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尿酸高怎么降下来
郝亚宁
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尿酸高是指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如果尿酸高是一过性的,可能与进食过多高嘌呤食物、饮水量、运动等因素息息相关,患者可以通过生活调节,如避免进食动物内脏、海产品、火锅等高嘌呤食物,戒烟戒酒,同时多喝水,保证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可以促进机体代谢,使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通过以上调理后尿酸可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如果检查发现是尿酸高是高尿酸血症,属于病理情况,患者除了注意生活调节外,还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例如苯溴马隆片,该药属于促尿酸排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进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也可使用抑制尿酸合成和碱化尿液的药物治疗,降低尿酸水平。降尿酸治疗过程中注意足量足疗程服用降尿酸药物,定期监测尿酸水平,不要擅自停药。
12.59万
403
2024-06-05
尿酸高吃什么药降尿酸效果好
郝亚宁
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尿酸高吃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及碱性药物效果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应用。 促进尿酸排泄的常用药是苯溴马隆片,该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临床常用于治疗肾尿酸排泄减少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痛风结节肿等疾病的患者。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通过抑制尿酸合成而降低血清尿酸浓度,减少尿酸形成。碱性药物有碳酸氢钠、枸橼酸钾等,可以碱化尿液,将尿液pH值控制在6.2-6.9,以利于尿酸的排出和保护肾功能。 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尿酸水平,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注意足量足疗程服用降尿酸药物,不要擅自停药。同时尿酸高的患者应注意限制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并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从尿液中排出。
11.94万
434
2024-06-05
尿酸高吃什么药可以降尿酸
郝亚宁
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尿酸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苯溴马隆片、别嘌醇片等药物降尿酸治疗。其中苯溴马隆片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起到降低血中尿酸浓度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痛风结节肿等疾病的患者;别嘌醇片可以抑制尿酸合成,减少尿酸的生成;枸橼酸钾是一种碱性药物,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在体内的清除和保护肾功能。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定期检测尿酸水平,注意足量足疗程服用降尿酸药物,不要擅自停药。 尿酸高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患者除了吃药,还应改变生活方式,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尿酸会有所下降,如饮食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可以吃鸡蛋、牛奶、黄瓜、西红柿等,保证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可以促进排泄和降低尿酸水平。同时注意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高热量、高糖食物的摄入,还可通过跑步、游泳等运动方法减少脂肪堆积,提高机体代谢。
10.82万
335
2024-06-05
高尿酸血症要治疗吗
郝亚宁
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高尿酸血症需要治疗。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检查发现尿酸增高,如果不治疗,体内尿酸持续升高,可析出尿酸结晶,并沉积在关节内,形成痛风石,导致患病部位红、肿、热、痛,伴有关节畸形。若此时不治疗,病情进一步加重,尿酸结晶会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细胞组织坏死,严重的患者可发展成尿毒症。另外,不治疗高尿酸血症还会损伤血管内膜,影响血管的收缩功能,进而加重高血压、冠心病的病情。 因此,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建议患者及时遵医嘱治疗,可以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例如苯溴马隆片,该药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降低尿酸浓度。也可使用抑制尿酸合成或碱化尿液的药物治疗。患者需遵医嘱按剂量和疗程使用降尿酸药物,不可擅自使用,并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同时生活中避免吃牛羊肉、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饮食,以免加重病情。
3.78万
343
2024-06-05
苯溴马隆片能空腹吃吗
郝亚宁
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苯溴马隆片不建议空腹吃。苯溴马隆片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临床常用于治疗肾尿酸排泄减少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痛风结节肿等疾病的患者。其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降低体内血尿酸浓度。因为苯溴马隆片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空腹吃后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而出现恶心,呕吐,胃内饱胀感、腹泻等现象,一般建议患者遵医嘱在早餐后使用。 苯溴马隆口服后在8到12小时后达到最大降尿酸作用,早餐时间一般在8点左右,到傍晚6点时,尿酸的肾排泄将会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多喝水多排尿,以促进尿酸的排泄,以免尿酸过多而导致尿酸结晶,甚至引起肾脏的损伤。 患者在使用苯溴马隆片期间还应该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尿酸酸碱度。另外,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患者还应该避免高嘌呤饮食,以免尿酸持续增多。
7.48万
288
2024-06-05
肾癌能治好吗
朱汉威
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肾癌是否能够治愈与病情的早晚阶段密切相关,早期肾癌积极治疗一般可以治好,而中晚期肾癌可能无法治愈。因此,患者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对于早期肾癌患者而言,积极治疗通常能够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早期肾癌的癌细胞相对局限,尚未出现大面积扩散和远处转移。此时通过根治性肾切除术、部分肾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地切除肿瘤,防止其转移和复发。 同时配合术后的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根据临床数据,早期肾癌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但对于中晚期肾癌患者,治疗难度会显著增加。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至肾门、肾静脉等周围组织,甚至可能转移至肺、骨骼、肾上腺等多个组织器官。尽管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但患者生存周期会明显受影响,且治愈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对于分化程度较好的肾癌,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速度相对较慢,治疗起来相对容易。而分化程度较差的肾癌,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速度较快,治疗难度会相应增加。
3446
2024-06-05
尿肌酐多少是尿毒症
朱汉威
主任医师
肾脏内科
尿肌酐作为尿液中肌酐的排出量,主要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但尿毒症的诊断并非基于尿肌酐这一单一指标,尿肌酐的升高并不直接等同于尿毒症。如果出现尿肌酐升高,建议及时就医。 尿毒症通常是通过血肌酐水平的显著升高来诊断的,而非尿肌酐。当血肌酐水平达到或超过707μmol/L时,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如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肾性贫血等,医生才会考虑诊断为尿毒症。 其次,尿肌酐的升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摄入过多肉类、剧烈运动、感染等。这些情况下,虽然尿肌酐水平升高,但肾脏功能可能仍然正常,因此不能单凭尿肌酐水平来诊断尿毒症。 对于尿肌酐升高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血肌酐水平以及肾功能的其他指标,比如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等,以全面评估肾脏功能。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尿毒症的风险。 总之,在临床上,在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的时候,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保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3610
2024-06-05
水肿跟肾有什么关系
刘茂静
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
肾出问题的话会造成水钠问题从而导致水肿的发生,如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另外,药物与毒素也会造成肾脏问题从而引发水肿,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排除病因,遵医嘱进行治疗。 1、慢性肾炎: 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使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降低血浆蛋白水平,进一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促使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乏力等症状。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胶囊、诺氟沙星片等。 2、急性肾小球肾炎: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得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水肿、腰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阿莫西林胶囊等。 3、肾病综合征: 通常有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症状,肾病综合征中的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全身性水肿。可遵医嘱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呋塞米片利尿,限制水、钠摄入。 4、肾衰竭: 导致肾脏滤过功能和排泄功能明显下降,体内水分和废物积聚,从而引起水肿、血尿。一般患者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恢复肾脏功能。 5、药物与毒素: 药物如ACE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毒素如重金属、生物毒素等可影响肾脏功能,导致水肿。建议患者遵医嘱停药处理,或是调整治疗用药。 患者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时间,尽量少熬夜,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瑜伽等。
7960
2024-06-05
伤肾的10大药物是什么
刘茂静
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
并没有伤肾的10大药物这种说法,部分药物可能有肾毒性,如果过量用药可能会导致肾脏损害,常见的有抗生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病毒药物、中成药、抗肿瘤类药物等,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1、抗生素类药物: 包括硫酸新霉素片、硫酸庆大霉素颗粒、硫酸卡那霉素胶囊等。这些药物需要经过肾脏代谢,可能对肾脏造成直接毒性,或者在体内代谢后产生有肾毒性物质,故而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肾脏损害。 2、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片、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这些药物如果过量使用可增加肾脏的负担,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故而造成肾损害的情况。 3、抗病毒药物: 常见的有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胶囊等,这类药物容易增加肾脏的负担,用量用药会损伤肾脏。 4、中成药: 含有乌头碱(乌头、附子等)、马兜铃酸(细辛、半夏等)、雷公藤等成分的中药材,有肾毒性,如果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受损。 5、抗肿瘤类药物: 如卡铂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此类药物有较强的肾毒性,药物过量使用时经过肾脏代谢可导致肾损伤。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的情况。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擅自用药。同时,如果出现肾脏不适、蛋白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9546
2024-06-05
尿液比原尿中尿素含量高的原因
刘茂静
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
尿液比原尿中尿素含量高的原因,包括饮食因素、药物因素、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建议及时就医咨询,并由专业医生辨明治疗。 1、饮食因素: 长期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物,特别是猪肉、牛肉等动物蛋白质,会促进蛋白质代谢,产生更多的尿素,这些尿素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可能会出现此类情况,同时无需特殊处理。 2、药物因素: 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异烟肼、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等,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脏损伤,从而影响尿素的排泄,需立即停药更换其他药物。 3、肾盂肾炎: 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肾盂、肾盏及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在炎症刺激下可导致肾功能受损,尿素排出异常。出现此类情况,同时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需遵医嘱应用头孢克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 4、慢性肾炎: 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肾脏的排泄能力会下降,导致尿素在血液中积累,出现此类情况,同时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需遵医嘱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呋塞米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 5、肾功能衰竭: 肾脏是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当肾脏功能衰竭时,可导致排泄尿素的能力下降,出现此类情况,伴有少尿、水肿等症状,需遵医嘱进行透析治疗,通过人工清除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和多余水分,帮助患者代替肾脏进行排泄,降低尿素浓度。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避免滥用药物,也有助于预防尿素偏高的情况发生。
9324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