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垂体瘤吃溴隐亭能好吗
林国中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溴隐亭在医学上称为甲磺酸溴隐亭片,其是否能够治好垂体瘤并不固定,若为泌乳素型垂体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若为其他类型的垂体瘤可能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具体情况建议前往神经外科接受治疗。 甲磺酸溴隐亭片通过与垂体泌乳素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抑制泌乳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达到降低泌乳素水平的目的。对于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溴隐亭能够显著减轻症状,如闭经、泌乳等。 同时若为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其治疗效果尤为显著,泌乳素水平能够降至正常范围,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部分大腺瘤敏感的患者,肿瘤体积也能有所缩小。 虽然溴隐亭对泌乳素型垂体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并非所有垂体瘤都适用。对于非泌乳素型垂体瘤,溴隐亭的治疗效果有限。此外部分患者对溴隐亭不敏感,即使长期服用也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还需注意其治疗垂体瘤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以保持泌乳素水平的稳定,故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若甲磺酸溴隐亭片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以及肿瘤体积较大、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的患者,建议考虑采取垂体瘤切除术,以彻底切除肿瘤,解除压迫症状。
1171
2024-06-19
脑外伤后出现什么提示硬膜下血肿
林国中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脑外伤后若出现瞳孔改变、颅内压增高、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提示硬脑膜下血肿,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也可说明,建议前往神经外科,并配合医生治疗。 1、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等是硬膜下血肿常见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常表现为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以促进颅内压的降低。 2、瞳孔改变: 在病情进展迅速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瞳孔变大、变小或双侧瞳孔不等大的现象,建议密切监测其瞳孔变化,若出现瞳孔不等大或同时缩小,应立即就医。 3、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如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走路困难等,上述症状表明血肿对脑组织产生了压迫,建议卧床休息,以减轻自身的不适。 4、意识障碍: 根据血肿的严重程度,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于出现意识障碍的人群,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5、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精神迟钝等精神症状。对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需注意在病人出现脑外伤后,不可随意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120,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727
2024-06-19
神经母细胞肿瘤多大孩子会得
林国中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神经母细胞肿瘤即神经母细胞瘤,5岁以下的儿童是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段,具体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了解相关的情况。 神经母细胞瘤作为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多数儿童在0-5岁发病,而少数儿童则可能在5-10岁发病。此外,虽然成人也可能罹患神经母细胞瘤,但相对较为罕见,其发病高峰年龄通常位于20-40岁。 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腹膜后、纵膈及脊柱旁交感神经节等部位,其中75%的肿瘤位于腹膜后,特别是肾上腺最为常见。该肿瘤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出现转移,因此预后不佳。在临床表现上,神经母细胞瘤的症状多样,包括腹痛、腹胀、便秘、咳嗽、发热等,甚至可能出现巨大肿块压迫导致的局部压迫症状,如胸闷、气短等。 关于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有确切的定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物理因素、病毒感染和化学因素等都可能与其发病有关,例如神经性母细胞瘤可能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如果父母患有此病,子女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此外,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射线等物理因素,以及感染人类疱疹病毒等,也可能诱发神经母细胞瘤。 虽然神经母细胞瘤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但并非所有儿童都会罹患此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1195
2024-06-19
颅脑损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有哪些
林国中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常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以及情感与行为障碍、生活能力障碍,建议积极前往神经内科或者康复科就诊、治疗。 1、认知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可能导致患者在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中遇到困难。 2、运动功能障碍: 由于颅脑受到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肉无力、肢体僵硬、共济失调等,导致患者行走困难、握力减弱、平衡感丧失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语言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如果刺激语言中枢,还可能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包括失语、构音障碍、语言理解困难等,可能导致患者无法与其他人正常交流,造成沟通障碍。 4、情感与行为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情感与行为障碍,如果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抑郁等症状,可能导致患者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紧张,甚至影响社交能力。 5、生活能力障碍: 由于上述各种功能障碍的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能显著下降,可能需要依赖其他人的帮助完成日常活动,比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颅脑损伤后的功能障碍多种多样,应尽早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面对挑战,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78
2024-06-19
临床常见的脑疝有什么和什么
林国中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临床常见的脑疝种类较多,包括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小脑幕裂孔上疝以及蝶骨嵴疝,出现异常情况后建议积极前往神经外科就医完善检查,遵医嘱处理。 1、小脑幕裂孔疝: 也称为小脑幕孔疝,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脑疝,主要发生在幕上占位性病变时,比如额颞叶的肿瘤或血肿,导致颞叶内侧的海马回及钩回等结构疝入小脑幕裂孔。此时会对紧邻裂孔或通过裂孔的结构,比如大脑后动脉等造成挤压和移位。 2、枕骨大孔疝: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多由于后颅窝的占位病变引起,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小脑扁桃体及邻近的小脑组织会被推挤入椎管,造成枕骨大孔疝,导致早期呼吸抑制等严重症状,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3、大脑镰下疝: 称为扣带回疝,主要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的占位病变,此时同侧大脑半球的扣带回及邻近的额回会经过大脑镰游离缘移向对侧,压迫大脑前动脉及其分支,引起一系列症状。 4、小脑幕裂孔上疝: 主要由颅后窝的占位病变引起,当后颅窝的压力高于幕上时,小脑蚓部的上半部和小脑前叶会被推挤入小脑幕裂孔上方,压迫四叠体、大脑大静脉等结构。 5、蝶骨嵴疝: 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脑疝类型,主要是由于额叶后下部被推挤进入颅中窝,甚至挤入到眶上裂,突入到眶内所引起的。 脑疝是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1008
2024-06-19
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会自愈吗
林国中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发生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的病理状态,通常不会自愈,建议及时前往神经外科接受治疗,以促进恢复。 由于血液已经流入蛛网膜下腔,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不仅不会自然消退,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应立即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建议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出血原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减轻其不适。 发病初期,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加重出血,需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辣椒、生姜、麻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需注意,其预后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措施而异,病情较轻、治疗及时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而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因此,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1277
2024-06-19
脑出血会变成植物人吗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在临床上,若脑出血的患者出血量较少,如小于10ml,一般不会变成植物人。若脑出血的患者出血量较多,如大于30ml,则可能会变成植物人。 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性颅内出血,脑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烟雾病、脑动脉炎等,长期酗酒及体重超重的人群会增加患病风险,如果脑出血的患者病情较轻,比如脑内出血量较少,并未对于颅内组织的重要器官造成压迫,包括脑干等,也并未导致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伤,一般不会出现认知丧失及无意识活动等症状,通常不会变成植物人。 如果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比如脑内出血面积较大,对颅内的重要器官造成压迫,大脑皮层出现严重损伤,会使脑部无法支配人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使患者认知功能丧失,没有意识,不能执行指令,或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可能会形成植物人。 若出现脑出血的症状后,患者应及时前往急诊科或神经外科就诊,可以进行脑部CT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吸氧方式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在医生操作下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在日常生活中,建议高血压患者注意控制血压,按医嘱足疗程使用降压药,还应该戒烟限酒,一般可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
4304
405
2024-06-19
脑膜瘤是癌症吗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并不能说脑膜瘤一定是癌症,多数情况下脑膜瘤属于颅内的一种良性肿瘤,极少数情况下发生恶变,则属于癌症。建议脑膜瘤的患者尽早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脑膜瘤主要起源于脑膜以及脑膜间隙等部位,可能与遗传、电离辐射或者受到外伤等因素有关,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良性肿瘤,肿瘤内部并不存在细胞恶性增殖,因此,此种情况下并不是癌症。通常不会转移、扩散,若出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般不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影响,患者不必过于焦虑。 癌症一般是指恶性肿瘤,通常由细胞出现恶性增殖引起,少数情况下脑膜瘤可能为恶性,则属于癌症,可以通过病理活检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此种情况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脑膜瘤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且多数患者并无自觉不适症状,当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神经,进而引起头痛、恶心、复视、癫痫等不适症状。若存在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神经内科就诊,明确肿瘤的具体性质后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若为恶性,还需配合放化疗等辅助治疗,以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
4868
425
2024-06-19
脑袋上长了个硬包凸起会是肿瘤吗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脑袋上长了个硬包凸起可能是肿瘤,例如头皮纤维瘤、黑色素瘤、脂肪瘤、颅骨骨瘤等,也可能不是肿瘤,例如外伤、毛囊炎、皮脂腺囊肿等。 一、肿瘤: 1、头皮纤维瘤: 头皮纤维瘤是指生长在头皮下,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可能是雌激素分泌过多、外伤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皮下或头皮表面有逐渐增大的肿物,生长缓慢、质地较硬,当纤维瘤较大时,会侵犯皮下神经引起疼痛。建议患者早将肿物进行切除治疗,避免不良因素刺激,防止出现复发或恶变的可能。 2、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紫外线的照射、遗传基因缺陷等因素有关,会在皮肤表面出现黑色皮损,短时间内会出现明显的扩大、色素加深,然后逐渐会隆起,明显高出皮肤,形成结节。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后续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化疗、放疗等治疗。 3、脂肪瘤: 可能是由于先天遗传、慢性炎症、全身脂代谢异常等因素导致身体多发脂肪瘤,好发于背部、颈部、面部、头皮等处,为多个或单个皮下肿块,质地柔软,可以推动,可呈扁球状、分叶状或蒂状。若瘤体压迫神经,可以导致痛感、麻木感,通常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 4、颅骨骨瘤: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外伤有关,可以表现为头皮下的硬性包块,肿块与头皮无粘连、无压痛,如果颅腔、眼眶、鼻腔的颅骨骨瘤病灶对邻近的组织产生压迫,可以导致头痛、眼球运动障碍、鼻塞等情况。通常对于有症状的颅骨骨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二、不是肿瘤: 1、外伤: 在平时工作或生活中突发意外,导致头部受到磕碰或撞击等外伤,造成头部淤血堆积而出现血肿,可以表现为头皮有一个硬包,触碰时还伴有明显的疼痛感。如果出现头部受伤,建议去医院进行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片等。 2、毛囊炎: 头部是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部位,如果天气炎热出汗比较多,油脂、汗液分泌过盛,容易在头部滋生大量细菌,如果头皮清洁不干净或过度清洁,都可能会出现毛囊炎,炎症刺激会造成头部毛囊的充血、肿胀,一开始表现为红色丘疹、小水疱,之后发展成小脓包,并且可伴随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等表现。一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维A酸软胶囊、维胺酯胶囊、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不能自行用药,以免病情加重。 3、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因素有关,可造成皮疹分泌旺盛,皮脂腺导管堵塞,导致皮脂逐渐淤积而形成潴留性囊肿,好发于头面部,属于良性肿块,如果生长迅速,会压迫神经引起疼痛。患者应该在平时注意卫生。可在医生指导下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因此,如果想要确定是否是肿瘤所导致的情况,可以前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相关检查,例如组织病理检查、超声检查、皮肤镜检查等,以此明确性质。如果是肿瘤,建议放平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216
31
2024-06-19
脑震荡CT能查出来吗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脑震荡通过CT不能查出来,但是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能够确诊为脑震荡,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回家静养休息并配合医生口服药物治疗,多数即可完全恢复正常。 脑震荡属于一种轻度的脑损伤,表明颅内组织没有受到实质性损伤,但是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异常,在进行CT检查时,不会发现脑内组织存在损伤,没有任何阳性表现,与正常人的CT检查结果相同,因此通过CT检查并不能够完全确诊脑震荡。 但通过CT检查能够排除颅内其他表现,如颅内出血、颅内骨折等,想完全确诊脑震荡,还应结合临床表现,如脑震荡患者通常会出现轻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如果曾出现过颅脑强烈撞击,可确诊为脑震荡。 如果只是轻微脑震荡,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应当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多数能够自行恢复正常。如果脑震荡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还应当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如谷维素片、地西泮片等改善不适。
3692
287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