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權的科普
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较差,针对儿童或者青少年发生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特征更严重,治疗难度更大,即意味着预后没有预想好。包括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学习功能、影响情感表达、影响高级社会功能,可明确较多青少年预后存在残留症状。目前提倡不要等到症状严重,或者觉得没有办法掩盖症状时再就医,需早期发现,诊断明确后进行积极药物合理治疗。 目前可看到近几年对青少年的精神分裂症治疗,前期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使社会功能有效保存。比如较快回到学校学习;家庭关系中因为家长积极参与,可使家庭关系改善,增进情感表达的提升;还可以给予社会支持,与同学之间的社会交往密度、强度有效增加后,可以从此方面改善精神分裂症常见的退化或者致残作用。 但是客观分析精神分裂症为较难治疗的疾病,无论治疗还是治疗后复发,均可影响最终预后结果。故建议患者、患者家长需有清楚认识,不可将精神分裂症当作简单疾病,治好后不可轻易停药。如果治疗满意度不高,需根据医生要求,尽量坚持规范持续治疗。
10.47万
212
2021-02-03
青少年怎样戒除网瘾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青少年戒除网瘾的措施如下: 1、建议有计划性使用网络,通常建议青少年每天网络使用总时长尽量控制在2小时左右,每次使用网络在半小时以上就停止休息5分钟左右,让眼睛、身体做类似于扩胸放松运动,适当使眼睛看远方做眼睛放松训练; 2、尽量让青少年改掉不必要的网络使用,比如成年人的长期使用短视频软件或者网络游戏; 3、保证青少年的正常日常生活规律,尤其是该睡觉时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手机,不要因为使用手机影响睡眠。 较多青少年的问题并未达到网瘾程度,更多是过度使用或者不当使用。比如超长时间使用网络,答应好的事情没有办法完成,甚至无休止推后,势必会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规律,此类均为过度使用或者不健康使用网络造成的影响。但从发展分析,此类不健康的影响越深,甚至已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造成心理扭曲,最后发展为网瘾。一旦网瘾形成,需用较科学的戒断处理,类似于戒断症状处理、环境因素暴露,此类均为专业方法。
11.77万
142
2021-02-03
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方法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方法如下 1、如果抑郁程度在中重度以上,推荐以药物治疗为主,可辅助心理治疗或者物理治疗方法; 2、如果是轻中度抑郁程度,提倡以心理治疗为主。较多抑郁情绪来自对环境或者对某个问题较纠结,或者没有办法解决。此时更提倡以心理治疗的方式梳理此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或者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并监督其情绪反馈,比如逐渐走出困境,即可解决抑郁带来的影响; 3、物理治疗,目前较多患者用经颅磁治疗,比较极端、严重伴有伤害性行为患者甚至会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长期使用后,青少年尤其是严重抑郁症患者治疗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成年人治疗抑郁症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青少年因为安全性问题,尤其是临床上家长、小孩均有服药的顾虑,服药后是否会对生活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也会担心是否会一辈子吃药。故患病除服用药物以外,还有较多临床方式可帮助治疗。
12.60万
184
2021-02-03
焦虑症如何自我调理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焦虑症的自我调理措施如下: 1、更多是自我参与的心理方面治疗,包括现在主推的认知行为治疗、冥想放松治疗和配合呼吸运动的放松训练; 2、临床推荐选择自己可较好参与坚持的方式,转换为日常习惯不停强化训练。针对不同问题有综合能力,比如遇到突发事情,自己无法很好调整继续借助外力,也是自我调整方式,尽量保持自己常规能力可解决的问题,快速有效用自己比较擅长的方式解决,尽快摆脱焦虑带来的困扰和自身身体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影响; 3、其它比较复杂或者比较难以及时处理的问题,见认知行为治疗,通过家庭支持互动把问题梳理清楚。将自己位置摆正,不要让自己承担过大的情绪和事件带来的压力,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适当表达自己的参与度即可。 此类均为平常的自我调节方式,针对生活上的饮食、不同体质,可以参考中医调理理念,积极调好自己的身体。
10.85万
392
2021-02-03
轻度焦虑一般多久能好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轻度焦虑通常不超过三个月即可治愈,如果比较严重或者明显的焦虑症持续时间是六个月以上,甚至更严格是持续一年时间。轻度或者适度焦虑通常根据产生的事物和规律来看待,一旦解决这种情况,焦虑可能自然而然即可减轻。如果焦虑是持续性,比如在学业、工作阶段持续1-2年时间,发现随着规律性工作时间延长,对养成此类习惯性行为可能更好,一旦养成常规的规律生活以后,焦虑指数即可明显下降。通常认为习惯的养成需要1-2个月左右,所以轻度焦虑通常不超过三个月以上均可缓解。 除关注时间概念外,还要关注焦虑特征如果符合正常发生,时间宽度可以适当放宽。但如果焦虑出现较异常,甚至自己都无法理解,找不到产生原因无缘无故焦虑,这种可能更符合临床典型性焦虑症。虽然焦虑时间很短消失,但是要较高关注或者重视,也就是不管是自己还是其他人均需长时间关注。虽然没有焦虑症,但是要明确后续情况,也许只是前驱期。
13.61万
140
2021-02-03
如何治疗社交焦虑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社交焦虑的治疗措施如下: 1、社交焦虑更多需要合理应对和理解,给予时间逐渐提升,无需太着急,不要误以为自己能力很强,做调整认知即可; 2、到成年社交能力稳定以后,发现有一类社交焦虑患者可能对社交本身较排斥。很多人不喜欢社交,而并非临床真正的社交焦虑。如果达到临床严重的社交焦虑,治疗通常是在前期放松训练基础上,做类似于半暴露或者全暴露治疗。通过社交行为模拟逐渐适应,让患者接纳基础社交或者基础社交活动; 3、前期需进行评估,即评估本人社交技能有无缺陷。如果有问题,建议社交技能需进行强化和巩固,再仅需放松和暴露的针对性心理治疗,可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社交焦虑是在青春期刚有意识培养社交概念时,因为青春期发育不平衡造成其他人误以为自己其它能力很强,社交能力很强,在这种不确定目标和能力的匹配度上产生社交焦虑,积极治疗即可。
10.82万
81
2021-02-03
宝宝不想去幼儿园怎么办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宝宝不想去幼儿园的处理如下: 1、家长给予正确引导,不要强烈逼迫小孩去幼儿园。小孩多数较脆弱,尽量避免将家长的焦虑过强表达给小孩; 2、换一种小孩能听懂的接受方式,比如对小孩说清楚去幼儿园的好处,可以与同学一起玩游戏,甚至可以带小孩到幼儿园体会,尤其是刚开始上幼儿园的小孩; 3、家长在开学前与宝宝一起做好上幼儿园前的必要准备,将这个事情当作家中较重要事情一起参与。陪小孩去幼儿园实际感受不同放入感觉,降低小孩对事物本身恐惧,让小孩有一种质的感受后,逐渐融入到幼儿园环境。 家长遇到小朋友突然不想去幼儿园,此时家长需明确小孩不去幼儿园的原因,是今天身体不舒服,比如难受、不高兴,还是排斥去幼儿园。如果是身体原因,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正常对待。而医生更关注小朋友排斥去幼儿园,比如小孩担心去幼儿园不好、没意思;部分小朋友觉得在家很好,不舍得离开家长,不舍得离开家庭比较舒服的环境。
10.07万
359
2021-02-03
小孩子磨磨蹭蹭怎么办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纠正儿童磨磨蹭蹭的习惯,有以下处理: 1、家长通常会计划好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可在制定计划时与小朋友结合,比如小孩行为特征,可能就是比较仔细、比较慢,或者兴趣比较多,有时经常突然停下关注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有此类情况,前期沟通时可让他选择感兴趣的事情,而不要选择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还要让孩子把感兴趣的事情放下,去做不愿意的事情,这样的难度较大; 2、家长可引导学习相关的内容,不只是强调孩子要学习某些知识,需告诉孩子学习其它事情也可从中感觉到开心。将孩子能接受的部分进行强化,让其先接受,再逐渐习惯,最终习惯合理计划安排,逐渐克服磨蹭习惯。 小孩的行为特征有重复性,比如不停做成年人认为无意义的事情。家长如果有时间可仔细观察所谓的磨蹭行为,是不是孩子比较喜欢,比如对某件事情特别喜欢想一直做。因为小孩的印象就是做自己高兴的事情,不管其它事情,无计划性,一直沉浸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里,从这点上分析其行为似乎合理。
13.51万
337
2021-02-03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精神分裂症进行心理治疗,这种方法更接近于正常思维方式。目前临床开展或者疗效上相对比较稳定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即首先从认知出发行为干预,达到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认知行为治疗的主导思想是针对精神分裂症,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针对临床症状,比如出现幻觉、妄想,从认知上理解这种偏差,和日常表达区分,最后落实到行动上,从行动上控制或者适当处理疾病造成的生活影响,减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2、针对实际困难,比如社交焦虑障碍问题可进行针对性治疗技术,人际交往互动治疗、IPT技术,通过现实角色扮演模拟,让患者能感受到人际交往中的差别; 3、高级功能治疗,比如社会交往、社交认知功能干预技术,针对患者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技术。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治疗以药物治疗和维持为主,在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心理应答需要,结合问题导向用相应的心理治疗技术做补充和辅助。
10.36万
27
2021-02-03
分离性焦虑治疗的方法
王奕權
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
分离性焦虑治疗如下: 1、可从成年人角度干预,比如让其尽早意识到这种转变,在原有关系中逐渐将可能产生的分离现象变成合理化; 2、告诉患者正常去学校或幼儿园完成生活,还会认识新的朋友、小朋友,一起扩展开原来的习惯性活动,比如在家中除与家长互动,也可增加其他小朋友参与,在熟悉的环境打破原有固化关系氛围。让患者自己体会,比如陪患者一起先体会环境,使其适应后逐渐脱离; 3、不建议家长将小孩送到学校或幼儿园后偷偷走,需进行有效沟通。家长可告诉孩子离开一会,在什么时间再来接孩子,让小朋友的焦虑情绪有较好保障,更容易克服问题。 分离性焦虑属于一类特殊性的焦虑障碍,只存在于较亲密的两人关系,是时间或者场地上的分开,拉开距离后产生的焦虑,此类焦虑更多是一种预期性。分离性焦虑比较常见儿童或者小朋友上学时与家人出现比较强的分离性焦虑表现,最大的影响可能是无法去学校、无法正常上学。经常因为种种情绪带来的困扰,产生不适感受,甚至会影响在学校、幼儿园的表现。
11.83万
340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