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鹏的科普
母婴阻断是什么意思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顾名思义,母婴阻断就是指母亲带有一些病原体,通过生产或者分娩的时候传染给胎儿或者是其婴幼儿,对此采取一些有效的、适当的干预措施,使得病原体不要传染给胎儿或者是婴幼儿,称之为母婴阻断,也就等于是妈妈存在病原体,通过有效的、适当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传染给下一代,也就是胎儿或婴幼儿,整个过程称之为母婴阻断。
13.06万
144
2020-02-27
乙肝母婴阻断的方式有哪些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先要了解母婴如何传染乙肝。在妊娠期间,乙肝病毒经过胎盘等被传染给下一代叫宫内感染,另外在生产的时候,也就是在分娩的时候也可能感染乙肝,还有一种是产后感染,产后感染一般叫水平传染,宫内感染或分娩的时候被感染叫垂直传播。 乙肝母婴阻断的方式,首先现在会对乙肝妈妈进行筛查,假如筛查发现本人被患有乙肝的母亲传染,或者原来生过孩子,曾经被传染,e抗原阳性,俗称大三阳,或者病毒载量超过2×105,也就是6次方拷贝数,目前认为是高危的。宫内感染现在可以用药物进行干预,在妊娠中晚期开始用药,用妊娠B级类降低病毒,使得发生宫内感染的机会大大减少,分娩的时候病毒载量低,也减少了分娩的时候被感染的机会。我国推广母婴主动加被动阻断,阳性乙肝妈妈分娩的婴儿出生以后必须注射乙肝疫苗加免疫球蛋白,这是标准的免疫预防策略。但是对高病毒载量的患者,经过标准的母婴阻断以后,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仍然大概有5%-10%的婴儿被感染。如果乙肝病毒载量较高,就医过晚,到了预产期没有办法应用干预措施,又处于高危,建议进行择期剖腹产,目前认为择期剖腹产能够大大减少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可能很多人存在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亲能否喂奶的疑惑,目前所有证据表明,母乳喂养不会增加母婴感染的风险,这是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假如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就停药了,则母乳喂养很安全。对于乙肝妈妈,需要评估是否口服抗病毒药,假如在吃口服的抗病毒药,有些药物到目前还没有完全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能否母乳喂养,所以一般不推荐,可能今后会慢慢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说明。因此服药期间能否母乳喂养需要咨询临床医生,医生会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进行判断,假如该值过低,低于100,建议婴儿满12个月,即满周岁的时候再加强一次乙肝疫苗。
11.96万
444
2020-02-27
发热是什么原因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发热首先要排除一些假热,又叫伪热。各种致热源影响大脑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点上移,最后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造成体温升高,即为发热。 所以各种致热源都有可能引起发热,有些可能是感染的原因,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体感染,如恙虫病,南方地区夏季好发登革热,最近几年有过局部流行,都可能会引起发烧,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疾病。除此之外,其它的理化因素也有可能会引起发热。
11.93万
93
2020-02-27
乙型肝炎症状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乙型肝炎感染以后分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即使是急性乙型肝炎,很多患者也没有临床表现,主要与感染的时间、患者的年龄有关系。有些患者在很早的时候,如在婴幼儿时被感染,即使是急性感染,也没有任何的症状,很多慢性感染患者更是没有临床表现。乙型肝炎急性感染以后或者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临床表现,可能如下: 1、全身表现:感觉全身乏力,特别是有很多患者觉得自己的活动能力受限,有点疲乏,胃口变差; 2、消化道症状:如有些患者觉得肚子胀、恶心、厌油、呕吐,不足1/3的极少数病人会出现黄疸; 3、肝外表现:慢性乙型肝炎有极少数患者有一些非消化道的表现,叫肝外表现,如全身的关节疼痛; 4、慢性感染体征:有些慢性感染的患者出现肝掌,颈部或者上胸部可以发现蜘蛛痣,长期感染者可能有肝硬化、脾脏肿大或其它情况。 实际上绝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自觉症状非常轻微,所以建议定期去医院进行筛查。
9.95万
358
2020-02-27
水痘预防措施有哪些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水痘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一个传染病,一般发生于冬春季节,得了水痘以后临床上很好判断,早发现、早隔离非常重要,尤其是学校内,预防措施如下: 1、尽早发现:患有水痘的儿童表现为发热1天以后出现一些躯干的皮疹,开始可能是一些丘疹,随后可能发现丘疹上面有个小小的水疱,随后水疱慢慢破溃、结痂,逐渐增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有些患儿注射过疫苗,甚至没有发热表现,所以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2、切断传播途径:水痘主要是水疱破溃以后经过接触、经过呼吸道传染,所以一般发现患者以后家里需要尽快进行空气的消毒、局部物品的消毒,学校的应急处理也非常重要,发现儿童患水痘以后一般要隔离,结痂或者出皮疹以后7天才可以解除隔离,传染性在出疹7天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
10.10万
478
2020-02-27
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吗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转氨酶可以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叫谷丙转酶,也叫丙氨酸氨基转氨酶,还有谷草转氨酶,所以转氨酶高是否为肝炎可能需要进一步判断。确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是肝细胞炎症释放出来的,在血液里面一般作为常规检测,但即使转氨酶升高说明肝脏有炎症,但是要进一步查清楚炎症的具体原因,明确炎症的原因才能够判断转氨酶升高的原因。 部分人存在休息不好会不会转氨酶升高的疑惑,实际上除非原来有肝病的基础,同时没有很好的休息,可能熬夜会引起肝脏炎症增加。假如没有一些肝脏疾病的基础,熬夜1-2天引起转氨酶高是不太可能的。
10.39万
76
2020-02-27
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现在经过良好的治疗,即全程的母婴筛查、监控以及措施以后,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接近100%。全国所有的数据显示,经过很好的防治策略以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已经低到0.2%左右,已经非常低了,接近0%。只要阻断措施有效,并进行严密的全程管理,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成功率基本上为100%,也就是感染率为0%。
11.44万
150
2020-02-27
乙型肝炎的饮食禁忌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乙型肝炎的患者禁止喝酒,吸烟可能会慢慢增加肝硬化的发展,所以也建议尽量戒烟。饮食方面注意清淡饮食,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尽量不要吃高糖、高热量、过度肥腻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引起过度肥胖,从而导致脂肪肝,加速对肝脏的损伤,所以乙肝患者的饮食宜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除此之外,需要营养均衡,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的运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10.14万
470
2020-02-27
怎样预防手足口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手足口病是一系列肠道病毒所引起的,表现为手、足、臀部的皮疹以及口腔溃疡的疾病。EV71病毒,也就是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一般病情比较重,称之为21世纪新型的小儿麻痹病毒。 手足口好发于5岁以下的小儿,夏天比较多见,一定要提高警惕。预防方面,小儿万一发现有发热,手、脚,甚至臀部也发现起一些丘疹,不痛不痒,甚至口腔、牙龈有一些溃疡,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以期早发现、早隔离。 因为手足口是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可能经过呼吸道或经过消化道传播,所以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黏膜接触隔离等都非常重要。肠道病毒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患儿如果年龄不超过5岁,学校或幼儿园必须停课,以保护易感人群,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针对EV71肠道病毒的疫苗,所以对早期发现的手足口患儿进行隔离,进行局部用品、物品的消毒等是最主要的防治措施。
10.28万
211
2020-02-27
发热的护理措施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发热护理指的是综合的防护措施,具体如下: 1、判断是否发热,确定体温及情况,一般鼓励病人多喝水,吃清淡的食物; 2、假如体温超过38℃或者是38.5℃,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可以用温水擦浴,用冰袋进行局部降温; 3、假如发热伴有全身的头痛、骨骼痛、肌肉痛等比较严重的全身不适,可以少量给一些解热镇痛的药物。 以上是发热的综合护理方式,假如患者头部不舒服、头痛,可以用冰冷、湿润的毛巾敷在头部或者颈部,有利于局部退热,也可以缓解症状。
8.64万
313
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