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红的科普
心血管疾病注意事项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冠心病,这一类疾病需注意:1、不能吃的太咸;2、低脂饮食,肥肉、五花肉、黄豆炖猪脚、鱿鱼、动物内脏要尽量少吃;油尽量用植物油,比如花生油、橄榄油。此外,还要适当的运动,像老年人建议轻运动,包括散步、打太极拳,每天1小时分次进行,根据个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3、需注意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4、有冠心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降低心梗的风险。此外,如果平常有心绞痛的发生,注意身上要备速效救心丸或者硝酸甘油,有心绞痛发生时,注意休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者硝酸甘油;如果频发心绞痛,及时就医。
11.57万
413
2018-10-25
引起高血压原因有哪些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 1、遗传因素:如果家人有高血压,要小心,得高血压的几率要比一般人高,建议40岁以后定期监测血压; 2、环境因素:跟饮食有关系,高盐的人容易得高血压,低钾或者低钙的患者容易得高血压,最主要是高盐饮食; 3、肥胖:肥胖的患者比一般人要容易得高血压; 4、精神应激:城市的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容易得高血压,从事精神压力比较大工作的人,脾气比较急躁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高血压; 5、吸烟:吸烟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得高血压的几率要高得多; 6、喝酒:喝酒得高血压几率也较高; 7、打鼾:如果经常打鼾,要到医院做呼吸睡眠监测,看有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有,需及时治疗,因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容易诱发高血压。
15.04万
450
2018-10-25
高血压要注意什么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管住嘴,迈开腿:1、饮食不能吃得太咸;2、要低脂饮食:包括肥肉、五花肉、黄豆炖猪脚、鱿鱼或者肝、肾、脑等动物内脏一定要少吃,尽量用植物油;3、适当补充钙和钾:有研究表明,补充钙和钾对高血压有好处。每天蔬菜吃400-500g,牛奶500ml就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4、肥胖者一定要注意减肥;5、戒烟、酒:慢慢的把烟、酒要戒掉;6、适当运动:像老年人建议轻运动,包括散步、打太极拳,每天大概1小时分次进行,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和病情适当增减。
19.83万
429
2018-10-25
高血压不能吃什么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一般正常人血压是120/70mmHg以下,收缩压在120-140mmHg之间,舒张压在70-90mmHg之间,是属于正常高值,这个时候通过适当的运动,控制饮食调整。如果是长期的非同日连续两次以上,平静测血压情况下,都超过140/90mmHg,要适当的吃药,把血压控制好。高血压主要不能吃的太咸,要控制钠盐的摄入。不能吃的太油腻,包括肥肉、五花肉、黄豆炖猪脚、鱿鱼和肝、肾、脑这些动物内脏。尽量用植物油,比如花生油、茶油;可以适当补充钾和钙,吃蔬菜400-500g,牛奶500ml就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抽烟、喝酒的患者要注意戒烟、戒酒。肥胖的要注意减肥,通过适当的运动,每天吃完饭以后休息半小时,散步半小时以上,脂肪就开始溶解,可以慢慢控制体重。
16.95万
275
2018-10-25
正常人的血糖值是多少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正常人的血糖值,空腹血糖是3.9-6.0mmol/L,如果是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是小于7.7mmol/L。但是要注意糖尿病前期的概念,如果空腹血糖是6.1-6.9mmol/L之间,叫空腹血糖受损。 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11.0mmol/L,叫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叫糖调节受损,也叫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虽然没有构成糖尿病,但容易得糖尿病,要注意少吃甜的,少吃糖,定期监测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反复监测均如此,要及时就医。 医院会正规的做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明确到底是否有糖尿病。如果有糖尿病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糖尿病是一个累及全身多器官的疾病。
10.45万
124
2018-10-25
容易得糖尿病的原因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糖尿病有遗传因素,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糖尿病,得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五倍以上,超过40岁以上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另外,肥胖的患者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喝酒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喝酒容易损伤胰岛,而胰岛是身体的降糖器官,当人体吃糖后,胰岛可以反射性地分泌胰岛素降糖,应尽量戒酒;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降糖器官胰岛慢慢的老化,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需注意定期监测血糖。此外,一过性高血糖,比如重症的感染、哮喘使用激素会引起一过性血糖升高,但随着感染的恢复和激素的停止使用,会慢慢恢复正常。
10.24万
406
2018-10-25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糖尿病是危及全身的疾病。首先糖尿病最常见的是引起血管的并发症,累及大血管会导致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出现相关症状,也容易累及微血管;糖尿病容易累及肾脏,也会出现相关的症状;糖尿病容易引起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症状是视物模糊,严重的会导致视网膜脱离而引起失明,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到一年要做眼底荧光造影,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糖尿病会出现心脏损害,可以出现心衰引起出气不均或者血压下降、休克,甚至猝死;糖尿病可以引起神经病变,很多糖尿病患者会觉得自己肢体乏力、麻木,实际上已经出现神经病变,要注意及时就诊,适当的营养神经,重点是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足,平常洗澡或者泡脚,水一定不能太烫,如果烫伤,伤口不容易好,严重的甚至会截肢。糖尿病足因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溃疡,甚至截肢,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14.93万
76
2018-10-25
血糖偏高应注意什么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血糖升高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指征。空腹血糖如果是在6.1-6.9mmol/L之间叫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血糖7.8-11.0mmol/L,叫糖耐量减低,这两种都是糖调节受损,也叫糖尿病前期,容易得糖尿病,要注意饮食。糖尿病饮食,不能吃甜的,不能吃糖,稀饭要少吃。因为淀粉类的都是糖,比较容易吸收,吃完后可以引起一过性高血糖,所以淀粉类的要少吃,包括米饭、稀饭、面条、包子、馒头、淮山、土豆、红薯都是淀粉类的东西。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推荐每一餐先吃一大碗蔬菜,半饱以再适当吃点瘦肉、鸡蛋、鱼、牛奶等低脂高蛋白的东西,最后吃一小碗饭,这样可以不饿,又可以适当的把血糖降低。此外,可适当运动,糖尿病患者推荐吃完饭以后休息半个小时去散步,运动量不要太大,时间不宜过长,运动会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9.32万
368
2018-10-25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心肌供血不足是心脏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粥样硬化通俗点是血管有垃圾,血脂沉积在血管上,刚开始是脂质点,慢慢地形成脂质条纹,再变成粥样斑块或者纤维斑块,相当于水管生锈,整个血管狭窄,容易供血不足,造成心肌供血不足。 心肌供血不足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出气不匀,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的时候出现,严重的患者休息时也会出现。胸痛主要表现为胸骨中上段的后面或者心前区出现石头样的压榨痛或者闷痛。
8.46万
171
2018-10-25
动脉硬化怎么办
李秋红
副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动脉硬化,是血管有垃圾了,常见于肥胖的患者,需减肥。首先需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是指低盐,盐不能多吃;低脂、低胆固醇,肥肉、肝脏、肾脏等动物内脏尽量少吃;油尽量是植物油;戒烟、戒酒。迈开腿指适当运动,老年人主张不要剧烈的运动,建议散步或者打太极拳等轻运动,每天1小时分次进行。如果动脉硬化很严重,又形成斑块,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主张用调脂药,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稳定斑块。调脂的药一般是用阿托伐他汀或者是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用药之前需注意查肝肾功能、心肌酶,具体需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执行。
16.54万
201
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