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动脉血管流动的是什么血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大部分动脉血管流动的是动脉血,是在体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部分动脉血管流的是静脉血,如肺动脉。 左心室作为心脏的主要泵血器官,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入主动脉,随后通过各级动脉分支输送到全身,在肺部,静脉血经过气体交换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被排出,从而形成了动脉血。动脉血中含有大量的氧气,以满足全身组织和器官对氧气的需求,而且,由于含有较多的氧气,动脉血呈现鲜红色。 但在肺循环当中,经过血液循环后,动脉血会释放氧气,带走二氧化碳,然后经过毛细血管进入静脉,则会变成二氧化碳含量高、含氧量较低的静脉血,因此,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动脉血中含有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全身组织和器官的正常代谢需求。同时,动脉血在循环过程中,通过调节血流量和流速,帮助维持体温的稳定。而且动脉血在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带走了全身组织和器官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等。 动脉血管是输送动脉血的管道,其能够承受较高的血压和血流速度。动脉血管与左心室相连,左心室泵出的血液直接进入动脉血管,形成动脉血流。同时,动脉血管的分支将动脉血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实现血液循环。
1059
2024-06-19
解密!左侧太阳穴血管一跳一跳的真相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左侧太阳穴的血管时不时就一跳一跳的,像是有只小鼓在你脑袋里敲个不停,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这种左侧太阳穴血管一跳一跳的现象,其实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压力和焦虑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常见因素,当人们处于紧张、焦虑或压力较大的状态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这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和扩张,从而引起太阳穴血管的跳动。 🟩疲劳和缺乏睡眠也可能是原因之一,长期的疲劳和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包括血管的调节。 🟦饮食因素也不能忽视,摄入过多的咖啡或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血管,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疾病因素,比如高血压、偏头痛等,同样可能会有这种表现。 ⚠️要是你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平时可以这样调养! 🔴 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 减轻压力: 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运动、冥想、阅读等。可以每天晚饭后散步半小时,或者睡前进行冥想,放空一下大脑。 🟢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疾病。建议大家有条件的话每半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没时间的话,至少每年要去一次医院做检查。 🔵注意观察: 如果血管跳动的症状持续或加重,甚至出现头晕、眼花等不舒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左侧太阳穴血管一跳一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那就得及时就医!大家还有关于健康方面的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评论哦!
681
2024-06-19
颈动脉CTA是什么检查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动脉CTA即颈动脉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性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用于评估颈动脉狭窄、检测颈动脉斑块、筛查颈动脉疾病,以及进行术前评估、监测治疗效果。 1、评估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CT血管造影能够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位置,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于狭窄程度超过70%且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2、检测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CT血管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内的斑块情况,包括斑块的大小、位置和稳定性等,对于预防颈动脉斑块脱落导致的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3、筛查颈动脉疾病: 对于存在颈动脉疾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患者,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作为筛查手段,及早发现潜在的颈动脉病变。 4、术前评估: 对于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手术的患者,颈动脉CT血管造影能够提供详细的术前评估信息。医生可以根据CTA图像制定更精确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5、监测治疗效果: 颈动脉CT血管造影还可以用于监测颈动脉疾病的治疗效果,例如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医生可以通过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的位置、形态和通畅性,以及支架周围是否存在再狭窄等情况,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颈动脉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性、准确性高、可靠性好等优点,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了解颈动脉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患者也需注意在检查前的准备和检查后的护理,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1241
2024-06-19
颈静脉搏动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静脉搏动的临床意义,包括评估右心功能、诊断心包积液、判断血容量状态,以及评估血管张力、预测休克风险等,若患者存在疑问,则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 1、评估右心功能: 颈静脉搏动可以直接反映右心室的充盈情况和压力变化,当右心室压力升高时,颈静脉搏动明显增强,提示可能存在右心功能不全或右心衰竭的情况。 2、诊断心包积液: 发生心包积液时心脏舒张受限,颈静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通过观察颈静脉搏动的变化,有助于诊断心包积液及其严重程度。 3、判断血容量状态: 颈静脉搏动可以间接反映血容量的变化,当血容量减少时,颈静脉搏动减弱。反之,当血容量增多时,颈静脉搏动增强,对于判断患者的血容量状态、指导补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评估血管张力: 颈静脉搏动的强度和频率与血管张力密切相关,当血管张力降低时,颈静脉搏动减弱。反之,当血管张力升高时,颈静脉搏动增强。通过观察颈静脉搏动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估血管张力状态,为治疗提供依据。 5、预测休克风险: 在休克状态下,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颈静脉搏动往往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通过观察颈静脉搏动的变化,可以预测休克风险,为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还可以评估手术风险,颈静脉搏动作为临床上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通过对其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1126
2024-06-19
CDFI内见少许血流信号是什么意思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CDFI也就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见少许血流信号,也就是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到目标区域内存在少量的血流信号。此血流信号可能来自血管、血管丛或血流较丰富的组织。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见少许血流信号,确认了目标区域内存在血流,其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组织的活性、血供情况以及可能的功能状态。并且表明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不高,可能是血管分布较少或血流速度较慢所致。 但此情况并不代表没有病理意义,因为某些病变在初期或稳定期时,血流信号可能并不丰富。也有可能是孕囊、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导致的,需要到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由医生进行判断。 如果是孕囊引起的,则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果是甲状腺炎导致的,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头孢克肟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存在结节,还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且在恢复期间,需要注意保持患处的清洁,不要经常用手进行触摸,同时需要注意补充营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991
2024-06-19
动脉瘤栓塞后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动脉瘤栓塞后的病理改变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瘤壁的退行性变、新生血管与内膜生长,以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再灌注损伤与再狭窄,具体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 1、血栓形成: 栓塞后,动脉瘤内的血流被阻断,很快形成血栓。血栓的形成有助于隔绝动脉瘤与正常循环系统的联系,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2、动脉瘤壁的退行性变: 随着血栓的形成和动脉瘤内血流的减少,动脉瘤壁逐渐出现退行性变。此类变化表现为动脉壁变薄、弹性降低,以及可能出现钙化或纤维化。 3、新生血管与内膜生长: 在栓塞后的动脉瘤腔内,可能会出现新生血管和内膜生长。新生血管和内膜是动脉瘤自我修复的一种表现,但也可能导致动脉瘤的复发或再次扩张。 4、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栓塞后的动脉瘤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以及可能的全身性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5、再灌注损伤与再狭窄: 在部分情况下,动脉瘤栓塞后可能会出现再灌注损伤,即当血流重新进入动脉瘤时,可能对已经受损的动脉壁造成进一步伤害。此外,栓塞后的动脉瘤也可能出现再狭窄,即动脉瘤内的血流再次受限,影响治疗效果。 动脉瘤栓塞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干预手段,其目的在于阻断动脉瘤内的血流,防止其进一步扩张或破裂。术后建议患者遵医嘱按时进行复查,如出院后第7-10天时复诊,以明确是否存在引流液异常、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此后根据医生安排定期复查,直至一年复查CT检查,以便于了解自身情况。
639
2024-06-19
发现血栓的最佳时间是多久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发现血栓的最佳时间是在血栓形成后的早期阶段,尤其是血栓形成后的6-8小时。在此时间段内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具体可以咨询医生了解情况。 根据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从血栓形成到出现症状的时间考虑,血栓的最佳发现时间应在血栓形成后的早期阶段。具体而言,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等,可能在血栓形成后的1-2周内出现症状,如果此时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和引发严重并发症。 从治疗效果的角度考虑,血栓的最佳治疗时间应在血栓形成后的6-8小时之内。因为在此时间段内,血栓较为新鲜,与药物的作用效果良好,溶栓治疗的效果也最为显著。如果超过此时间窗口,血栓会逐渐机化,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部位的血栓和不同类型的血栓其发病时间和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脑部血管的血栓可能导致急性偏瘫或昏迷,而冠状动脉血栓则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甚至心脏骤停。因此,在发现血栓后,应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1208
2024-06-19
静脉曲张年轻人会得吗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年轻人可能会得静脉曲张,本病并非仅发生在老年人中。而年轻人之所以出现静脉曲张,与遗传、不良姿势、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也可能是受职业因素、肥胖的影响,需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并采取干预措施。 1、遗传: 静脉曲张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静脉曲张病史,年轻人患病的风险会增加。建议这类年轻人定期到医院体检,观察静脉情况。 2、不良姿势: 年轻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站立、久坐不动等,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因此,日常应保持正确姿势,每隔一段时间应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3、不良生活习惯: 如有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静脉曲张。年轻人平常应坚持运动,并注意规律用餐、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4、职业因素: 如教师、服务员等,多需要长时间站立,也容易诱发静脉曲张。这类年轻人应注意适当活动,每天下班后可适当按摩腿部、泡脚等。 5、肥胖: 肥胖人群体重过重,增加了下肢静脉的负担,容易导致静脉曲张。因此,应保持健康的体重,如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避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如果已经出现静脉曲张,应当积极就医,可遵循医生建议使用弹力袜、弹力绷带等,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时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以治疗疾病。
815
2024-06-19
皮肤下的血管很明显怎么回事,怎么办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皮肤下的血管很明显与皮肤菲薄、皮肤老化、荷尔蒙变化有关,也可能是存在皮肤炎症、静脉曲张等。建议患者到血管外科、皮肤科等科室就诊,注意皮肤护理,并遵医嘱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 1、皮肤菲薄: 部分人的皮肤天生较薄,皮下脂肪层也比较薄,血管更容易透过皮肤显现出来。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避免过度摩擦、抓挠即可。 2、皮肤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失去弹性,皮下脂肪减少,导致血管更容易在皮肤上显现出来,可有皮肤松弛、干燥等。日常需做好皮肤保湿、防晒,严重时还可以进行激光治疗。 3、荷尔蒙变化: 如处于孕期、青春期等,体内荷尔蒙发生变化,血管扩张和血液流量增加,从而使血管在皮肤上更加明显,或有面部潮红、皮肤油腻等。大多在度过青春期、孕期后,荷尔蒙逐渐恢复,血管也慢慢恢复正常。 4、皮肤炎症: 可能与慢性损伤、细菌感染等有关,炎症刺激而导致血管扩张、充血,可从皮肤上看到,多有红肿、瘙痒、刺痛等。患者可遵循医生建议外用红霉素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以减轻皮肤损伤。 5、静脉曲张: 与久站、长期卧床等有关,静脉曲张而导致皮肤下血管更加突出,严重时还会有疼痛、肿胀等。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弹力袜、弹力绷带等,或是进行静脉曲张剥离术,以治疗疾病。 此外,还可能是动脉硬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切勿过度刺激,定期到医院复查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并防止症状持续加重。
695
2024-06-19
静脉曲张长在什么部位
兰勇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静脉曲张可能长在下肢、精索、胃底、腹壁部位,对于患有静脉曲张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1、下肢: 是静脉曲张常见发病部位,好发于大腿和小腿的内侧及后侧。主要是由于下肢静脉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加上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受损,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形成静脉曲张。患者常表现为下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蜿蜒曲折,甚至形成团块状,站立时症状更为明显。 2、精索: 是男性特有的静脉曲张部位,主要发生在睾丸、附睾及阴囊等部位的静脉,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会导致精索静脉回流障碍,形成曲张。患者可能伴有阴囊坠胀感、隐痛等不适,久站或步行后症状加重。 3、胃底: 通常由于肝硬化、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等原因造成门静脉高压,导致胃底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形成曲张。这类静脉曲张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一旦破裂可能导致严重消化道出血。 4、腹壁: 相对较少见,通常与下肢静脉曲张等其他部位的静脉曲张并存,由于腹壁静脉与下肢静脉之间存在交通支,当下肢静脉发生曲张时,可能影响到腹壁静脉回流。静脉曲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戒烟限酒,还需要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锻炼。尤其是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的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姿势,适当活动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
823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