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孟昭的科普
网站导航

32周早产宝宝脑瘫可能性大吗

32周早产宝宝有可能脑瘫,脑瘫根据病因出现的时期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出生前存在的原因:母亲妊娠时受到感染,如流感、风疹、带状疱疹等均可影响胎儿的脑部发育,另外母亲和婴儿血型不合,以及母体疾病,如糖尿病、妊娠毒血症、遗传病、胎盘功能不全等会造成胎儿缺氧性脑损伤。2、出生时的原因:在分娩时如果使用产钳造成产伤,或者是早产、胎位不正、分娩时间过长等造成的婴儿缺氧,或者核黄疸也会导致脑瘫。3、出生后的原因:由于感染等造成高热,以及各种脑炎、中毒,或溺水、头部外伤、不明原因脑出血或血块等均可以造成脑瘫。以上3个时间带最容易造成脑瘫,出生过程中难产窒息占36%,高热抽搐占10%,核黄疸占5%。如需确诊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
4044 267
2023-04-24

轻微脑瘫能治好吗

轻微脑瘫经过一系列正规治疗后,有机会达到正常生活水平。但是治愈脑部受损伤的组织不可能,只能通过其他部位代偿。关于脑瘫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不是单一的治疗,而是一种综合性治疗。综合性治疗计划应包括心理学训练、语言训练、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特殊教育及矫形外科治疗。一般先从非手术疗法开始,坚持到患者的发育成熟后,再采用外科手术去矫正畸形,平衡肌力,调整体力,稳定关节,恢复合理的负重力线。综合治疗的目的是帮助卧床不起的患者能够坐稳,对能行动的患者使他们走上社会,会用轮椅和助行工具。然而每个治疗训练计划必须面对现实,根据实际病情而制定。治疗训练计划能否实现,要根据客观条件,如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但与治疗效果直接有关系的是病损程度,严重的复合性脑损伤,任何治疗方法都很难奏效,只能最大限度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善,生活能力有所提高。所以脑瘫的治疗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法。脑瘫的治疗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4280 89
2023-04-24

迟缓型脑瘫症状

迟缓型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按临床神经病学表现分为6型:1、痉挛型:以椎体受损为主,特点是肌肉僵硬和紧张。2、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非对称性肌张力不稳定,缺乏姿势的保护能力和控制力,尤其是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差,语言摄食障碍及手口眼协调障碍也是本病的特点。3、强直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僵硬,锥体外系受损症状,震颤型脑瘫,多为锥体外系相关的静止性震颤。4、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发病率较低。一般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独立步行时间较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步行时两足分开,基底面加宽,有躯干的粗大摇摆动作,步态蹒跚不稳,似醉酒状态。常伴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目测距离能力障碍。5、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无力,行动困难。6、混合型: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3516 99
2023-04-24

先天性脑瘫宝宝的症状

先天性脑瘫宝宝依据分型有不同的症状:1、痉挛型:以椎体系受损为主,特点是肌肉僵硬和紧张。2、不随意运动型:以椎体外系受损为主,非对称性,肌张力不稳定,缺乏姿势的保护能力和控制力,尤其是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差,语言摄食障碍及手、口、眼协调障碍也是本病的特点。3、强直型:以椎体外系受损为主,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僵硬,椎体外系受损症状,震颤型脑瘫多为椎体外系相关的静止性震颤。4、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发病率较低,一般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独立步行时间较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步行时两足分开,基底面加宽,见躯干的粗大摇摆动作,步态蹒跚不稳,似醉酒状态,常伴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目测距离能力障碍。5、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无力,行动困难。6、混合型: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3393 274
2023-03-28

脊柱裂系列第3期:腰骶段脊髓脊膜膨出

病史:患儿女,15天,以“生后发现腰骶部包块15天”为代主诉入院;查体:腰骶部大包块,类圆形,直径约5*5cm,质地软;检查:腰骶部MRI提示:1.脊髓脊膜膨出2.脊髓栓系3.T10水平脊髓空洞4.腰骶段脊柱裂手术方式:神经电生理监护下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脊髓栓系松解术+脊神经根粘连松解术+椎管扩大成形式A、术前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包块;B、术中连接神经电生理监护;C、术后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包块消失健康讲坛:1、什么是脊髓脊膜膨出?答:脊髓脊膜膨出(meningomyelocele)多见于腰骶部,往往有2个以上椎板缺如,其发病率是脊膜膨出的2倍。囊性膨出物的基底较宽,表面的被覆皮肤菲薄、色素沉着明显,透光性差,有时透过皮肤可见脊髓膨出部分呈椭圆形蓝色结构,并可见硬脊膜血管在皮下通过。囊内为部分脊髓组织和脊神经经脊椎裂突出到椎管外。多数合并脊髓栓系。2、脊髓脊膜膨出有什么危害?答:脊髓脊膜膨出患儿的神经功能损害主要与神经基板的发育停滞有关。临床表现有双侧下肢运动和感觉异常,排尿功能障碍;其次可伴发ChiariII型畸形、脑积水、脊髓空洞和脊柱侧弯等。对于长期生存的患者,后期的神经功能损害来源于脊髓栓系、脊柱侧弯等引发的足踝畸形、髋关节脱位,以及关节粘连和痉挛等。3、脊髓脊膜膨出该怎么办?答:新生儿出生后,如发现腰骶部(即臀沟上侧)有异常毛发、皮赘、包块、膨隆、凸起、凹陷、小孔、色素沉着、胎记等,需要尽早做腰骶部MRI进行确诊,对于有明显皮肤特征的、有明显症状的、合并脊髓栓系、脊髓空洞及脂肪瘤的脊髓脊膜膨出的患儿,需尽早行显微手术治疗,以免贻误病情留下后遗症,手术需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进行,以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神经,避免副损伤。
4800 52
2021-03-16

脊柱裂系列第2期:腰骶段巨大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

病史:患儿男,48岁,以“腰骶部巨大包块49年”为主诉入院;查体:腰骶部巨大包块,类圆形,直径约15*15cm,质地中等;检查:腰骶部MRI提示:1.腰骶段脊柱裂;2.S1水平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腰骶丛MRI提示:双侧腰骶神经丛部分显示较纤细,连续性欠佳。手术方式:神经电生理监护下L5-S1水平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脊神经根粘连松解术+椎管扩大成形术+石膏外固定术。A:术前腰骶部巨大包块;B:术前MRI提示脊髓圆锥平L4水平,末端与脂肪瘤显著粘连;C:术前MRI报告D:术后见腰骶部包块消失;E:术后3月MRI示脊髓圆锥上升至L2水平,末端不与脂肪瘤粘连;F:术后MRI报告健康讲坛:1、什么是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答: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Lipomyelomeningoceles)是腰骶部皮下脂肪瘤向内生长入椎管内和硬膜下或脊髓内脂肪瘤相连。脂肪瘤一方面因占位效应压迫脊髓或神经,另一方面因脂肪与脊髓相连导致脊髓栓系综合征。2、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有什么临床表现?答: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表现为在背部中线,颈部,胸部或者腰骶部形成皮肤包块,婴儿出生的时候能很清楚的看见包块,大小不等,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患者常出现双下肢瘫痪,大小便的失禁,畸形足,例如内翻或者外翻,肌肉萎缩,下肢不等长,并且可能会伴有麻木,无力等比较严重神经损害症状,这种症状也会根据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需要如何治疗?答:应在诊断明确后尽早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脂肪瘤,松解脊髓和神经根的粘连,切断增粗和脂肪变的终丝,解除脊髓栓系,修补腰骶部筋膜缺损。此类手术最好能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完成,术中最好能有神经电生理监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安全性。
4388 54
2020-12-21

脊柱裂系列第1期:胸段巨大脊髓脊膜膨出

胸段巨大脊髓脊膜膨出1例病案分析病史:患儿男,出生后1天,以“生后发现胸背部巨大包块”为代主诉急诊入院。查体:胸背部巨大皮肤包块,类圆形,直径约15*15cm,其上有皮肤溃疡,有少许分泌物流出。检查:胸部MRI提示:T4-5水平脊髓脊膜膨出。手术方式:T4-5水平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脊神经根粘连松解术+椎管扩大成形术+石膏外固定术。健康讲坛:1、什么是脊髓脊膜膨出?答: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eele,MMC)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由于先天性椎板发育不全,同时存在脊髓、脊膜通过椎板缺损处向椎管外膨出。全球发病率约0.05%一0.1%,是新生儿致残和致死重要原因之一,保守估计每年有300,000人发病,导致41,000人死亡和230,000人致残。我国为高发区,发病率大约0.1%一1.0%,严重损害我国儿童身体健康并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2、如何预防脊髓脊膜膨出?答:我们国家已经大力推广妇女在孕早期口服叶酸药物或食物强化补充叶酸来降低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发病率。
4136 98
2020-11-17
正在加载
没有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