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科室相关科普
新生儿测血压的方法是什么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新生儿测血压是,新生儿测血压的方法与成人基本相同,包括选择正确的血压计、准备测量环境、调整新生儿体位、正确放置袖带、充气适宜。 1、选择正确的血压计: 选择适合新生儿的血压计,一般推荐使用电子血压计或汞柱式血压计,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血压计的袖带宽度需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手臂大小选择,通常袖带宽度为上臂的0.5倍或上臂长度的2/3。 2、准备测量环境: 测量前需确保环境安静,避免新生儿哭闹或不安,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室温应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影响新生儿血压。 3、调整新生儿体位: 新生儿应处于仰卧位,脚扁平,肘部和前臂舒适地放置在与心脏大致平行的位置。脱下新生儿右上臂的袖子,露出上臂,以便准确放置血压计袖带。 4、正确放置袖带: 袖带应平整地缠绕在新生儿的右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至3厘米。袖带松紧度应适中,以能插入一指为宜,过紧或过松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5、充气适宜: 打开血压计,将其放置在新生儿身体附近的平稳地方。使用血压计进行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至30毫米汞柱,充气应适宜,避免过多或过少。然后缓慢放气,注意听诊器中出现第一声搏动音和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的水银柱刻度,分别记录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给新生儿测血压前半小时内避免新生儿进行剧烈运动或哭闹,以免影响血压值。袖带和血压计应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对,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若新生儿血压异常,应多次测量并寻求医生的帮助,以排除疾病因素。
4236
2024-05-30
儿童尿路感染吃什么药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儿童尿路感染的常见口服药,包括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布洛芬混悬滴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呋喃妥因肠溶片等。在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开具合适的药物。 1、阿莫西林颗粒 是青霉素类抗生素中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于儿童尿路感染中的多种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在使用前需确认儿童对青霉素无过敏反应; 2、头孢克肟颗粒 头孢克肟颗粒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溶解、破裂,对儿童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 3、布洛芬混悬滴剂 儿童尿路感染常伴随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布洛芬混悬滴剂作为解热镇痛药,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并降低体温; 4、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是一种抗生素,具有抗炎、抗感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对于儿童尿路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 5、呋喃妥因肠溶片 是一种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发挥作用,对于儿童尿路感染同样适用。 除了西药外,中药中的三金片也是一种针对儿童尿路感染的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对于缓解尿路感染的症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建议儿童在服药治疗期间要多喝水,有助于尿路感染的恢复。
3800
2024-05-30
孩子腿肚子疼是怎么回事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腿肚子即小腿后方的肌肉,孩子小腿后方肌肉疼痛的原因包括生长痛、肌肉劳损、缺钙、下肢静脉曲张、外伤等。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生长痛 孩子小腿后方的肌肉疼痛可能是由于生长痛,这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现象。由于骨骼增长过快,肌肉纤维需要不断拉伸以适应长骨的增长,从而导致局部肌肉张力增加,进而产生疼痛; 2、肌肉劳损 孩子过度活动或长时间玩耍可能导致肌肉劳损,特别是小腿后方的肌肉。这种疼痛通常是由于乳酸堆积引起,一般休息和适当的按摩可以缓解; 3、缺钙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钙质,如果钙质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血钙浓度降低,进而引发肌肉痉挛和疼痛。家长应确保孩子的饮食中富含钙质,如牛奶、豆制品等; 4、下肢静脉曲张 孩子如果存在长期站立、体重超标、先天性静脉壁薄弱等情况,则可能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此时血液在下肢静脉中淤积,引起腿部肌肉疲劳、疼痛、肿胀等症状; 5、外伤 孩子小腿后方受到外力撞击或摔倒时可能导致肌肉或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疼痛。如有外伤史,家长应观察孩子是否有红肿、淤血等情况,并及时就医处理。 当孩子出现小腿后方肌肉疼痛时,家长可以尝试轻轻按摩孩子的小腿后方肌肉,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另外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活动或剧烈运动。
4568
2024-05-30
14岁阴茎17.5厘米正常吗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14岁阴茎长度为17.5厘米在青春期男性中相对较长,但并不一定表示异常。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咨询专业医生或泌尿外科医生,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身体发育、性功能等方面。 青春期是男性生殖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阴茎的长度和大小在这一时期会有显著的变化。但是对于青春期男性的阴茎正常长度并没有准确的标准,一般可以由5厘米增长至12-13厘米,而17.5厘米远超过该标准。由于有个体差异性,在评估阴茎长度是否正常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如果阴茎长度虽为17.5厘米,但是没有伴随任何不适或功能障碍,能够正常勃起,且硬度也够,通常可以认为是正常的情况。如果阴茎长度过长,伴随有疼痛、排尿困难、勃起异常等症状,则是异常的表现。 另外阴茎长度,并不是衡量男性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唯一标准。青春期男性的生殖器官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营养、生活习惯等。因此在关注阴茎长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方面的生殖健康。
4396
2024-05-30
6-12岁儿童后脑勺疼是怎么回事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6-12岁儿童后脑勺疼痛的常见原因包括冷风刺激、感冒、颈椎损伤、外伤、颅内病变等。如有持续疼痛或症状加重,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去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的原因。 1、冷风刺激 在寒冷环境中如果儿童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后脑勺可能会受到冷风刺激,导致神经组织受到影响,产生疼痛感; 2、感冒 儿童在感冒时,病毒可能会侵犯到脑血管,导致脑血管痉挛,从而产生后脑勺疼痛的症状。此外,感冒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等; 3、颈椎损伤 儿童长时间低头看书、玩手机等不良姿势可能导致颈椎损伤,进而影响到后脑勺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引发疼痛; 4、外伤 儿童在玩耍或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不小心摔倒或碰撞到后脑勺,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或骨折,从而引发疼痛; 5、颅内病变 颅内病变是较为严重的原因,可能导致儿童后脑勺持续疼痛,这些病变可能包括脑膜炎、脑炎、颅内肿瘤等。 家长在关注儿童后脑勺疼痛的同时,也应注意观察其他症状的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就医治疗。同时家长应引导儿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870
2024-05-30
小孩被电动车撞到肚子怎么办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当小孩被电动车撞到肚子时,需要确保安全、观察伤势、安抚情绪,同时立即就医、遵循医嘱处理等,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确保安全: 要迅速将小孩从危险区域移开,避免二次伤害,同时检查周围环境,确保没有更多的危险源; 2、观察伤势: 检查小孩是否有外伤,如擦伤、出血等。特别注意小孩是否出现腹痛、呕吐、头晕等内部受伤的症状; 3、安抚情绪: 在确保小孩身体没有进一步危险的情况下,安抚其情绪,避免因为恐慌而加重伤势。让小孩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腹部受伤情况; 4、立即就医: 无论伤势看起来是否严重,都应尽快带小孩到附近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如X光、CT、超声等。告知医生事故的详细经过和小孩的症状,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5、遵循医嘱处理: 如果只是轻微外伤,遵医嘱进行消毒、止血、包扎等处理。如果诊断出小孩有软组织损伤或腹壁损伤等情况,可能需要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小孩的休息和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此外,在小孩康复期间,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还要与电动车驾驶员保持沟通,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援助。
3748
2024-05-30
胆道闭锁的宝宝有什么症状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胆道闭锁的宝宝通常会出现黄疸、陶土样大便、浓茶色尿、精神萎靡、消化能力差等症状,需要家长引起注意,及时就医。 1、黄疸 黄疸是胆道闭锁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发黄,并且黄疸持续不退。是由于胆道闭锁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使得胆红素在体内淤积,进而使皮肤和巩膜呈现出黄色; 2、陶土样大便 胆道闭锁会导致宝宝的粪便颜色变浅,逐渐变为黄白色或陶土样灰白色。是因为胆汁无法正常进入肠道,使得粪便中缺乏胆红素; 3、浓茶色尿 胆道闭锁的宝宝的尿液颜色也会变深,呈现出浓茶色。是因为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和排出,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4、精神萎靡 由于胆道闭锁导致的营养不良和消化吸收障碍,宝宝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的症状,表现为持续哭闹、没有精神、昏昏欲睡等; 5、消化能力差 胆道闭锁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是因为胆汁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而胆道闭锁使得胆汁排放量减少或无法排泄,从而影响了消化功能。 此外,胆道闭锁的宝宝还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情况,表现为腹部隆起,可以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是因为胆道闭锁导致胆汁淤积在肝脏和胆囊中,使得肝脏和脾脏出现肿大。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宝宝的饮食和起居护理,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1804
2024-05-29
儿童遗尿自愈的最佳方法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临床上没有儿童遗尿自愈的最佳方法一说,儿童遗尿自愈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心理疏导、膀胱功能训练、建立排尿习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等。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1、改善生活习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整儿童的生物钟,减少夜间遗尿的可能性。晚上避免过量饮水,尤其是睡前一至两小时内,以减少膀胱的压力,同时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或刺激性的饮料; 2、心理疏导 遗尿可能会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家长应给予儿童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个问题; 3、膀胱功能训练 在排尿过程中,有意识地中断排尿,稍后再继续,以锻炼膀胱的收缩能力。逐渐增加儿童两次排尿之间的时间间隔,让儿童学会控制排尿的冲动; 4、建立排尿习惯 根据儿童的遗尿情况,设定一个固定的排尿时间表,让儿童逐渐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同时根据儿童夜间遗尿的时间规律,设定闹钟唤醒儿童起床排尿,逐渐减少夜间遗尿的次数; 5、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保持儿童的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等不良刺激。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尿布过湿造成不适。 此外,家长应定期观察儿童的遗尿情况,记录遗尿的次数、时间和尿量等信息,以便评估治疗效果。定期带儿童去医院进行随访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大多数儿童遗尿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皮层的逐渐发育而自愈,但仍有部分儿童可能需要专业医生的干预和治疗。因此在尝试上述自愈方法的同时,家长应保持与医生的沟通,确保儿童的健康得到妥善照顾。
2471
2024-05-21
婴儿脐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婴儿脐疝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先天性的,与发育不全、脐疝解剖位置异常、脐部有瘢痕组织、腹内压增加、早产或体重过低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注意观察,或进行手术治疗。 1、发育不全 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是腹壁先天性薄弱处。在婴儿期,两侧腹肌可能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这在医学上称为脐环。这个脐环未能闭锁,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固,都可能导致脐疝的发生; 2、脐疝解剖位置异常 脐部的解剖结构也增加了脐疝的风险。脐部是腹壁上的一个薄弱点,且周围缺乏足够的肌肉组织进行支撑。这种解剖特点使得脐部更容易受到腹腔内压力的影响,从而发生脐疝; 3、脐部有瘢痕组织 脐部有瘢痕组织,较为薄弱,不牢固,瘢痕组织的存在可能使得脐部更加薄弱,容易发生脐疝; 4、腹内压增加 婴儿的腹内压增加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如经常哭闹、咳嗽、便秘等。这些因素会使腹腔内的脏器,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5、早产或体重过低 早产儿的腹壁发育可能不完善,腹壁膜过薄,容易出现脐疝。体重过低的婴儿,尤其是体重低于1500克的,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等问题,导致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脐环可能关闭不全或者局部黏膜薄弱,这也增加了脐疝的风险。 婴儿脐疝一般情况下可在1-2年后脐疝可能自行消失,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如果年龄超过2岁,或是发生嵌顿、溃破等紧急情况,需及时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每个婴儿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具体的原因可能有所差异。如果婴儿出现脐疝的症状,建议及时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488
2024-05-21
小孩跌倒额头起了大包怎么办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小孩跌倒后额头起大包,这种情况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比如轻微肿胀,皮肤无破损,或者肿胀较明显,伴有疼痛,以及大包持续不退,皮肤有轻微破损,还可能肿胀严重,伴随其他症状,也可能大包消退缓慢,怀疑软组织损伤等。需要保持冷静、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合理用药治疗,确保孩子得到妥善处理。 一、轻微肿胀,皮肤无破损 1、冷敷: 跌倒后,应立即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额头进行冷敷,以减少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可持续20-30分钟,每2-3小时重复1次; 2、观察: 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若无异常,可在家观察48-72小时。 二、肿胀较明显,伴有疼痛 1、药物涂抹: 可遵医嘱使用消炎止痛药,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于患处,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止痛等,有助于消炎镇痛,促进血肿消退; 2、继续冷敷: 在跌倒后的48小时内,继续采用冷敷方法,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三、大包持续不退,皮肤有轻微破损 1、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对破损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染。若伤口较深或较大,建议及时就医; 2、热敷: 在跌倒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淤血消散。 四、肿胀严重,伴随其他症状 1、就医检查: 若孩子出现意识不清、呕吐、持续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遵医嘱进行头颅CT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或骨折的可能性; 2、专业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抽吸、加压包扎等专业治疗。 五、大包消退缓慢,怀疑软组织损伤 1、物理治疗: 在医生建议下,可采用微波或远红外线进行理疗,以促进肿胀消退; 2、药物辅助: 在医生指导下,可口服或外用活血化瘀药物,如红花油或云南白药,以消肿止痛。 此外,若大包持续不退且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建议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罕见病因,如脑震荡、颅内感染等。处理这种情况时,需要根据症状的轻重和可能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1922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