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科室相关科普
献血小板容易得白血病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献血小板不会容易得白血病。血小板捐献是一种安全且对医疗有重要意义的行为。血小板捐献的过程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献血者的血液中采集血小板,然后将其余成分回输到献血者体内。整个过程是在严格的卫生和医疗规范下进行的,所使用的设备和耗材都是经过严格消毒和质量检测的,不会引入外来的有害物质或病原体来诱发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病毒感染,某些反转录病毒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可以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但这与血小板捐献毫无关联。长期暴露于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会损伤造血干细胞及骨髓微环境,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而血小板捐献过程中并不会接触到这些电离辐射。
化学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长期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如汽油、橡胶等化工原料,或者某些化疗药物,以及氯霉素等药物都可能诱发白血病,而血小板捐献不会使献血者接触到这些有害化学物质。遗传因素在白血病发病中也有一定作用,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但血小板捐献不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不会引发染色体畸变。
此外,正规的血小板捐献对于献血者的身体条件有严格要求,在捐献之前会进行详细的健康检查,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进行捐献,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献血小板的注意事项
1、身体条件准备:
确保年龄在18至55周岁,体重达标,男性不低于50千克,女性不低于45千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需处于正常范围。献血前一周内身体健康,无服药、发热、咳嗽等症状。
2、生活习惯调整:
献血前一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献血前一周内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献血前一天及当天,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保持清淡饮食。献血当天要吃早餐,避免空腹献血导致低血糖。
3、献血时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配合工作人员完成献血前的检查和登记。献血过程中保持静止状态,避免随意乱动。
4、献血后护理:
采血后保持针眼处清洁,4小时内不要沾水。献血后24小时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补充水分,正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酗酒。
674
小细胞贫血是什么病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小细胞贫血是一种以红细胞形态变小为主要特征的贫血类型。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在小细胞贫血中,红细胞体积变小,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低于正常范围。这种类型的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是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当人体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者丢失过多时,就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比如一些长期素食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如果饮食中缺乏富含铁的食物,就容易出现铁摄入不足。在缺铁的情况下,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红细胞不能正常发育,体积变小。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易疲倦、头晕、耳鸣、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地中海贫血也是引起小细胞贫血的重要原因。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α-地中海贫血或β-地中海贫血等不同类型,都会使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体积变小。地中海贫血患者除了有贫血的一般表现外,还可能伴有黄疸、肝脾肿大等特殊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小细胞贫血,比如慢性病贫血等,某些慢性疾病长期存在,影响了身体对铁的代谢和利用,进而引起红细胞体积变小。如果发现自己有小细胞贫血的可能,如出现了上述提到的一些症状,不要忽视。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小细胞贫血的治疗
1、病因治疗:
需要明确小细胞贫血的病因,如铁缺乏、慢性炎症、遗传性疾病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铁缺乏可通过补充铁剂进行治疗,慢性炎症可采用抗炎治疗控制炎症程度。
2、药物治疗:
对于缺铁性贫血,可适当补充铁剂,并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对于某些遗传性小细胞性贫血,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来刺激红细胞生成。
3、输血治疗:
对于重度贫血患者,可考虑进行输血治疗,以迅速补充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4、营养治疗: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菠菜、油菜等,并补充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牛奶等,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避免饮用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茶水等。
1036
血液病包括哪些种病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血液病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等。
1、红细胞疾病
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多因铁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等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巨幼细胞贫血则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常有舌炎、食欲不振等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有贫血、出血和感染等表现。
红细胞增多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可出现皮肤红紫、头痛等症状。
2、白细胞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粒细胞缺乏症更为严重,患者易发生感染,出现发热、乏力等。
白血病: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白血病等。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3、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破坏过多,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等。
血友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患者自幼有出血倾向,轻微损伤可致严重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诊断方法和治疗也较为复杂。所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血液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
对于贫血类疾病,可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巨幼细胞贫血补充维生素B₁12和叶酸等。对于白血病等,可使用化疗药物杀死异常增殖的血细胞,还可使用靶向药物精准攻击病变细胞。免疫抑制剂可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血液病。
对于严重贫血、出血性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可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维持生命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一些严重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
支持治疗包括预防和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治疗的耐受性。
619
中粒细胞百分比高是说明什么原因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非疾病因素,以及感染性疾病、组织损伤和坏死、溶血和失血、恶性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疾病因素。
1、非疾病因素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也可能是一过性的生理现象,包括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长期吸烟、高温或寒冷环境、妊娠5个月以上以及分娩时等情况,这些活动或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身体的生理变化,从而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水平。
2、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这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常见原因。当机体受到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立克次氏体、钩端螺旋体、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袭时,中性粒细胞会大量增殖以对抗病原体,从而导致其百分比偏高。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和一些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细菌性感染,如感冒、肺炎、肠道感染等,都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组织损伤和坏死:如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组织坏死以及血管栓塞等情况,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这主要是因为组织损伤和坏死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刺激骨髓释放更多的中性粒细胞参与修复过程。
溶血和失血: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这是因为失血和溶血会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促使骨髓释放更多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恶性肿瘤:晚期恶性肿瘤出现坏死时,也可能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肿瘤坏死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刺激骨髓释放更多的中性粒细胞。
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时,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发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的处理措施
医生可能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判断是否为感染以及感染的部位。如果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能需要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以排除肺部感染;如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可能需要进行粪便检查等以确定是否为胃肠道感染。
如果确定为细菌感染,应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在饮食方面,应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症状等是否有所改善。如果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持续升高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638
地中海贫血血常规特点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地中海贫血的血常规特点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或正常,血红蛋白不同程度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多数正常或轻度降低。
1、红细胞参数变化
红细胞计数: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但在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可显著升高。这是因为机体为了代偿贫血,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血红蛋白:不同程度的降低,是地中海贫血的主要表现之一。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可接近正常下限,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可显著降低,甚至低于6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的降低,这也是地中海贫血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正常的或者会出现轻度的降低。
2、白细胞和血小板参数
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变化,但在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由于长期贫血和骨髓造血功能亢进,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轻度升高。
患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筛查地中海贫血,但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对于地中海贫血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地中海贫血的处理措施
轻型地中海贫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做好生活管理。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方面,要均衡膳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
对于中型和重型地中海贫血,输血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定期输注红细胞可改善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长期输血可能导致铁过载,所以需要进行去铁治疗,如使用去铁胺等药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能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方法,但存在一定风险且需要合适的供体,患者及家属应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1090
血型自己怎么测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型自己测可通过父母血型推测或观察血液与抗A、抗B血清反应及血液凝固速度等初步判断,但准确性有限且风险,一般不建议自行操作。
1、通过父母血型推测
如果知道父母的血型,可以根据血型遗传规律大致推测自己的血型范围,如果父母都是A型血么子女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O型,如果父母一方是A型,一方是B型,子女的血型可能是A型、B型、AB型或O型,但这种方法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不能确定具体血型。
2、观察血液特征
血液与抗A、抗B血清的反应:试剂盒中一般含有抗A血清和抗B血清。分别将一滴血液滴入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如果血液在抗A血清中发生凝集,而在抗B血清中不凝集,可能是A型血,如果在抗B血清中发生凝集,而在抗A血清中不凝集,可能是B型血,如果在两种血清中都发生凝集,可能是AB型血,如果在两种血清中都不凝集,可能是O型血。
血液凝固速度:不同血型的血液凝固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种差异非常微小,很难准确判断血型。一般来说O型血的凝固速度相对较快,AB型血相对较慢。
自行检测血型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错误的血型判断可能会在紧急情况下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输血错误等。如果需要准确确定血型,应该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通过专业的血型检测方法,如血型鉴定卡、微柱凝胶法等进行检测。
980
血液病都是什么病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液病涵盖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1、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化学药物、电离辐射等多种因素有关,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治疗,包括遵医嘱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地中海贫血:
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患者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轻型地贫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重型地贫需要定期输血和去铁治疗等。
3、多发性骨髓瘤:
这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患者可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等症状,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等,严重者可考虑脾切除。
5、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细胞类型可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白血病等,患者常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不同类型和病情的白血病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血液病种类繁多,对人体危害较大,了解这些血液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和重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如何预防血液病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熬夜,以免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在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肥胖可能增加患血液病的风险,适度饮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尽量远离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如存在可能的有害物质,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等,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环境中,减少对身体的损害,还应戒烟限酒,吸烟和过度饮酒会对身体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血液病的发生几率。
815
身上很容易有淤青是怎么回事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淤青可能由维生素C缺乏、外伤、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及血友病等引起。
1、维生素C 缺乏
维生素C在维持血管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引发毛细血管出血,当出血较多时,血液可能淤积在皮下,形成明显的淤青,为了补充维生素C,可以多吃苹果、橘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补充。
2、外伤因素
当身体受到撞击、摔倒、碰撞或受伤时,皮肤下的毛细血管可能会破裂出血,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形成瘀血,进而形成淤青,此时可以通过冷敷来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瘀血通常可自行被吸收后消失。
3、过敏反应
如过敏性紫癜,也可能导致淤青的出现,在进食过敏原如鱼、虾等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可能被激活,生成物质损伤皮肤、肾和肺的小血管,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及血浆等外渗,造成皮下组织、黏膜、内脏组织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从而产生淤青症状,对于这类情况,患者应避免再摄入过敏原,并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4、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进而引发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出现无法及时止血的情况,这会导致皮肤淤青、牙龈出血等症状的出现,对于这类情况,可以通过输入血小板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治疗原发病。
5、血友病
也可能导致淤青的出现,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出血可淤积在皮肤下,导致淤青症状,对于这类疾病,需要加强护理,避免外伤及肌内注射,并遵医嘱通过输血以及血浆补充凝血因子进行治疗。
为了预防和治疗淤青,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潜在的血液疾病。
1081
人免疫球蛋白的功效与作用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从大量健康人血浆中分离提纯的血液制品,主要的功效包括抗病毒感染、抗细菌感染及增强免疫力等,用于缓解免疫缺陷病以及传染性肝炎等。
1、抗病毒感染:
含有多种抗病毒抗体,可针对如甲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当人体暴露于这些病毒时,免疫球蛋白中的抗体能够迅速识别并结合病毒,阻止病毒进入细胞进行复制,从而降低病毒感染的几率。例如,在甲肝高发地区,对于密切接触甲肝患者的人群,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甲肝发生;
2、抗细菌感染:
包含抗细菌抗体,能够中和细菌毒素,如破伤风梭菌、白喉杆菌等产生的毒素可被免疫球蛋白中的抗体中和。在受伤后可能感染破伤风的情况下,及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提供快速的保护,防止破伤风毒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3、增强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可以刺激并增强机体免疫系统,促使机体产生更多抗体,提高自身免疫力,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可以产生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因子,促进体内免疫因子的释放,为抵抗外界细菌病毒提供充足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人免疫球蛋白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剂量和疗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因为人免疫球蛋白是从人血浆中提取的,对于有血浆蛋白过敏史的患者,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所以在使用前要详细询问过敏情况,确保用药安全。
人免疫球蛋白的保存条件比较严格,通常需要在2-8℃的环境下冷藏保存,以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如果保存不当,比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可能会导致蛋白变性,影响其药效。
1000
AB型血能给A型输血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AB型血原则上不适合给A型血输血,这主要是基于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反应机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输血,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在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存在A抗原,其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而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同时有A抗原和B抗原,血清中不存在抗A和抗B抗体。正常情况下,输血的关键在于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不能发生凝集反应。当考虑AB型血给A型血输血时,虽然AB型血的红细胞上的A抗原不会和A型血血清中的抗A抗体发生反应,但是AB型血红细胞上还存在B抗原。而A型血血清中有抗B抗体,这就存在引发凝集反应的风险。
在少量输血时,这种凝集反应可能不太明显,但并不代表没有风险。随着输血量的增加,A型血血清中的抗B抗体与AB型血红细胞上的B抗原相遇的机会增多,就很可能引发红细胞凝集。一旦发生凝集反应,红细胞会黏聚在一起,形成团块,这些团块会阻塞血管,尤其是微小的毛细血管,阻碍血液循环。
而且,凝集的红细胞还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破坏,这一过程称为溶血。溶血会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经过代谢后会产生胆红素。过量的胆红素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比如引起黄疸,影响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严重的溶血反应可能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情况。
输血的注意事项
1、血型鉴定:
必须准确鉴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等。这是输血的基本前提,任何血型鉴定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
2、血液制品检查:
检查血液制品的外观,确保没有溶血、变色、凝块等异常情况。正常的红细胞制品应该是暗红色、均匀的混悬液,若出现红色透明液(溶血)或有絮状物(凝块)则不能使用。
3、输血速度控制:
开始输血时,速度要慢,一般不超过20滴/分钟,观察15-2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速度。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