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宝宝鞘膜积液多大做手术最好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宝宝的鞘膜积液,生后可以密切观察,1岁以上还持续有症状,可以建议手术治疗。 实际上,鞘膜积液主要是由于生后在腹股沟到阴囊睾丸之间有一个结构,称为鞘状突,没有闭合所引起的。因为有一个空腔管道的存在,所以腹腔少量的积液会顺着管道流入单侧的腹股沟或者阴囊,主要表现为在单侧的腹股沟或阴囊一个可复性的质软的囊性肿物。 对于鞘膜积液,一部分出生之后仍有闭合的可能,一般标准为6-12个月以内。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观察鞘膜积液有没有自行吸收、鞘状突自行闭合的可能性。 如果1岁以上鞘膜积液还持续存在,长期存在之后,特别是当宝宝学会走路或者大龄儿童活动增加之后,可能会引起单侧的阴囊坠胀感或者疼痛感。 所以如果在1岁或1岁以上,鞘膜积液的症状持续存在,提示鞘状突还没有完全闭合,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腹腔镜的微创手术,手术快、损伤小,花费相对也较少,愈合也比较快。
4.44万
2024-06-04
儿童鞘膜积液手术多久恢复正常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鞘膜积液是非常常见的,腹股沟局部的常见疾病,鞘膜积液和疝气,它的发病基础是一致的,因为鞘状突也可以称之为疝囊没有闭合。 在腹腔和阴囊之间有个管道,一些积液从腹腔流入这个管道之后,会表现为单侧的腹股沟或者阴囊一个可复性的囊性肿物。如果在1岁以上,持续的没有闭合,持续的存在临床症状,一般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分为单侧的开放小切口手术,也包括目前开展比较多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对于儿童鞘膜积液之后,手术后一般建议第1周,或者第2周相对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的站立或者活动之后,对鞘状突结扎处愈合的影响。 所以术后我们建议一些增加腹压的相关因素,要尽可能避免比如剧烈活动、咳嗽、便秘,排便困难导致的腹部受力、腹部用劲之后,腹压增高的情况。 避免这些情况之后,术后一般2-4周可以完全恢复,手术是鞘膜积液治疗的主要的手段,当然我们可以在1岁以内可以观察,1岁以上建议手术治疗,术后2-4周便可恢复正常。
2.74万
2024-06-04
什么是儿童鞘膜积液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儿童鞘膜积液非常常见,主要是由于出生之后,睾丸在下降的过程当中会牵拉腹膜,形成一个管状结构,临床称为鞘状突。 大多数儿童出生之后鞘状突已经发生闭合,如果没有闭合,在腹腔、腹股沟和阴囊之间会存在一个管道,如果这个管道很大,儿童在站立或用力的过程中,肠管或者大网膜会钻入鞘状突,形成疝气。 如果管腔相对较小,一些少量的腹腔积液,会顺着管道流入单侧的腹股沟或者阴囊,称为鞘膜积液,也可以叫做鞘膜积水。 对于儿童鞘膜积液,出生后可以观察到1岁,仍然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性,如果1岁以上持续有症状,此时自行闭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儿童鞘膜积液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单侧一个囊性的可复性肿物。 但对于大龄儿童,比如4岁、5岁,或者更大的儿童,在长期活动之后,玩耍之后,可能会出现单侧阴囊坠胀感或者不适感。如果长期不接受治疗,积液会长期积聚在阴囊,可能会影响睾丸的发育,但绝大多数鞘膜积液都是无症状的。因此1岁以上如果鞘状突持续没有闭合,多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便可以治愈。
5.33万
2024-06-04
儿童鞘膜积液手术的主要风险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儿童鞘膜积液和儿童疝气都非常常见,鞘膜积液手术或者疝气手术,都需要在全麻下来进行开展,因此主要的风险包括麻醉风险和手术风险。 麻醉风险主要指对气道的影响,患儿如果没有呼吸道感染,没有咳嗽、没有发热以及肺炎的情况,往往不会存在过多的麻醉风险。如果近期有咳嗽、气道感染,甚至肺炎的情况,可能会存在一定麻醉的风险,比如术后呼吸道感染加重、咳嗽,甚至肺炎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非常低。 鞘膜积液手术属于一个常规手术,现在多采取腹腔镜来进行鞘状突结扎,结扎之后,在早期术后1-2周,患儿要进行适量的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或者剧烈的跑跳、站立等腹部用力的动作,2-4周之后便可以达到愈合。
9.49万
2024-06-04
女孩疝气的原因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无论女孩,还是男孩,疝气发病的基础是相同的,都是因为在生后疝囊没有完全愈合所致。 疝囊没有完全愈合之后,会在腹腔和单侧腹股沟之间存在一个管道,这个管道结构如果长期持续存在,在剧烈活动或者腹部用力的情况下,腹腔的一些内容物,比如肠管、大网膜。此外,对于女孩而言,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单侧输卵管,或者卵巢,经未闭合的疝囊疝入腹股沟,而引起疝气。 对于女孩疝气,建议相对早期的进行手术,因为如果卵巢疝入,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但如果是男孩疝气,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观察到1岁或者1岁以后,如果持续有症状,也建议手术进行治疗。目前手术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整体花费也不高,采用手术治疗便可达到治愈。
7.27万
2024-06-04
宝宝得了疝气需要观察什么,要手术治疗吗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疝气非常常见,如果宝宝得了疝气,无需过度紧张。首先要密切观察疝气出现的频率和出现的时间长短,比如是否每天都会出现,还是隔几天,甚至几周才会出现。其次,要观察能否自行还纳。 如果疝气没有非常严重的症状,可以适当观察,特别是男孩,可以观察到1岁或1岁以后,如果长期持续存在症状,才建议手术治疗。但是,对于反反复复发生嵌顿的疝,也就是疝囊包块卡压在腹股沟无法还纳,这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比如卡压时间过长之后,又不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出现肠管的缺血,甚至坏死。 因此对于女宝宝疝气,建议手术时间可以适当提前。而对于反反复复的嵌顿疝,也建议在水肿消毒之后尽早手术治疗。但是对于无症状的滑动性疝,可以适当延长观察时间,但1岁以后如果持续有症状,也建议手术治疗。
4.18万
2024-06-04
什么是儿童疝气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儿童疝气一般是指儿童腹股沟斜疝,主要是由于生后疝囊,或者鞘状突没有完全闭合,在腹部用力的情况下,哭闹、过度活动等因素,一些腹腔的内容物通过没有闭合的管道进入单侧的腹股沟,或者阴囊形成疝气。 绝大多数患儿可能仅仅表现为可复性的腹股沟包块,也就是在站立,或者活动时出现,平躺或者休息后又消失,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临床表现。但对于少数患儿,可能因为疝长期存在,会存在腹胀、消化不良、厌食、排便困难或者便秘的情况。因为肠管在腹股沟疝入之后,会影响局部肠内容物的通过,进而会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 如果嵌顿疝一旦发生,也就是疝出现了肠内容物的卡压,这个时候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嵌顿疝的手法复位,否则长时间的肠管卡压,会导致肠管缺血,甚至坏死。
7.72万
2024-06-04
宝宝脐疝是什么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宝宝脐疝是非常常见的生后肚脐的一种病变,绝大多数宝宝脐疝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哭闹,或者用力之后肚脐局部外凸和外鼓,主要原因是脐环并没有完全闭合。 对于宝宝脐疝无需过度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在0.5-1岁可以自行愈合。不过,要判断脐环缺损的大小,以及宝宝的性别。对于女宝宝而言,如果在2岁或者以上,疝环直径仍然较大,比如在2cm以上,可能建议做疝囊修复。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明显症状,比如消化不良或者脐疝卡压等,仅需要正常喂养,等待其自然闭合,自然恢复即可。
1.20万
2024-06-04
女宝宝疝气治疗时间为什么要提前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疝气非常常见,主要是因为出生后鞘状突没有完全闭合,在腹腔和腹股沟之间存在一个管道,附近的内容物,比如小肠、大网膜、结肠,还有女宝宝单侧的输卵管或者卵巢,在用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缺损的内环口进入疝囊,表现为腹沟一侧的单侧肿块。因此对于女宝宝疝气,一般建议适当将治疗时间提前。 而对于男宝宝疝气,如果没有明显症状,没有嵌顿史,可以观察到1岁或者1岁以上。因为理论上而言,1岁以内疝囊仍然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性。但对于女宝宝疝气,会存在一种比较罕见的并发症,就是单侧卵巢疝入腹股沟,进而引起卵巢缺血,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主要的手术方式,就是将单侧疝囊进行结扎,关闭腹腔与腹股沟之间的通道,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经过手术治疗之后,疝气便可以达到治愈。
5.75万
2024-06-04
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全过程
郭飞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小儿疝气非常常见,小儿疝气主要是采用单侧的腹股沟,然后做一个斜切口,也可以做一个横切口,来寻找疝囊,将疝囊高位结扎之后,便可以达到治愈,临床症状便可以改善。 近10年,随着腹腔镜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都在开展腹腔镜微创来进行治疗小儿疝气。腹腔镜微创主要是,先经肚脐做一个小切口,置入一个腹腔镜,通过腹腔来查看双侧的腹股沟、内环口有没有完全闭合,因此对于对侧隐匿性疝腹腔镜有很大的优势。如果发现双侧都没有闭合,可以同时进行处理。 有关研究证明,传统的开放手术只处理有症状的一侧,但是做完右侧,可能在不同时间内使左侧又出现症状,增加了二次手术的可能性。因此微创手术可以同时发现双侧疝囊有没有闭合。
4.52万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