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科室相关科普
血小板压积0.29%正常吗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当血小板压积达到0.29%时,通常被认为偏高,不正常,需要引起注意。具体可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血小板压积是血液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血小板在血液中的平均体积和数量的乘积。血小板压积的正常范围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略有不同,男性正常范围应处于0.108%-0.272%,而女性正常范围应处于0.114%-0.282%。 血小板压积偏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引起,比如剧烈运动后或者喝水过少,这些情况下,血小板压积的数值可能会暂时升高。 另一方面,血小板压积偏高也可能是由病理性因素造成的,比如腹泻、呕吐导致的脱水、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当血小板压积达到0.29%时,需要注意,如果是第一次检查发现血小板压积偏高,并且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则可以暂时观察,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复查。 如果在复查时血小板压积仍然偏高,或者出现了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乏力、出血等),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如果明确诊断为生理性因素引起,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避免剧烈运动、增加饮水量)来改善。如果是病理性因素造成,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比如输血等。
3658
2024-06-03
血浆跟血清的凝血因子区别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浆和血清凝血因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分、凝血功能、钙离子浓度、形成过程、生理作用等方面。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1、成分 血浆中包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组织因子等,这些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血清,由于是在血液凝固后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其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各种凝血因子已经被消耗或转化,因此血清中不再含有这些凝血因子; 2、凝血功能 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具有凝血功能,能够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与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填塞血管上的漏口,形成血栓以止血。而血清由于已经去除了这些凝血因子,因此失去了凝血功能; 3、钙离子浓度 在凝血过程中,钙离子也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钙离子参与体内凝血的过程,在凝血过程中被大量消耗,因此血清中钙离子的浓度明显低于血浆; 4、形成过程 血浆是血液中去除各种细胞成分后剩余的液体,它包含了血液中的所有成分,包括凝血因子。而血清则是在血液凝固后,通过去除纤维蛋白原和各种凝血因子后形成的液体; 5、生理作用 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对于维护人体正常的止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血管受损时迅速形成血栓以防止血液流失。而血清则主要用于提供营养、运输物质等生理功能,不再具有凝血功能。 此外,由于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因此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的疾病,如血友病等。而血清则常用于检测各种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3342
2024-06-03
多发性骨髓瘤自体移植后能活多久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多发性骨髓瘤自体移植后能活多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如果恢复良好可以存活3-10年,而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控制不佳,可能存活时间不到1年。 1、3-10年 如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自体移植后恢复良好,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排异反应,患者的存活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在成功进行自体移植后,一些患者可能能够存活3年甚至更长时间,甚至有些人可能达到10年的生存期。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治疗前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移植后的护理和治疗情况; 2、不到1年 如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自体移植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排异反应,或者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存活时间可能会相对较短。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但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和不可预测性,很多患者可能只能在移植后存活不到1年的时间。 多发性骨髓瘤自体移植后的存活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并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延长生存时间有一定的帮助。
3454
2024-06-03
AB血型的七大好处是什么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不存在AB血型七大好处这样的绝对说法,不同的血型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好坏差异。AB血型的人虽然可能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理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具有绝对的七大好处。如果出现任何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而不是仅仅依据血型来作出判断。 AB血型的人红细胞上同时拥有A抗原和B抗原,在输血时具有独特的地位。由于红细胞表面同时存在两种抗原,既不会形成A抗体也不会形成B抗体。在输血时,AB型血被称为万能受血者,因为可以接受A型、B型、AB型和O型血的输血,但只能向同为AB型血的人输血。 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AB血型的人具有七个明显的优势或好处,这种说法的流传,往往是由于人们对血型特性的误解和过度解读。血型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健康、性格或其他特质的唯一因素。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不应该过分强调血型的作用,而是应该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应该保持理性、科学的态度,不要盲目相信血型与健康、人体特质等之间的简单关联。
4006
2024-06-03
白细胞过滤输血器有用吗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细胞过滤输血器有用,通常可帮助过滤白细胞、预防输血反应、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提高输血效果。输血过程中若出现机体不适,如寒战等,需及时告知医生。 1、过滤白细胞 血液中的白细胞可能携带病毒和细菌,是一些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媒介物。白细胞过滤输血器可以帮助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从而降低因白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和感染风险; 2、预防输血反应 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多种输血反应。使用白细胞过滤输血器可以帮助降低这些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3、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白细胞是携带病毒最多的血细胞,可以传播如巨细胞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通过过滤掉白细胞,可以减少这些病毒的传播风险,保护受血者的健康; 4、提高输血效果 去除白细胞还可以防止白细胞对红细胞寿命的缩短作用,从而提高输血的效果。此外白细胞过滤还可以预防HLA的同种免疫,避免输血后出现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使用白细胞过滤输血器可以在保证输血治疗效果的同时,帮助防止白细胞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580
2024-05-31
血小板比正常值高20多正常吗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检查发现血小板比正常值高出了20多不正常。虽然血小板数量的轻微升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比如由于运动、饮食或环境因素导致的一过性升高,但持续高于正常值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在受伤时迅速聚集到伤口处,形成血凝块,从而帮助止血。对于成年人来说,血小板的正常数量范围通常在100-300×10^9/L之间。 血小板数量异常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炎症、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在某些情况下,血小板数量的增加可能是身体对某种疾病或状况的应激反应。过高的血小板数量也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需要引起警惕。 当发现血小板数量比正常值高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进行血液涂片、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血小板数量异常的原因。 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向医生咨询,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注重日常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
4766
2024-05-31
打完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出血正常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打完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出血并不是正常现象。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也称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能够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白细胞的药物。 它主要用于治疗因化疗或放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或用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但是注射这种药物后出血并非其预期效果,如果出现出血情况,需要仔细分析原因。 虽然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本身通常不会导致出血,但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是多种多样。有些人可能因为对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出现局部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伴有出血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咨询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如果在使用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后出现出血情况,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原因。例如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导致出血的疾病或状况,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而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妇科问题也可能导致阴道出血,这需要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注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肿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这些副作用虽然不会直接导致出血,但也可能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这种药物时,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
4108
2024-05-31
输液不干净多久排除败血症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输液不干净引发败血症的排除时间并非固定,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病原体的种类、毒力、数量以及患者的免疫力等,大多数患者可能在5-7天后可排除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从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如果输液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确实存在引发败血症的风险。但是具体到排除败血症的时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在输液后5-7天内没有出现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败血症的典型症状,可以初步排除败血症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败血症的潜伏期可能较长。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败血症,需要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因此,预防总是优于治疗,确保医疗操作的清洁和安全至关重要。在进行输液等医疗操作时,务必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降低感染风险。患者也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
3102
2024-05-31
淋巴细胞74.7高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淋巴细胞74.7应该是指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74.7%,属于偏高的情况。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由淋巴器官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 在正常情况下,成人的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一般是在20%-40%,儿童是40%-60%,因此,淋巴细胞74.7%显然是高于正常范围的。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意味着身体存在某些异常。常见的导致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感染性疾病,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这些疾病会刺激淋巴系统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来对抗病原体。此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也会导致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 除了疾病因素,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还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例如,儿童期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普遍高于成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不会高至74.7%。 成人如果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持续偏高,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情况时,应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634
2024-05-3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存活率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即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患者的存活率相对较高,根据临床数据,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90%,显示出相对较好的预后。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又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但是其存活率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存活率很重要。在白血病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就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确诊可以更早地开始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存率,其5年生存率可高达90%左右。 但是如果发现的时间比较晚,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病情控制不理想,可能存活率会大大降低,5年生存率可能就只有60%左右。 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会影响患者的存活率,目前针对M2型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等。其中化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药物杀死或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放疗则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局部控制。对于高危患者或复发难治的患者,骨髓移植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这些治疗方法都大大提高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患者的存活率。 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多听音乐、看书、玩游戏等,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天11点之前睡觉,多吃菠菜、猕猴桃等蔬果,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278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