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科室相关科普
缝衣针扎进身体会乱跑吗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缝衣针扎进身体后,一般并不会在身体内部乱跑。缝衣针是一种尖锐的、细长的工具,通常用于缝制衣物。如果不慎将其扎入身体,可能会停留在扎入的部位,或者在周围的组织内有所移动,但这种移动是有限的,并不会像想象的那样在身体内部“乱跑”。 当缝衣针扎入身体时,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一般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会立即收缩,试图将针推出体外。如果针没有立即被推出,则可能会被周围的组织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小的包块或结节。这个包块或结节,在身体内通常会伴随着疼痛、肿胀等症状,并可能引起局部的感染或炎症。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缝衣针被扎入的位置靠近血管或神经等重要组织,可能会随着血液或神经的传导而有所移动。但是这种移动通常是沿着血管或神经的路径进行的,而不会随意移动,所以不要过度担心。 如果出现缝衣针扎入身体的情况,又一直出不来,无法在家中处理的时候,应及时到医院的急诊科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的处理,避免感染、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2453
2024-05-29
青海有高原反应吗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到青海可能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也称为高山病或高原病,是由于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青海,特别是省会西宁,以及其景点如青海湖、三江源等,都位于海拔较高的地区。当进入这些高海拔地区时,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低,身体需要适应新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如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而有的人则可能会症状严重。 为了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在前往高海拔地区之前,可以进行身体锻炼,包括跑步、游泳等,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也有助于减轻高原反应的症状。 此外,如果已经出现了高原反应的症状,可以采取缓解措施。如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遵医嘱服药布洛芬片缓解头痛,服用盐酸氯丙嗪片缓解呕吐等。
2115
2024-05-29
海拔4500米的死亡率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海拔4500米的死亡率并没有具体的研究数据,登山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尤其在攀登高海拔山峰时,风险与难度都会显著上升。当涉及到海拔4500米这样的高度时,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登山者的生命安全,但临床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死亡率数值来量化这种风险。 海拔4500米是一个相当高的高度,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高度已经足以引发高原反应,如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虽然看似普通,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妥善处理,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发展为高原肺水肿、高原脑病等严重病症,从而威胁登山者的生命安全。 除了高原反应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登山者在海拔4500米处面临生命危险。例如,恶劣的天气条件可能导致能见度降低、道路湿滑,增加滑倒和坠落的风险。 复杂的地理环境,可能包含陡峭的悬崖、深不见底的裂缝等危险区域。此外,登山者的体能状况、装备情况、应急处理能力等因素,也会影响在高海拔地区的生存能力。但这些情况都没有具体的死亡率数据,属于意外情况。 对于计划攀登海拔4500米山峰的登山者来说,充分了解高海拔登山的风险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应该提前进行身体检查和训练,准备好必要的装备和药品,并学习应对高原反应和其他紧急情况的方法。 同时,在攀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步伐和策略,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1935
2024-05-29
冰面救援的特点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冰面救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低温环境、冰层厚度不均、环境条件恶劣、救援技术要求高、救援难度大等方面。需避免盲目进行施救,以免危及自身生命安全。 1、低温环境 冰面救援通常发生在极寒的低温环境中,这不仅对遇险人员构成威胁,使其易冻伤甚至冻僵,也对救援人员构成严峻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救援人员需要穿着厚重的防寒服,同时保持身体的活动,以防救援服冻在冰面上; 2、冰层厚度不均 冰面的厚度可能因地域、水深、水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水域中也可能存在厚度不均的情况。导致冰面的承重能力难以掌握,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和风险; 3、环境条件恶劣 冰面救援通常发生在户外空旷地域,环境条件恶劣,如风雪交加、能见度低等,都增加了救援的难度。此外,冰面的光滑和湿滑也增加了救援人员与被困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救援行动更加困难; 4、救援技术要求高 冰面救援需要专业的救援技术和设备,如冰面匍匐训练、冰面营救技巧、救援绳索的使用等。救援人员需要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有效地进行救援; 5、救援难度大 由于冰面救援的突发性强、技术要求高、风险性大,使得救援难度增加。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要克服寒冷、湿滑等不利因素,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如冰面破裂、被困者失温等。 对于人离水后不要急于站立的情况,因为冰面在承重集中时容易再次破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卧在冰上,通过滚动身子等方式减少冰面的承重压力,并尽量滚动到岸边攀住岸上物件后再上岸。既可以减少冰面破裂的风险,也可以为救援人员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救援。
2278
2024-05-29
不良反应是什么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后,除了预期的疗效外,身体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期望的、不舒服的反应。有些反应可能比较轻微,但是有些反应可能比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是轻度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感,如轻微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等,这些反应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患者可以耐受,而且在停药之后通常会自行消失。如果是中度不良反应,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其他药物进行医疗干预才能缓解。 对于重度的不良反应,这类反应可能危及生命,也可能遗留永久的身体损伤,例如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或者是导致耳聋等情况。 药物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可能与个体差异、药物剂量、使用方法、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此外,一些不良反应也可能是由于产品本身的问题导致的,如药物中的杂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等。 因此,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的不良反应,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1905
2024-05-28
药物中毒后几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药物中毒后1-2小时内洗胃效果最佳,2-8小时也可考虑洗胃,但超过8小时洗胃效果较差。因此在发生药物中毒后应尽快就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洗胃治疗以减轻对身体的损害。 当发生药物中毒时应立即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尝试大量饮水,以稀释胃内的药物浓度。但需要注意这种方法仅适用于非腐蚀性药物中毒,对于腐蚀性药物中毒如强酸、强碱等,应禁止饮水以免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在药物中毒发生后,越早进行洗胃效果就越好,通常情况下药物中毒后1-2小时内洗胃是最佳时间。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大部分药物尚未被身体完全吸收,通过洗胃可以将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减轻对身体的损害。 虽然1-2小时内洗胃效果最佳,但并不意味着超过这个时间就无法洗胃。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剂量较大、身体新陈代谢速度较慢等,洗胃的时间可能会延长至8小时。此时洗胃仍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可能会稍差。 如果药物中毒发生后超过8小时才进行洗胃,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为此时大部分药物已经被身体吸收,洗胃只能清除胃内残留的药物,而无法阻止已经被吸收的药物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在进行洗胃治疗时,患者需要注意洗胃前应保持空腹状态,避免在洗胃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1543
2024-05-27
汞中毒吃什么食物排毒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汞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同时某些食物有助于促进汞排出体外,减轻中毒症状,但是注意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包括富含硒的食物、富含硫的食物、水果、纤维素食物、螯合剂食物等。如果出现汞中毒,建议及时就诊。 1、富含硒的食物: 硒能够与汞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减少汞在体内的吸收和积累。富含硒的食物包括巴西坚果、海鲜、全麦面包等,但海鲜中也可能含有汞,因此在选择时应确保来源可靠; 2、富含硫的食物: 硫能够结合重金属并可以促进其从体内排出,因此富含硫的食物如洋葱、大蒜、西兰花等,对于汞中毒的排毒过程有一定的帮助。这些食物中的硫化合物能够与汞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质,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3、水果: 香蕉、苹果、梨等富含果胶,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汞; 4、纤维素食物: 全谷物、麸皮、豆类等,有助于防止汞在肠道内重新吸收; 5、螯合剂食物: 如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等,可以与汞螯合阻止其吸收。 除了多吃这些食物外,患者还需要注意多喝水,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和排毒过程。
2384
2024-05-27
氧气会中毒吗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尽管 氧气对生命至关重要,但吸入高浓度的氧气确实可能引起氧气中毒。氧气中毒也称为氧中毒,是由于吸入过高浓度的氧气,导致氧自由基过量生成,对细胞和器官造成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氧气中毒,包括肺型氧气中毒、中枢神经系统型氧气中毒。如果出现氧气中毒,建议及时就诊。 一、肺型氧气中毒 1、症状: 胸痛、咳嗽、呼吸困难、肺泡上皮损伤等; 2、原因: 长时间吸入超过40%的氧气浓度,通常是24-48小时以上。 二、中枢神经系统型氧气中毒 1、症状: 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听力下降、肌肉抽搐、癫痫发作等; 2、原因: 短时间内吸入极高浓度的氧气,通常是超过2个大气压的纯氧。 氧气中毒的发生原理与高浓度氧气导致的氧自由基及其衍生物产生有关,这些自由基会对细胞膜、蛋白质和DNA造成氧化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 需要注意在正常的大气压下,即通常的环境条件下,吸入20-21%的氧气是安全的,对人体无害。但在某些特殊的医疗情况下,如高压氧舱治疗、潜水、航天等领域可能会暴露于高浓度氧气,需要严格监控和预防氧气中毒。 比如在高压氧舱治疗或潜水等情况下,严格控制氧气浓度和暴露时间。还要定期进行医学监测,以早期发现氧气中毒的迹象。在需要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的医疗情况下,合理调整氧气流量,尽量避免高浓度氧气的长时间暴露。如果怀疑氧气中毒,应该立即降低氧气浓度,并寻求医疗帮助。
2135
2024-05-27
吸收热一般要多久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吸收热是机体在应对某些外部刺激或内部手术等创伤后,由于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等引起的体温升高现象,一般会持续3-5天。 吸收热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旨在帮助身体对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在吸收热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寒战、出汗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令人不适,但无需过于担心,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术后患者注意伤口护理,吸收热的情况一般会在3天左右好转。如果术后患者未注意伤口的清洁卫生,则过程较长,吸收热可能会持续5天左右。 为了缓解吸收热的症状,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同时适当补充水分,穿着透气舒适的衣物等。同时患者还应注意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248
2024-05-27
金属中毒有哪些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金属中毒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汞中毒、铅中毒、铊中毒,还有镉中毒、铬中毒等,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可通过洗胃、催吐等方式进行处理。 1、汞中毒: 长期接触或吸入汞蒸气、化合物等,可导致急性或慢性汞中毒,会有头痛、头晕、牙龈出血等不适。患者需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可遵医嘱用二巯丙磺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溶液,以控制中毒反应。 2、铅中毒: 铅从消化道、呼吸道进入机体而引起中毒反应,会出现腹部绞痛、贫血等。患者需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并用肥皂水冲洗皮肤,口服中毒的需洗胃、催吐,或使用牛奶、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尽量减轻中毒。 3、铊中毒: 可能因为误服、吸入而中毒,患者会出现神经精神异常,如嗜睡、膈肌麻痹、下肢麻木等。需立即脱离现场,并用大量清水、肥皂水冲洗,立即就医并洗胃、血液净化治疗等。 4、镉中毒: 可能因为接触镉而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患者会有胃肠功能紊乱、肺水肿等症状。一旦出现误服中毒症状,可通过洗胃、补液等措施控制症状。 5、铬中毒: 铬中毒患者会有皮肤红斑、咳嗽、气短、便血等症状,患者到医院催吐、洗胃,并及时补液。 此外,还有铋中毒、锰中毒等金属中毒,日常需做好防护,避免长期接触这些金属,以免损伤身体。
2330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