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科科室相关科普
骨髓穿刺做一次要8000元吗?医生说出真相!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关于骨髓穿刺的价格,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说做一次要8000元,而有些人却说不用这么贵,那到底该听谁的呢? ❓什么是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也就是骨髓活检,是通过在髂骨、胸骨或腰椎等部位用穿刺针取出一点点骨髓组织来检查的方法。这种检查对于诊断血液病、癌症骨髓转移等情况至关重要。 ❓骨髓穿刺做一次要8000元吗? 关于价格,实际上骨髓穿刺的费用并不是固定的,一般是在300-800元不等,这得看患者的病情、检查的具体项目、在哪儿做,以及医院的级别。而传闻中的8000元,显然远远超出了这一常见价格区间。 💡如果需要做特别的染色、基因检测等,费用自然会高一些。而且不同医院的价格策略不同,特别是一些私立医院,价格可能会更高。 骨髓穿刺作为一种有创操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在检查前,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做了骨髓穿刺检查后的注意事项(详见图片)。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不妨点个赞并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
991
2024-06-20
发烧多久就怀疑白血病?真相揭秘!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发烧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了,但是很多人容易因为恐慌而将发烧联想到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白血病。 但实际上,发烧的时间长短与白血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发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炎性反应等,因此不能仅凭发热的时间长短就轻易怀疑白血病。 😷然而,如果在使用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物后,发烧情况仍持续不退,或者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出血、乏力、出现不明原因的肿物等,那么就需要警惕白血病的可能性。这时,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尽量降低白血病的发生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和均衡的营养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粗粮等。同时,适度运动也很重要,每周坚持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染发剂、汽油等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时间接触,记得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新房入住要谨慎:在装修时选择环保、无害的装修材料。新房入住前,先进行通风2-3个月,以减少接触到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 🌈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发烧这一症状,别自己东想西想的,也别自己随便用药,记得先看看医生再说。另外关于白血病可能还有很多人有疑问,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看看上图。希望这些知识点对大家有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383
2024-06-20
白血病低热有规律可循,带你轻松应对!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说到白血病,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高烧不退、面色苍白这些明显的症状,其实在白血病早期,低热也可能是它的一个“小信号”。 👉白血病低热规律 🎈波动小:一般波动在37.5℃-38℃之间,不会像感冒那样高烧不退。 🎈持续时间长: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星期,甚至是好几个月,一般靠自己很难消退。 🎈伴有其他症状:可能还会伴随有身体没有力气、贫血啥的。 ❓如何应对白血病早期的低热 📍多喝水 建议每天至少喝够8杯水,大约2000毫升。水温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适中就好。如果体重比较重,可以适当多喝一些! 📍物理降温 可以用冷水浸湿毛巾,轻轻敷在额头上,每隔几分钟更换一次。如果有退热贴的话,也可以用退热贴敷在额头,帮助身体散热。 📍生活护理 不要把门窗都关着,得让空气流通起来,开窗户通风。吃的方面也得注意,得选那些清淡、好消化的东西,比如小米粥、蒸蛋羹、绿叶蔬菜这些。那些辣的、油腻的食物,比如辣椒、炸鸡之类的,就先别碰,这些都太刺激。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你们对于白血病还有什么疑问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725
2024-06-20
揭秘:蚕豆病与O型血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有人说蚕豆病和O型血有关,但从专业角度告诉大家,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蚕豆病和O型血之间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蚕豆病又称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它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当我们缺乏这种特定的酶时,摄入蚕豆或蚕豆制品后,可能会引发溶血性贫血,出现头晕、厌食、恶心、黄疸等不适现象。这个病主要通过X染色体遗传,因此男性得病的概率会高于女性。 🩸而这个O型血,它是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特点是红细胞上没有A抗原和B抗原,而血浆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O型血的遗传与蚕豆病是不同的,它主要受ABO血型基因的控制。因此虽然蚕豆病和O型血都与基因有关,但它们的遗传方式和涉及的基因是不同的。 🌺蚕豆病主要与X染色体上的G6PD基因有关,而O型血则与ABO血型基因有关。因此,一个人是否患有蚕豆病,与它是不是O型血没有直接关系。蚕豆病患者可以是任何血型,O型血的人不一定会患有蚕豆病。 📌对于蚕豆病的话,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具体有哪些治疗方法我放在图片中了,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说的东西,如果还有啥不懂,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哦~
350
2024-06-20
贫血是什么意思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值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贫血会使患者出现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症状,建议及时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 1、贫血定义: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容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容量比较难以测定,通常贫血的定义是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2、贫血原因: 包括缺铁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其他继发性贫血等,比如长期饮用咖啡或茶等使身体对于铁元素的吸收出现障碍,导致人体血液合成功能下降,出现血液减少等情况,白血病以及外伤大量出血的患者也可能因正常红细胞减少、出血量增加出现贫血。 3、贫血分级: 采用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儿童不分性别,3-6岁儿童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轻度贫血指90g/L≤血红蛋白<110g/L,中度贫血指60g/L≤血红蛋白<90g/L,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60g/L。 4、贫血症状以及治疗: 当确诊为贫血后,患者会因体内的血液含量减少,导致氧气也减少,从而使脑部神经以及前庭神经受到影响,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疲劳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昏迷的危险。同时,贫血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心肺供血不足,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情况。建议及时遵医嘱进行治疗,如服用硫酸亚铁片、维生素B12片、叶酸片等药物,也可适当吃猪肝、鸭血等食物,补充铁元素。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头晕等情况,并且经常面色苍白时,考虑是贫血导致的症状。此时,建议前往医院血液科就诊,在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外周血涂片检查、骨髓检查等项目后,明确具体原因并及时治疗。
4296
189
2024-06-20
卟啉症症状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卟啉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可分为皮肤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卟啉症是由于血红素合成过程中所需酶缺乏,引发卟啉代谢障碍,导致的一组先天性或获得性代谢性疾病。 一、皮肤症状: 1、皮肤溃烂: 卟啉症患者皮肤在日光照射下,体内卟啉遇到阳光,会变成一种氧自由基类物质,从而破坏细胞、损伤组织,表现在皮肤上常出现溃烂、水肿、红斑等症状,并伴有疼痛、烧灼感。 2、水疱: 主要表现在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混合型卟啉症、遗传性卟啉症等几种类型的卟啉症中,患者多在日光暴露区的表皮形成表皮下水疱,疱内一般含有浆液或血液,水疱破裂后结痂可进展为瘢痕、畸形。 3、其他症状: 卟啉症患者的皮肤在日光暴露后数分钟内,可以出现皮肤针刺感、烧灼感和显著疼痛,症状可能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主要表现在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中,与其他类型的卟啉症相比很少出现明显水疱。 二、消化系统症状: 卟啉症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较常见,卟啉症患者因代谢障碍导致的腹痛,常呈重度、持续性的绞痛,或伴有痛性痉挛,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表现,疼痛定位较模糊,发作持续时间不定。 三、神经系统症状: 卟啉症患者也可以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如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低或异常,严重时可出现松弛型瘫痪、手足下垂症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中枢神经病变,可能引起癫痫发作、四肢瘫痪等。另外,如果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系统病变时,卟啉症患者可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躁动、震颤等表现,而且损害到膀胱神经时可能引起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比如抑郁、躁狂、失眠、焦虑、幻觉等表现。 四、其他症状: 另外,卟啉症患者可并发如结膜炎、角膜炎及虹膜炎等眼部损害,主要表现为眼部畏光、疼痛等不适感。如果累及膀胱可能出现棕红色尿液,多出现在急性发作期间出现,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还可能导致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 卟啉症患者需要及时去血液内科就诊,进行尿粪卟啉检测、组织病理检测等,可以遵医嘱进行治疗,在生活中注意尽量避免日晒,防止病情加重。
4888
249
2024-06-20
贫血会导致血小板升高吗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是否会导致血小板升高,应根据具体贫血种类而定。如果出现贫血,应及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和治疗。 一、不会导致血小板升高的贫血: 主要是巨幼细胞贫血,此类贫血是DNA合成障碍导致血红细胞巨幼变引起的疾病,多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情况,患者会出现食欲缺乏、腹胀等症状。通常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维生素B12片、叶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升高的贫血: 1、缺铁性贫血: 此时是因机体骨髓造血功能不足导致的红细胞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现象。而自身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增生性和代偿性,患病后也会容易引起血容量减少,刺激血小板,导致血小板代偿性升高。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贫血的药物,如富马酸亚铁胶囊、硫酸亚铁糖浆等。 2、溶血性贫血: 当血细胞被破坏时,血小板就会减少,但体内有负反馈机制,所以也会出现血小板代偿性升高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进行输血治疗。 3、其他: 外伤出血、手术出血以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等疾病,均会影响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代偿性升高。 出现血小板升高的情况时,应及时到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具体情况后通过输血、服用抗贫血药,以及食用猪肝、牛肉、菠菜等食物进行辅助补血调理。
4600
178
2024-06-20
抽血后淤青变紫怎么办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抽血后淤青变紫与抽血后按压不当、血管弹性差等原因有关,小面积损伤一般无需处理,大面积损伤则可以采取热敷、硫酸镁湿敷、按摩等措施,促使淤青消散。 一、小面积淤青变紫: 患者血管弹性较差、凝血功能差或是未能及时按压、按压时间不足等,可导致血液渗出到组织间,出现抽血部位淤青、变紫,有疼痛感、按压痛等,不予处理也可以逐渐好转,淤青会自行消失,不用太过于担心。 二、大面积淤青变紫: 1、热敷: 如果患者淤青、变紫的范围远超抽血部位,疼痛等不适症状也较为明显,可以用热毛巾、热水袋等敷于局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淤青消退。 2、硫酸镁湿敷: 硫酸镁经水溶解后形成高渗性溶液,在患处湿敷后可以促使局部皮肤水分流失,从而达到消除肿胀的作用,对改善淤青、变紫也有帮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长期使用。 3、按摩: 抽血后出现淤青、变紫情况的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消肿止痛酊、祛伤消肿酊等药物,可以活血化瘀,促使损伤修复。用药时可由医生指导进行按摩、揉捏,促使药物成分吸收,促进药效发挥。 4、口服药物: 如果是因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淤青,可以咨询血液内科医生建议,口服芦丁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以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皮肤、黏膜下出血。 抽血一般可以到普通外科、血液内科等科室完成,抽血后需用棉签轻轻按压3-5分钟,防止出现淤青。已经出现的需做好抽血部位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
4778
37
2024-06-20
过敏性紫癜不能吃什么
蒋玲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过敏性紫癜患者不能吃易致敏、油腻及刺激性食物,还需注意避免盲目吃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或使症状反复发作。 一、不能吃的食物: 1、易致敏食物: 过敏性紫癜患者摄入致敏物质时,会引发机体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异常,会有血液外渗、紫癜、黏膜出血等,需避免吃海鲜、牛奶、螃蟹、虾、芒果、菠萝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可能会加重过敏反应,不利于病情控制。 2、油腻性食物: 过敏性紫癜患者不能吃油腻食物,如肥猪肉、肥羊肉、炸鸡等,机体摄入过量脂肪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机体消化、吸收功能,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 3、刺激性食物: 过敏性紫癜患者不能吃刺激性食物,如生蒜、生葱、辣椒、芥末、浓茶、咖啡、冰激凌等,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加重过敏性紫癜患者皮肤损害,甚至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二、需谨慎使用的药物: 过敏性紫癜患者需谨慎使用药物,严格按剂量、按疗程使用,如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对胃肠黏膜产生刺激,加重消化道症状。如果随意应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可能影响体内细菌分布,甚至出现菌群失调,以及机体出现耐药性等,也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过敏性紫癜患者需到血液内科就诊,遵医嘱应用环磷酰胺片、盐酸西替利嗪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避免病情持续进展。日常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豆制品、奶制品等,并坚持每天运动,防止外伤、撞击等。
3808
246
2024-06-20
孩子晚上睡觉体温35度6是白血病吗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孩子晚上睡觉体温35.6℃大多数并不是白血病,白血病一般会导致孩子身体出现体温升高,并不会引起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但也需要家长引起重视,积极寻找诱因。 孩子身体的正常体温应在36.0-37.3℃,夜间由于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身体血液循环减慢,加上环境温度比较低,可能导致孩子体温偏低于正常范围,出现35.6℃的情况。另外,还可能是身体受凉,或是身体发烧期间使用退烧药物或是物理降温导致体温严重偏低引起的,还可能是此前大量失血导致的,多数并不是白血病。 白血病会导致身体出现骨髓抑制,并引起血小板减少,容易使孩子出现低烧或者引起高热不退,以及反复性发烧等多种异常症状,很少会出现体温35.6℃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出现白血病,还有利于病因查找和治疗。 平时要加强孩子身体营养的补充,同时要多锻炼身体,如跑步、跳绳等,有利于帮助调整和改善身体状态,对孩子身体健康有较大好处,还可以降低孩子身体感染疾病的风险。要加强身体的保暖措施,以免着凉引起体温异常或是其他不良反应。
4134
114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