、意识紊乱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环孢素胶囊等免疫抑制剂来抑制自身免疫功能,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还可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比如脾切除,以减少血小板抗体的生成。 3、维生素C缺乏症: 一般是由维生素C摄入不足所导致,会使毛细血管的致密度下降,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现淤青,患者还会出现脾气暴躁、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如柑橘、猕猴桃、彩椒、莲藕等,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C颗粒等药物补充维生素C。 4、免疫功能紊乱: 如果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进而引起血液外渗,从而出现淤青,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增强免疫力。 5、白血病: 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增殖,从而抑制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血管壁轻微受损就会出现淤青,还可能伴有身体乏力、皮肤苍白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也可联合使用复方环磷酰胺片等化疗药杀灭白血病细胞。 6、其他原因: 血小板功能异常也可能会导致没有碰撞的情况下身上出现淤青,建议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如输注血小板等。 如没有碰撞但身上出现淤青,建议及时到医院皮肤科或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视诊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避免外伤,以免导致皮肤破损。
4460
475
2024-06-14
红细胞偏高有什么危害
蒋玲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红细胞偏高通常会出现血液黏稠度增加、眼结膜出血、脾大、肝脏功能亢进、血栓、血压升高等危害。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所含血红蛋白,从肺把氧气带到组织,以及从组织把二氧化碳带到肺,并协同维持酸碱平衡。 1、血液黏稠度增加: 红细胞数量偏高时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密度增大,使血液流动过程摩擦力增加,血流速度缓慢,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使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患者可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 2、眼结膜出血: 红细胞偏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红细胞体积也出现偏高的情况,从而造成血小板体积增大,可能会撑破患者的血管,导致患者的血管发生破裂,从而引发皮下出血,也会引起眼结膜出血。 3、脾大: 红细胞过度偏高可能会导致脾脏的红细胞出现密度不均匀的现象,并且会导致患者的局部血管发生肿胀,从而引发脾大。 4、肝脏功能亢进: 如果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持续偏高,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红细胞老化过快,从而影响到肝脏的基础代谢率,引发肝脏功能亢进。 5、血栓: 主要是因为体内红细胞偏高等因素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堵塞、血管狭窄等情况,引发脑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等不良后果。 6、血压升高: 红细胞偏高时可能会导致体内血液过多,血容量增加,导致患者的血压出现上升,若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就会加重相关症状,如头晕等。 7、其他: 如果患者在出现红细胞偏高的情况后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体内大量红细胞聚集,出现高血脂的状态,血流缓慢、组织缺氧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出现心慌、头疼等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的血液内科、普通内科、心血管内科就医,完善血常规检查、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明确情况。
4340
195
2024-06-14
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大于400×10^9/L,如果是由于剧烈运动等非疾病因素引起,一般不严重,但如果是由于感染等疾病因素引起,则属于严重的情况,是否严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血小板在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作和凝血机制,人体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大于400×10^9/L属于血小板偏高的情况,其形成原因考虑与非疾病因素有关,比如机体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或腹泻后均会导致机体出现脱水现象,也会使机体出现血液浓缩,所以会引起血小板大于400×10^9/L的现象,此时属于非疾病因素引起,当充分休息、补充水分后,血小板值会恢复正常,此时一般不严重。 血小板大于400×10^9/L,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比如反应性因素,若机体存在感染、创伤、手术等情况,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反应性增高,此时也会出现血小板大于400×10^9/L的情况。如果自身患有疾病,比如恶性肿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也会使骨髓出现病变,导致巨核细胞分裂、增殖,引起血小板大于400×10^9/L,此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对机体健康造成影响,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 血小板异常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视诊等检查,明确具体的原因,以免耽误治疗。
3166
263
2024-06-14
身上突然出现淤青是怎么回事
蒋玲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身上突然出现淤青可能是外部撞击、单纯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坏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外部撞击: 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不小心受到外部撞击,就可能会损伤到皮下毛细血管以及肌肉组织,从而导致毛细血管以及肌肉组织发生破裂,引起身上出现淤青的情况,患者需要通过24小时内冰敷,24小时后热敷的方式缓解。 2、单纯性紫癜: 可能是激素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等因素导致单纯性紫癜,会使患者出现皮肤有紫色斑点的情况,有可能会导致皮下组织发生破裂,从而引起身上淤青,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C片、曲克芦丁片等药物治疗。 3、凝血功能障碍: 通常是因为凝血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等因素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流血不止、血液流速过快等症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很可能会由于微小刺伤出现皮下大出血,从而导致身上有淤青,患者一般需要通过输血的方式缓解。 4、坏血病: 可能是患者体内的维生素C摄入不足、维生素C需求量增加,导致维生素C缺乏出现坏血病,当机体缺乏维生素C时会影响机体造血功能,从而出现出血、肌肉疼痛、牙齿松动等症状,如果出现皮下出血,通常表现为淤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C咀嚼片等药物治疗。 5、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能是病毒感染、辐射、免疫系统异常、化学物质影响,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由于血小板低下,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淤斑,以及牙龈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注射用甲磺酸去铁胺、司坦唑醇片等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身上出现淤青的情况,并且持续不缓解,建议去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磁共振等检查明确原因,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4724
345
2024-06-14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什么后果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血流不止、术后出血、皮下淤斑、黏膜出血等后果,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在机体的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血流不止: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在机体血管出现损伤并且出血时,血小板可以迅速发挥止血功能。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机体的凝血和止血功能下降,在出血时无法发挥正常作用,机体可能会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 2、术后出血: 在进行手术时,血小板减少可以使伤口部位的血小板不能及时聚集,从而会导致患者在术中出血,甚至大出血,也可能在手术后因血小板减少无法在伤口形成凝血块,从而出现持续出血的情况。 3、皮下淤斑: 血小板减少可以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在受到轻微撞击时可以使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皮下出血的情况,使皮肤出现淤斑、淤点等症状,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黏膜出血: 部分黏膜的屏障相对薄弱,如口腔黏膜、胃肠道黏膜等,血小板减少可以使黏膜内血管通透性增加,伴有血液渗出而导致黏膜出血。 5、其他后果: 如果女性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因子宫内膜持续出血而使月经量增多、月经时间延长。部分患者可能因血小板减少,使内脏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内脏出血,甚至在内脏血管破裂后无法正常止血而发生大出血,如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大出血。 如果患者经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需尽快到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血生化或骨髓穿刺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升血小板胶囊、咖啡酸片等药物提升血小板。
4938
184
2024-06-14
一洗脸就流鼻血是白血病吗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一洗脸就流鼻血,不一定是白血病,多数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引起,仅小部分可能与白血病有关,通常还可伴有其他异常出血症状。如果经常出现此类情况,建议密切观察自身状况并及时就医。 1、不是白血病: 一洗脸就流鼻血可能是因为过度揉鼻子以及清洗鼻腔,导致鼻腔黏膜破损出现流鼻血的情况,通常不会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此外,若自身存在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此时鼻黏膜较为敏感,而洗脸时因为揉搓、挤压鼻部也可能会导致鼻黏膜受到刺激,进而出现流鼻血的症状。通常出血可在几秒钟或者几分钟自行停止且出血量较少。 2、可能是白血病: 若频繁出现一洗脸就流鼻血的情况,同时伴有口腔出血、面色苍白、淋巴结肿大以及身体乏力、低热等症状,则可能与白血病有关。白血病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易引起凝血功能下降,出现无诱因的流鼻血症状。一般情况下出血较难自行停止且出血量较大。 如果频繁出现一洗脸就流鼻血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完善血常规、鼻内镜、凝血功能以及骨髓活检等检查,明确导致流鼻血的原因,排除白血病的可能。
4942
179
2024-06-14
膝盖淤青
蒋玲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膝盖淤青可能是外伤导致,也可能是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机体缺乏维生素K等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引起,可能会伴有疼痛、牙龈出血等症状,可以通过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 一、外伤: 存在磕碰、撞击等情况时,可能会导致皮下组织出血、血管破裂,以及组织液渗出,淤积在皮下就会出现皮肤乌青的情况,可能会伴有肿胀、疼痛等症状。建议24小时内冷敷,能够减少组织液渗出,24小时后毛巾热敷,能够促进淤青吸收,还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等药物消肿、止血,还可以使用布洛芬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二、凝血功能障碍: 1、过敏性紫癜: 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遗传、药物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紫癜,使得血小板合成功能障碍而出现皮下出血,导致膝盖、小腿等部位淤青,按压不褪色,可能会伴有瘙痒等症状。需要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等药物治疗,同时注意避免磕碰,尽量卧床休息。 2、血友病: 由于遗传等因素导致血友病,机体缺乏凝血因子FⅧ,使人体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可能会导致膝盖自发性出血,或者轻微磕碰便有出血,表现为膝盖部位淤青,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磕碰,通过加压包扎、冰敷等方式止血,可以遵医嘱静脉输注血小板等成分血。 3、白血病: 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辐射刺激等因素可导致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能力降低,人体血小板生成减少,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不止等情况,因不慎磕碰导致膝盖皮肤受力部位出现淤青。需要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或者通过骨髓移植等方法恢复骨髓造血。 4、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基因突变、病毒感染、化疗药物影响等因素导致,此时骨髓造血能力衰竭,可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而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在轻微磕碰、按压后,膝盖皮下出血就会形成淤青,可能会伴有神疲乏力、消瘦等症状。需要遵医嘱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等药物止血,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维持骨髓造血功能。 5、机体缺乏维生素K: 很多凝血因子需要依赖维生素K才能发挥作用,维生素K可从食物中获取,也可依靠肠道细菌合成,当人体由于维生素K合成不足导致维生素K缺乏时,影响凝血因子的功能就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因按压、触碰等情况导致出血。若磕碰到膝盖,就可能会出现膝盖淤青现象,需要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同时增加富含维生素K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等。 6、其他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等也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以服用抗凝药物为例,如复方阿司匹林片等,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出现出血等症状,可表现为膝盖淤青,需要遵医嘱及时停止用药。 膝盖淤青持续1-2周不缓解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性,根据情况进行治疗。
3020
248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