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肝病科科室相关科普
甘蔗养胃还是伤胃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甘蔗在正确、适量食用的情况下,对于胃热人群有一定的养胃功效,可清胃热、滋胃阴。但食用方式不当,如啃咬损伤口腔、过量食用刺激胃酸分泌,或个体体质不适合,如脾胃虚寒者,甘蔗则可能对胃造成伤害。因此在食用甘蔗时,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与食用,以发挥其对胃的积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甘蔗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其甘味有滋养之性,而寒性则能清热生津。对于胃热炽盛的人群而言,适量食用甘蔗可起到一定的养胃作用。胃热时,人体常出现胃脘灼痛、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等症状,甘蔗的寒性可清泻胃热,缓解这些不适。 同时甘蔗多汁,能补充因胃热导致的津液损耗,使胃部的燥热状态得到改善,有助于维持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在炎热的夏季,因暑热侵袭,不少人会出现胃热症状,此时适量食用甘蔗,能感到胃部的燥热感减轻,身体也更为舒适。? 若食用甘蔗的方式不正确,就可能对胃产生不良影响。甘蔗质地坚硬,直接啃咬时,若用力不当,可能损伤口腔黏膜以及牙齿,进而影响正常进食,间接影响胃部的消化功能。而且,甘蔗含糖量较高,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 对于本身胃酸分泌过多,或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来说,胃酸大量分泌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导致胃痛、胃胀、烧心等症状加剧。另外变质的甘蔗千万不能食用,变质后的甘蔗会产生有害物质,如节菱孢霉菌产生的3-硝基丙酸,食用后会严重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对胃也会造成极大伤害,可能引发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吃甘蔗的注意事项 1、注意食用方式: 甘蔗坚硬,直接啃咬易损伤口腔黏膜与牙齿。可将甘蔗切成小段,用榨汁机榨成汁饮用,既能减少对口腔的损伤,又便于吸收。若选择啃咬,要细嚼慢咽,避免用力过猛; 2、控制食用量: 甘蔗含糖量高,过量食用易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部负担。一般每天食用甘蔗汁不超过200毫升,直接啃咬甘蔗不超过2节为宜,以免引发胃部不适; 3、留意食物搭配: 甘蔗不宜与寒性食物大量同食,如苦瓜、绿豆等,两种寒性食物叠加,易使体内寒邪过盛,损伤脾胃阳气。与高蛋白食物一同食用时,应控制量,避免糖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营养吸收。
1096
76
2025-04-30
煮苹果治腹泻吗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煮苹果对于脾胃虚寒、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的辅助缓解作用,可作为日常调理的一种方式。但在面对腹泻症状时,要准确判断病因,不能单纯依赖煮苹果来治疗,必要时需寻求专业中医的帮助,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在中医理论中,苹果味甘、酸,性凉,归脾、肺经。生苹果具有清热生津、润肺除烦等功效。当苹果经过煮熟后,其性质有所改变。煮苹果的凉性减弱,更偏向于平和,且其所含的果胶在加热后,从原本的软化大便、促进排便,转变为具有收敛作用,能够吸收肠道内多余的水分,减少大便的含水量,从而对腹泻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于脾胃虚寒、肠道功能失调导致的腹泻,煮苹果能发挥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脾胃虚寒者,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容易出现大便溏稀、腹泻等症状。煮苹果的温和特性,不会对脾胃造成额外的寒凉刺激,其收敛作用还能改善肠道的排泄情况。 一些老年人或儿童由于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在受凉或饮食稍有不慎时,就容易出现腹泻,此时适量食用煮苹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泻症状,使大便逐渐成形。 但煮苹果并非对所有腹泻都适用,对于因肠道湿热、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腹泻,煮苹果的作用相对有限。肠道湿热者,体内有湿热之邪,常伴有腹痛、腹泻、大便臭秽、肛门灼热等症状,此时需要清热利湿等方法来治疗,煮苹果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而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需要借助相应的中医药物来解毒杀菌,煮苹果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治腹泻的注意事项 1、调整饮食: 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多食用粥类,如小米粥、山药粥,既能补充营养,又易于消化吸收,减轻肠道负担。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冷饮、油炸食品、辣椒等会刺激肠道,加重腹泻症状。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收敛作用的食物,如石榴皮煮水,辅助缓解腹泻; 2、注重腹部保暖: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寒邪易凝滞肠道气血,使腹泻加重。可多穿衣物,尤其是腹部保暖衣物,也可用热水袋温敷腹部,促进腹部气血流通,缓解肠道痉挛,减轻腹泻带来的不适; 3、保证充足休息: 腹泻会消耗身体能量,保证充足的休息至关重要。休息能让身体得到恢复,增强抵抗力,有助于肠道功能的修复。尽量减少剧烈活动,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利于缓解腹泻症状。
978
59
2025-04-30
醪糟养胃还是伤胃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醪糟在适量、正确食用的情况下,对脾胃虚寒以及有轻微食积的人群有养胃功效,可温暖脾胃、促进消化。但食用不当如过量食用、空腹食用,或个体体质不适合,醪糟则可能对胃造成伤害。因此食用醪糟时,需依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与食用,以发挥其对胃的积极作用。 在中医理念里,醪糟性温,味甘、辛,归肺、脾、胃经。其性温,能温暖脾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对于脾胃虚寒之人,适量食用醪糟,可驱散脾胃中的寒气,改善胃脘冷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醪糟的甘味有滋养脾胃之效,有助于脾胃的气血生化。 如一些脾胃虚寒的人,在寒冷的清晨,喝上一碗温热的醪糟汤,会感觉胃部暖暖的,食欲也有所增加,正是醪糟养胃功效的体现。此外,醪糟还具有一定的消食作用,对于脾胃功能正常但因饮食过量,出现轻微食积的人,适量食用可帮助消化,使脾胃的运化恢复正常。 然而食用醪糟的方式和量至关重要,醪糟虽有诸多益处,但含有一定酒精成分。若过量食用,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长期大量食用甚至可能引发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特别是空腹时,胃内没有食物缓冲,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更为直接和强烈,容易引起胃痛、烧心等不适症状。而且醪糟的糖分含量相对较高,对于本身脾胃功能较弱且体内有湿热的人来说,过量食用可能会助湿生热,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胃脘胀满、口中黏腻、大便溏稀不爽等症状加剧。 对于脾胃功能良好且体质偏寒的人,适量食用醪糟能很好地发挥其养胃功效,改善身体的虚寒状态。但对于脾胃阴虚者,其本身胃中阴液不足,有胃脘灼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症状,醪糟的温热之性可能会进一步耗伤胃阴,加重不适。 另外,孕妇和儿童在食用醪糟时需格外谨慎。孕妇过量食用醪糟,其中的酒精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儿童脾胃娇嫩,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较弱,食用醪糟可能损伤脾胃和肝脏功能。 吃醪糟的注意事项 1、控制食用量: 每天食用醪糟不宜超过100克。过量食用易因酒精和糖分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加重脾胃负担。脾胃功能较弱者,更要严格控制量,可从少量开始尝试,根据身体反应调整; 2、注意食用时间: 饭后半小时食用醪糟较为适宜。空腹食用,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易引起不适。晚上临近睡觉前2-3小时内尽量避免食用,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且夜间食用后若不及时清洁口腔,还易引发龋齿; 3、关注食物搭配: 醪糟不宜与辛辣食物大量同食,辛辣食物易生热,与醪糟的温热之性叠加,加重体内热气,损伤脾胃。与其他含糖量高的食物搭配时,要控制量,避免糖分摄入过多,影响脾胃运化。
525
53
2025-04-30
苹果是养胃还是伤胃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苹果在合适的体质、正确的食用方式及适量食用的前提下,对部分有胃热或胃阴不足的人群有一定养胃功效,但对于脾胃虚寒者或食用不当、过量时,则可能伤胃。 在中医认知里,苹果味甘、微酸,性凉,归脾、肺经。对于胃有积热、阴液不足之人,适量食用苹果有一定益处。胃热者常现胃脘灼痛、口臭、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等症状,胃阴不足者则易有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表现。苹果性凉,能清胃热,其酸味可收敛生津,对胃热或胃阴不足导致的津液损耗有缓解之效。 对于脾胃虚寒之人,苹果可能带来不良影响。脾胃虚寒者,阳气不足,常表现为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进食生冷食物后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苹果性凉,此类人群若大量食用,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使虚寒之象加重,导致胃脘部不适加剧,甚至引发腹泻等问题,此时可谓伤胃。 从食用方式来看,若食用不当,即便体质适宜,也可能对胃造成伤害。如空腹食用苹果,尤其是那些胃酸分泌过多的人,苹果中的果酸会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更多,从而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长期空腹食用,还可能损伤胃黏膜的正常功能,影响胃部健康。 此外,食用苹果的量也十分关键。即使是适宜食用苹果的人群,若一次性食用过多,也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苹果中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等成分,过量摄入会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引起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而影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 哪些饮食有助于养胃 1、温热的饮食: 宜食温热之品,如热粥、热汤等。温热食物可温煦脾胃,促进脾胃运化,有助于食物的腐熟与消化。如小米粥,其性温和,易于消化,能滋养脾胃,对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常食可增强脾胃功能,起到养胃之效; 2、清淡的饮食: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易生胃火,灼伤胃黏膜;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加重胃的负担;刺激性食物易干扰胃的正常功能。清淡饮食如山药、南瓜等,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能减轻胃的压力,保护胃黏膜,利于胃部健康。
1426
30
2025-04-30
鸡内金治胃病吗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鸡内金对部分类型的胃病有治疗作用,然而并非所有胃病都能依靠鸡内金治愈。中医理论认为,胃病的产生与脾胃功能失调紧密相关,而鸡内金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来应对这些问题。 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其首要功效在于消食健胃。许多胃病患者常因饮食不节,致使食物积滞于胃内,难以消化,进而引发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等不适症状。鸡内金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助力脾胃将停滞的食物顺利消化,从而有效缓解因食积导致的胃部胀满与疼痛。当食物消化顺畅,嗳腐吞酸等症状也会随之减轻,使胃部恢复正常状态。 除了消食,鸡内金还具备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等功效,这在一些特殊类型的胃病治疗中也能发挥作用。对于脾胃虚弱且伴有遗精、遗尿问题的患者,鸡内金的涩精止遗功效可在调理脾胃的同时,改善相关症状,因为中医认为脾肾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调理脾胃,有助于增强肾脏的固摄能力。 在面对因砂石阻滞导致的胃脘部疼痛,如胆结石、尿路结石等引起的牵涉性胃痛时,鸡内金通淋化石的功效能够帮助化解结石,减轻结石对相关器官的刺激与压迫,间接缓解胃脘部的疼痛症状。 对于因外感邪气,如寒邪、热邪直中脾胃,或因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引起的胃病,鸡内金的作用相对有限。如对于胃寒型胃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此时更需要温胃散寒的药物来驱散寒邪,恢复脾胃阳气;对于胃热炽盛型胃病,患者出现胃脘灼痛、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需要清泻胃火的药物来清热泻火,鸡内金在这些方面并非首选。 此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鸡内金的治疗效果。不同人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异。有些患者脾胃虚弱程度较轻,食积症状不严重,服用鸡内金后可能很快就能感受到胃部不适症状的缓解;而对于脾胃虚弱严重,或病情复杂的患者,单纯使用鸡内金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往往需要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治胃病的其他方法 1、针灸治疗: 针刺特定穴位调节脾胃经络气血。针刺中脘穴,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针刺足三里穴,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针刺内关穴,有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效。依据病情选取合适穴位进行针刺,缓解胃脘疼痛、恶心等症状; 2、推拿按摩: 通过按摩腹部和相关穴位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脾胃功能。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可促进胃肠消化。按摩脾俞、胃俞等穴位,增强脾胃功能,减轻胃脘不适; 3、饮食调养: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饮食宜清淡,多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山药等。减少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防止损伤脾胃,加重胃部负担。避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保护胃黏膜。
1315
1
2025-04-28
脾胃虚弱可以吃水果吗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脾胃虚弱可以吃水果,但应避免食用过多性寒或性凉的水果。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水果的种类,控制食用量和注意食用方式。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时,其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减弱。水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在合适的情况下,对脾胃虚弱者也有一定益处。然而水果有寒、热、温、凉等不同性味,若选择不当,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 对于脾胃虚弱者,可选择性温或性平的水果。性温的水果如桂圆,其味甘性温,归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量食用桂圆,能在一定程度上温暖脾胃,促进脾胃运化,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 红枣性温味甘,归脾、胃、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可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脾胃虚弱者调养身体。性平的水果如苹果,其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且性质平和,大多数脾胃虚弱者都能接受,适量食用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对脾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辅助作用。 梨性凉,味甘、微酸,虽有润肺止咳等功效,但脾胃虚弱者大量食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脾胃虚寒的程度,导致胃脘冷痛、腹胀、便溏等症状加剧。西瓜也是寒性水果,脾胃虚弱者过多食用,可能会使脾胃的运化功能进一步减弱,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食用水果的方式和时间也很重要。脾胃虚弱者最好将水果温热后食用,避免食用刚从冰箱取出的冰冷水果,以免寒邪直中脾胃。可选择在饭后适量食用,避免空腹食用,以免水果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部不适。食用量也需控制,即使是适合的水果,过量食用也可能超出脾胃的运化能力,导致脾胃负担加重。 治脾胃虚弱的方法 1、中药调理: 中医根据脾胃虚弱的具体表现辨证用药。脾气虚者常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脾胃虚寒者用理中汤温中健脾;脾胃阴虚则采用益胃汤滋养脾胃之阴。通过中药调理,从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 2、艾灸治疗: 艾灸特定穴位可温通经络、补益脾胃。艾灸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中脘能增强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足三里促进脾胃运化;脾俞补益脾气。借助艾灸的温热之力,提升脾胃阳气,改善脾胃虚弱状况; 3、推拿按摩: 通过按摩腹部和相关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按摩胃俞、足三里等穴位,辅助调理脾胃。
1462
18
2025-04-28
十二指肠溃疡能治愈吗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十二指肠溃疡通过合理的中医治疗与生活调养,部分患者能够实现临床治愈,但难以保证对所有患者都能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中医虽无十二指肠溃疡这一确切病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多将其归属于“胃脘痛”“嘈杂”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饮食不节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或暴饮暴食,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则运化功能失常,无法正常腐熟水谷,导致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从而引发胃脘部疼痛,这与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症状相符。而且饮食不当还易滋生湿热,湿热蕴结于胃与十二指肠,进一步损伤胃肠黏膜,加重病情。 中医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注重整体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对于脾胃虚弱型患者,常采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运用黄芪建中汤等方剂。方中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饴糖、桂枝等温中散寒,调和脾胃阴阳,缓解胃脘部疼痛。 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以疏肝理气和胃为治疗原则,选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柴胡、白芍等疏肝解郁,调理肝脏气机;枳壳、陈皮等理气和胃,使脾胃气机恢复正常,减轻疼痛和胀满症状。 然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对于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且体质较好的患者,通过积极的中医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更有可能实现彻底治愈;而对于病情较重,如溃疡面积较大、伴有出血等并发症,或病程较长、体质虚弱的患者,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可能难以完全根治,且容易复发。 同时,患者的依从性也至关重要,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若患者不能坚持,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难以彻底治愈。 治十二指肠溃疡的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饮食宜清淡且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多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负担。减少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这些食物易损伤脾胃,刺激溃疡部位,加重病情。避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保护胃肠黏膜; 2、生活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损伤脾胃,影响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不利于溃疡的恢复。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肠血液循环,有助于溃疡愈合; 3、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等,监测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脘部疼痛加剧、黑便、呕血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止病情恶化。
583
48
2025-04-27
拉肚子能艾灸吗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拉肚子即腹泻,艾灸对于多种类型的腹泻具有调理效果,不过并非所有腹泻都适合艾灸。中医理论认为,腹泻的发生多与脾胃功能失调、肠道受邪等因素相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水液,一旦脾胃功能失常,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水湿内生,下注肠道,就会导致腹泻。而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能够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扶正祛邪的作用,与腹泻的调理需求高度契合。 对于寒湿型腹泻,寒湿之邪侵袭人体,困阻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清浊不分,从而引起腹泻。此时艾灸,可借助其温热之力,驱散脾胃和肠道内的寒湿之邪。如艾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改善寒湿型腹泻患者的腹痛、腹泻、大便清稀等症状。 脾胃虚弱型腹泻也适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不能将食物充分消化吸收,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未完全腐熟就排出体外,从而引发腹泻。艾灸能够补益脾胃之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如艾灸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位。 脾俞和胃俞分别是脾脏和胃腑的背俞穴,艾灸这两个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脾胃,激发脾胃的功能;足三里则通过调节脾胃经络气血,促进脾胃的运化和吸收,改善脾胃虚弱型腹泻患者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对于肾阳不足导致的腹泻,艾灸同样能发挥作用。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肾阳不足,不能温暖脾土,导致脾失健运,也会引起腹泻,尤其是在黎明前,阳气未振,腹泻症状更为明显,即所谓的“五更泻”。艾灸肾俞、命门、关元等穴位,可温补肾阳,增强肾阳对脾土的温煦作用,从而改善腹泻症状。 需注意的是,对于因肠道实热、湿热蕴结等原因导致的腹泻,艾灸可能会加重体内热邪,使病情恶化。这类腹泻患者常伴有发热、腹痛拒按、大便臭秽、肛门灼热等症状,此时不宜艾灸,而应采用清热利湿等方法进行治疗。 腹泻的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腹泻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选择米粥、面条等食物,减轻胃肠负担。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这些食物易刺激胃肠道,加重腹泻症状。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导致腹泻加重; 2、中药调理: 依据腹泻的不同证型,合理选用中药调理。寒湿型腹泻,可服用藿香正气散散寒化湿;脾胃虚弱型腹泻,采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肾阳不足型腹泻,选用四神丸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促进腹泻症状缓解; 3、腹部保暖: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寒邪再次侵袭。可适当增添衣物,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夜间睡眠时。也可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温暖脾胃和肠道,缓解腹痛、腹泻症状。但要注意热水袋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1299
28
2025-04-27
姜粉可以空腹喝吗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姜粉是否可以空腹喝,需要依据个人体质和具体健康状况来判断。对于体质偏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群而言,空腹适量饮用姜粉可能带来一定益处。对于体质偏热,特别是体内有实热证或阴虚火旺的人群,空腹喝姜粉则可能会加重体内热象。 中医理论认为,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姜粉由生姜研磨而成,保留了生姜的主要特性。脾胃虚寒者,常有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表现。此时空腹喝姜粉,利用姜的温热之性,可以温煦脾胃,驱散脾胃中的寒邪,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其恢复温暖,更好地腐熟水谷,改善脾胃虚寒的症状。 实热证患者常见症状如高热、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大便干结等;阴虚火旺者多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等。姜的温热之性会使体内热邪更盛,加重原有症状。如阴虚火旺者本身阴液不足,虚火内生,空腹喝姜粉后,如同火上浇油,会使虚火更旺,导致咽干口燥、失眠等症状加剧。 即使是适合空腹喝姜粉的脾胃虚寒人群,也需注意饮用量。过量饮用姜粉,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脘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姜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即便其能温煦脾胃,但过量时也会对胃肠黏膜产生过度刺激,就像再好的药物也不能过量服用一样。 姜粉能否空腹喝因人而异,在决定空腹饮用姜粉之前,务必先了解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以确保饮用安全且有效。 喝姜粉的注意事项 1、饮用量控制: 无论何种体质,饮用姜粉都要控制量。即使是适合的人群,过量饮用也易刺激胃肠道,引发胃脘不适、恶心等症状。一般建议每次用量不宜过多,以少量多次为宜; 2、饮用时间: 除考虑是否空腹外,还要注意饮用时间。晚上不宜大量饮用姜粉,中医有“晚上吃姜,赛过砒霜”的说法,因晚上人体阳气收敛,此时大量饮用姜粉,可能扰乱人体阴阳平衡; 3、搭配选择: 饮用姜粉时,注意搭配。避免与过于寒凉的食物或饮品同时食用,以免寒热相抵,影响姜粉功效;也不宜与辛辣、油腻食物一同食用,防止加重胃肠负担。
980
18
2025-04-27
胃热会导致手脚心发热吗
张然
副主任医师
脾胃肝胆病科
胃热可能会导致手脚心发热,但是手脚心发热并非完全由胃热导致。胃热炽盛时,胃的腐熟功能亢进,就如同胃里燃起了一把大火,过度消耗人体的阴液。 中医讲阴阳相互制约、相互平衡,阴液被大量损耗,无法制约阳气,阳气相对偏盛,就会产生虚热之象。而手脚心作为人体经络气血汇聚之处,对体内阴阳失衡的变化较为敏感,所以当体内有虚热时,就容易在手脚心表现出明显的发热症状。 从经络学说来看,足阳明胃经贯穿人体下肢,与足部紧密相连。当胃热炽盛时,胃经的气血也会受到影响,经气循行不畅,热邪顺着经络传导至足部,导致脚心发热。 同时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相互交接,胃经与心经、小肠经等经络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胃热通过经络的传导,也会影响到手部经络的气血运行,进而引起手心发热。 此外,胃热还会影响人体的整体气机运行。正常情况下,人体气机升降有序,脾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胃热炽盛时,脾胃气机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体内的气、血、津液运行紊乱。这种紊乱进一步加重了体内的热象,使得虚热更易在手脚心等部位表现出来。 其他因素如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等也可能引发手脚心发热。如果是胃热引起的手脚心发热,通常还会伴有一系列胃热的典型症状,需要综合判断。通过对这些症状的综合分析,中医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胃热还有哪些症状 1、胃脘灼痛: 胃热炽盛,热邪灼伤胃腑脉络,导致胃脘部出现灼热疼痛之感。这种疼痛较为剧烈,常伴有胀满不适,按压时疼痛可能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 2、口臭: 胃热时,胃中食物腐熟过度,产生的浊气上逆,通过口腔排出,从而导致口臭。这种口臭气味浓烈,多为酸腐味,与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的口臭有所不同,根源在于胃热引起的脾胃运化失常; 3、牙龈肿痛: 足阳明胃经循行经过牙龈,胃热炽盛时,热邪顺着经络上炎至牙龈,导致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牙龈出血、溃烂等情况,影响口腔健康和正常进食。
956
95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