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肝胆肠研究中心科室相关科普
胆小管与肝小叶的连接:中央静脉与肝血窦的桥梁
余佳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脏是体内的重要器官,其中肝小叶和一些结构如胆小管、中央静脉和肝血窦,都是肝脏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简单了解这些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连通的。 🔹胆小管:是肝细胞之间形成的小通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和输送肝细胞产生的胆汁。简单来说,胆小管就像是肝细胞之间的小管道,运送胆汁从肝细胞流向更大的胆管。 🔹中央静脉: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的中心,是肝脏内部的主要血管之一。就像是交通枢纽,将来自肝血窦的血液和营养物质收集起来,然后输送到肝脏的其他部分或身体的其他组织器官。 🔹肝血窦:肝血窦则是肝细胞之间的微小空隙,里面充满了来自肝动脉和门静脉的血液。在肝血窦里,血液和肝细胞之间进行着物质交换,比如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以及废物的排出,之后这些血液会流入中央静脉。 🔔这三者之间的连通方式其实非常直接和高效: 🔸胆小管直接连接到肝细胞的表面,肝细胞产生的胆汁会直接进入胆小管,然后这些胆汁会顺着胆小管流动,最终汇入肝总管。 🔸肝血窦像是肝细胞周围的小径,围绕着肝细胞,为肝细胞提供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肝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会通过肝血窦被带走。这些血液在肝血窦中流动,最终会流入中央静脉。 🔸中央静脉就像是肝脏的主干道,位于肝小叶的中心,接收来自肝血窦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输送到肝脏的其他部位,甚至全身。 当然了,它们之间也有不连通的情况,具体的放图片了,大家可以看看。大家不要忘记点赞和收藏哦~~💗
477
2024-06-22
肝破裂术后,生存期有多长?我的解答!
余佳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谈到肝破裂手术成功后患者能活多久,这其实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手术的效果、术后的康复过程,还有整体的健康状态,这些都跟患者的生存时间紧密相关。 🔺肝破裂是严重的外科疾病,通常是外力冲击或内部病变导致。一旦发生肝破裂,患者会面临大量出血和休克的风险,及时的手术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手术能够成功修补破裂的肝脏,控制出血,那么患者的生存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恢复同样关键。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包括卧床休息、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剧烈运动等。同时医生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如果肝功能能够得到良好的恢复,没有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衰竭或并发症,那么患者的生存时间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如果手术成功且术后恢复良好,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肝破裂手术成功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手术并发症、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而影响到生存时间。 大家有没有觉得我的分享有用,看到最后,大家不要忘记点赞和收藏哦~~✅
451
2024-06-22
肝部有阴影,癌症几率到底有多大?
余佳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部有阴影很多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癌症,肝部阴影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癌症,但并不一定就是癌症,具体的几率在临床上并无具体数值。 肝部阴影是指在医学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中,肝脏部位出现的密度或信号异常的区域。这种阴影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脂肪肝、肝炎等,当然也不能排除癌症的可能性。 ❓肝部有阴影时,癌症的几率到底有多大呢? 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而肝部阴影的出现,只是提示肝脏存在某种异常,并不能直接确定是否为癌症。 在面对肝部阴影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过度恐慌或焦虑,也不要盲目猜测或自我诊断。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检查项目,如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肝穿刺活检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肝脏的情况,确定阴影的性质和原因。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阴影为良性病变,如肝囊肿、肝血管瘤等,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观察和治疗。这些良性病变通常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但也需要保持警惕和关注。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阴影为恶性病变,即癌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早期癌症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手段进行治疗;晚期癌症则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对肝部有阴影癌症的几率有了基本了解,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哦~~
668
2024-06-22
胆结石19mm,究竟算不算“大块头”?
孟泽武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你是否曾在饭后感到右上腹一阵钝痛,或是偶尔的恶心、呕吐?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不小的“隐患”—胆结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普通却又不可小觑的问题:胆结石19mm,究竟算不算“大块头”? 其实,在我们临床上,胆结石的大小并不是判断其严重性的唯一标准,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来说,19mm的胆结石确实已经不算小了。 ✨因为这样大小的结石,如果长时间停留在胆囊或胆管中,很有可能会引发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黄疸、发热等症状。若是长期如此,此类大小的结石还可能会因为持续刺激胆囊、胆管等,导致胆囊壁增厚、胆囊功能下降,甚至引发胆囊癌变的严重并发症。 当然,对于胆结石的严重性,医生不仅要关注结石的大小,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结石位置等多个因素。(相关的严重性分析放在图里了) 因此,对于19mm的胆结石,虽然此时的症状可能并不严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这种情况,我通常会建议患者尽早对其进行治疗,不要拖延,免得病情继续恶化,到时候得不偿失。 ✅药物治疗: 对于19mm的胆结石,药物保守治疗虽不能直接排出结石,但可帮助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建议使用消炎利胆药物,如胆宁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以减轻胆囊负担,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当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或结石持续增大时,手术治疗是首选。19mm的胆结石可以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彻底清除结石,降低复发风险。 此外,针对胆结石的治疗,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外,日常护理同样重要,尤其是在饮食方面需要特殊注意,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相关饮食的注意事项放在图里了) ☔最后,如果你对胆结石的治疗和日常护理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也希望你们能点赞和收藏这篇文章!
337
2024-06-22
胆囊隆起样病变能自愈吗?医生告诉你真相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在医学领域,胆囊隆起样病变是一个常见的术语,指的是胆囊内或胆囊壁上出现的异常凸起或增厚。关于这种病变是否能自愈?❌答案是通常不会。为啥呢?建议看下去! 胆囊隆起样病变其实是指胆囊内部或壁上的某种异常结构,这些凸起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通常不会自行消失。因为这种病变往往是由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疾病长期演变而来的,这些疾病就是导致胆囊隆起样病变的根源,如果不进行干预和治疗,病变很难自行消退。 ❓那面对这样的病变,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胆囊隆起样病变,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它的性质和程度。可以听医生的话先通过超声波、CT、病理检查等医学检查,来详细查看病变的大小、位置和形状、病理性质,从而初步判断它是良性还是恶性。 但要注意的是,即使病变现在看起来是良性的,也有可能会在之后转变为恶性,所以需要每年进行异常检查和评估。 🔹对于良性的病变,如果体积不大且没有引起不适的症状,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比如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多摄入蛋糕、油饼等油腻食物,以减轻胆囊的负担。但如果病变体积较大或已经导致明显的不适,如腹痛、黄疸等,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对于恶性的病变,必须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有恶性病变的迹象,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见图)。因为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部位,甚至威胁到生命。 建议大家一旦发现胆囊隆起样病变的迹象,就要及时就医,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看到这里,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哦~~💬
382
2024-06-22
“T+A”方案治疗肝癌:一年几次比较合适?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在肝癌治疗方面,“T+A”方案算是比较受关注的治疗方法。至于一年得做几次这个治疗,那真的需要看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并没有固定的次数。 简单解释一下,“T+A”里的“T”就是免疫治疗药物,“A”是专门对付肝癌细胞的靶向药。这两种药结合起来用,可以帮阻止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帮助患者活得更长、过得更好。但肝癌这病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T+A”方案的治疗次数也会因人而异。 🔹医生在制定“T+A”治疗方案时,会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比如说,如果肿瘤还很小,并且没有扩散到其他地方,那治疗次数可能会少一些,如6-8次。但要是肝癌已经到了晚期,肿瘤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那治疗次数可能就会多一些,如8-12次,或超过12次。 🔹治疗过程中,医生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如果治疗有效,肿瘤开始缩小或者保持稳定,可能只需要4-5次,让患者轻松一些。但如果病情进展得很快,或者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可能需要10多次以上,有些患者还可能会考虑增加治疗次数或者调整用药量,以尽快控制病情。 所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除了治疗次数,接受“T+A”方案治疗的患者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比如心态很重要,要乐观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其次,饮食也要特别注意,要听医生的建议,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粥等。另外,别忘了每年定期做肝功能和影像检查,这样医生才能及时了解你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最后,大家不要忘记点赞和收藏哦~~如果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470
2024-06-22
肝脏弹性检测是什么意思
孟泽武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脏弹性检测属于超声检测方法,可以通过低频超声振动波,对肝脏硬度、脂肪含量进行评估、检测,可以针对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肝脏硬度值进行评估,明确是否有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1、脂肪肝严重程度:衰减中位数<240dB/m,提示患者无脂肪肝,240-280dB/m提示轻度脂肪肝,280-320dB/m提示中度脂肪肝,>320dB/m提示重度脂肪肝; 2、肝脏硬度值:2.8-7.5kPa提示正常,7.5-9.5kPa提示轻度肝纤维化,9.5-12.5kPa提示重度肝纤维化,>12.5kPa提示有早期肝硬化的可能。 肝弹性检测可以对肝脏是否有器质性改变做出初步评估,但也要注意只是辅助检测手段,可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数值准确性偏低,包括肥胖、肋间隙过窄、脂肪肝、肝内胆汁淤积、黄疸、肝炎、肝损害等,都会导致肝脏弹性检测数值有误差。
4.74万
68
2024-06-21
PET-CT是否能检查出胰腺癌
孟泽武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PET-CT对于检查胰腺癌有其优势,主要可以针对肿瘤的代谢、肿瘤的负荷进行检查,以此判定是否有胰腺的肿物及胰腺癌的可能,同时可发现胰腺癌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 PET-CT是针对全身的检查,如果其他部位有出现异常的肿瘤代谢,可有所发现,因此对于胰腺癌具体的分期和分级能够进行有效地了解。但正常情况下建议做薄层的CT平扫加增强,能够有效确定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对手术中的帮助较大。 PET-CT和CT检查各有利弊、互为补充,每一个检查所针对的方面都有所差异,并非某一个检查一定更好,取代另一个检查。
4.60万
89
2024-06-21
结果解读:视黄醇结合蛋白偏低是肝癌吗?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视黄醇通常也就是指视黄醇结合蛋白,有些人在体检的时候可能会查出视黄醇结合蛋白偏低的结果,因为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肝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会担心这是肝癌的表现。 🌊那么,视黄醇结合蛋白偏低就意味着肝癌吗? ❌其实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肝脏是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主要合成器官,但它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不一定直接指向肝癌。 🌊实际上,视黄醇结合蛋白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营养不良:如果你总是挑食,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身体里的蛋白质就可能不够,这样一来,视黄醇结合蛋白也可能会偏低。所以,建议大家要保持多样化的饮食,啥都吃一点,对身体好! 🔑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与视黄醇结合蛋白息息相关,如果维生素A摄入不足或者吸收有问题,视黄醇结合蛋白就可能变少。建议大家在平时可以多吃点胡萝卜、猪肝这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此外,也有一些疾病可能会引起视黄醇结合蛋白偏低。 🌊当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偏低时,建议大家这样做: ✅及时就医、确认检查结果: 首先要及时来医院,确认视黄醇结合蛋白偏低的检查结果是否准确,可以复查以确保准确性。 ✅诊断病因: 我们医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肝脏B超等,帮助确定视黄醇结合蛋白偏低的具体原因。 ✅针对性治疗: 如果是因为维生素A缺乏或者营养不良导致的,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A制剂或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猪肝等)的摄入量。 👀如果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来进行治疗(具体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法都整理在图片里了)。 💌所以,视黄醇结合蛋白偏低并不一定意味着肝癌,大家需要保持冷静,及时来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大家检查完之后可以把自己的原因打在评论区哦!
569
2024-06-21
人体“胆”秘:揭秘只有一个胆囊的真相
孟泽武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大家可能会好奇,人体到底有几个胆囊呢?答案很明确:人体通常只有一个胆囊。别看它小小的,但它的作用可不小。 胆囊这个位于身体右上腹部、肝脏下方的小器官,形状像个梨子。虽然它不像心脏、肺那样引人注目,但在消化系统中,胆囊可是不可或缺的。它主要的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在进食时,特别是吃了高脂肪的食物后,胆囊就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 ❓为什么人体只需要一个胆囊呢? 这其实和胆囊的功能特点有关。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而胆囊只是一个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仓库”。当需要消化脂肪时,胆囊就会根据身体的需要,释放出适量的胆汁。这种按需分配的方式,既保证了胆汁的充分利用,又避免了胆汁的浪费。所以,一个胆囊就完全能够满足日常需求了。 虽然胆囊的功能强大,但也不是坚不可摧的。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如胆结石、胆囊炎等),胆囊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时,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胆囊来治疗疾病。 ❓那切除胆囊后会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大部分人在切除胆囊后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为虽然胆囊能够储存和浓缩胆汁,但胆汁的产生和分泌主要是由肝脏负责的。所以,即使切除了胆囊,肝脏仍然能够继续产生胆汁,并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 当然,由于没有了胆囊的储存和浓缩功能,部分人在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泻、腹胀等),但这些症状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缓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让大家对胆囊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人体的小疑问或想要了解的健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哦!
603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