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你是否知道:胆结石术后恢复期多长?
蔡景理
副主任医师
胆石病中心
🔔一般来说,胆结石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才能治愈,胆结石首选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式治疗,微创手术的创伤性相对较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可以在1-4周内实现基本恢复。具体恢复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的复杂程度、术后护理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 对于身体健康、年轻且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恢复通常较快,⏳可能1周左右就能基本恢复日常活动,1个月内完全恢复。 对于年龄较大、身体较弱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大概需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基本恢复,完全恢复可能需要1-3个月左右。 手术复杂程度对于胆结石术后的恢复也有影响。手术过程顺利,胆囊炎症较轻,结石数量较少且位置较好处理,术后恢复会相对较快。手术难度较大,胆囊炎症严重,或者出现术中并发症,恢复时间就会相应延长。 🔎术后患者要了解复查项目,可以明确个人的恢复状况,内容如下。 🔹手术伤口检查:医生会检查手术部位,查看伤口愈合情况,评估是否有感染、疼痛或出血等问题。 🔹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症状,有助于综合判断患者的恢复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观察胆囊切除后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残余结石或其他异常情况。 恢复期间患者要了解伤口的护理方法,可以防止出现恢复缓慢,具体的护理方法放在了图片里面,要仔细查看,如果还有别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342
2024-09-27
肝癌后背疼一般什么时候出现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癌后背疼在肿瘤生长刺激、癌细胞转移、肝功能严重受损、肿瘤内部出血以及过度劳累后等情况下可能出现,及时发现异常,为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肿瘤生长刺激期: 当肝癌肿瘤持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时,肿瘤细胞会对周围的肝脏包膜产生刺激,肝脏包膜神经丰富,这种刺激可引发疼痛,疼痛信号可能放射至后背部位,一般在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尤其是中晚期时较为明显。 2、癌细胞转移阶段: 如果肝癌细胞发生了转移,比如转移到脊柱骨骼,癌细胞侵蚀骨骼结构,破坏骨质,导致骨骼疼痛,这种由转移灶引发的疼痛会累及后背,通常在癌细胞转移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始出现,并随着转移灶的发展而加重。 3、肝功能严重受损时: 肝癌发展到晚期,肝功能严重衰退,身体内的毒素无法正常代谢排出,会影响身体的各个系统,此时可能会引发全身的不适反应,其中就包括后背疼痛,常伴随乏力、消瘦等症状一起出现。 4、肿瘤内部出血时: 肝癌肿瘤内部血管丰富,有时会出现血管破裂出血的情况,出血会导致肿瘤内压力升高,刺激周围组织和神经,疼痛可放射至后背,这种情况可能在肿瘤血管因各种原因破裂时突然发生。 5、过度劳累后: 肝癌患者本身身体较为虚弱,当进行过度的体力活动或者长时间劳累后,身体的疲劳会使身体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此时肝癌相关的疼痛,包括后背疼,可能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日常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疼痛症状,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肝癌后背疼可能是病情恶化的信号,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1138
2024-09-27
肝硬化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硬化的护理诊断包括营养失调、体液过多、活动无耐力、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及感染危险,护理措施涵盖饮食、腹水、休息、皮肤与感染预防等方面。 1、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肝硬化导致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影响消化与吸收,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使营养摄入不足,患者体重逐渐减轻,身体消瘦,肌肉萎缩,血清蛋白水平降低等。 体液过多:肝脏合成蛋白能力降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同时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水分潴留,患者出现腹水,身体低垂部位水肿,如双下肢可出现可凹性水肿。 活动无耐力:肝脏功能减退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同时贫血、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使患者体力下降,患者稍作活动便感到疲倦、乏力,甚至呼吸困难。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患者常伴有水肿、黄疸,皮肤瘙痒,搔抓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另外,营养不良使皮肤抵抗力降低,皮肤出现抓痕、破损,严重时可引发感染。 有感染的危险:肝脏的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抵抗力下降,腹水等因素也容易滋生细菌,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局部出现感染灶相关症状。 2、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据患者的口味和消化能力合理搭配饮食,如增加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食用粗糙、坚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 腹水护理:密切观察腹水的消长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呕吐物及引流液等,轻度腹水患者可采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量,大量腹水者可取半卧位,使横膈下降,减轻呼吸困难。若腹水严重影响呼吸或导致腹胀难忍,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腹腔穿刺放腹水。 休息与活动: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患者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在病情稳定期,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如在室内散步、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当患者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或有并发症时,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期为患者洗澡或擦身,使用温和的沐浴用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以免加重皮肤干燥和瘙痒,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指导其避免搔抓,可轻轻拍打皮肤以缓解瘙痒,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等外用药物止痒。 预防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对于有口腔溃疡或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肝硬化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的诱因,如饮酒、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定期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和肝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812
2024-09-27
胆总管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原因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原因包括胆汁淤积、胆固醇代谢异常、细菌感染及药物因素等,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胆汁淤积: 胆汁在胆总管内流动不畅时,容易发生淤积,这可能是由于胆管狭窄、胆管畸形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胆汁淤积使得胆汁中的成分容易沉淀和结晶,逐渐形成结石,长期的胆汁淤积还会导致细菌滋生,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 2、胆固醇代谢异常: 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时,容易析出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这种胆固醇代谢异常可能与遗传、饮食、肥胖等因素有关,高胆固醇饮食、肥胖人群以及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容易发生胆固醇结石。 3、细菌感染: 胆管内的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胆管炎症,破坏胆管黏膜,导致胆汁成分改变和胆汁淤积。细菌还可以产生一些酶类物质,促进结石的形成,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蛔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胆管堵塞形成结石。 4、药物因素: 药物的长期使用也可能增加胆总管结石的发生风险,长期使用抗生素、降脂药等可能影响胆汁的成分和分泌,导致结石形成。 胃肠道手术可能改变胆汁的流向和排泄,增加结石的发生几率。为预防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肝胆疾病家族史、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等高危人群。
1249
2024-09-27
胆囊癌厚是怎么回事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癌厚是指胆囊壁在胆囊癌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癌细胞的增殖、浸润以及伴随的炎症反应和水肿,导致胆囊壁出现显著增厚的现象。 胆囊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胆囊黏膜上皮细胞受到恶性刺激,逐渐发生癌变。这些癌细胞在胆囊壁内不断增殖,形成肿瘤组织,导致局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细胞密度的增加。肿瘤组织还会引发炎症反应,使得胆囊壁内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增多,形成水肿,进一步加剧胆囊壁的增厚。 胆囊壁增厚是胆囊癌病情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反映了肿瘤在胆囊壁内的浸润深度和广度,还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胆囊癌患者的胆囊壁厚度会显著超过正常范围,且随着病情的恶化,胆囊壁的增厚程度也会逐渐加重。 胆囊壁增厚通常伴随着胆囊癌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右上腹疼痛、黄疸、恶心呕吐以及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胆囊癌,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超声波检查是评估胆囊壁厚度和结构的常用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胆囊壁的变化情况。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则能提供更为详细的影像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胆囊癌的治疗取决于病情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切除是治疗胆囊癌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手术切除能够显著提高预后效果。由于胆囊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此时手术切除可能无法完全清除肿瘤组织,需要配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控制病情进展。 胆囊癌的预后相对较差,其恶性程度较高,且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利。日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预防胆囊癌的发生。
1299
2024-09-27
治疗胆结石的土方法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没有科学证明有土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胆结石,胆结石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胆囊、胆管切开取石、内镜下取石以及胆囊造瘘术等方法。 1、手术切除胆囊: 这是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当胆结石引发严重的症状如反复疼痛、胆囊炎发作等,切除胆囊可以彻底解决胆结石问题,手术可通过腹腔镜等微创方式进行,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能有效避免胆结石的复发。 2、胆管切开取石: 当胆结石位于胆管内时,可进行胆管切开取石术,在手术中打开胆管,将结石取出,这种方法能直接去除胆管内的结石,缓解胆管堵塞导致的黄疸、腹痛等症状,术后需注意胆管的引流和恢复情况。 3、内镜下取石: 通过内镜技术进行取石,例如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以在不用开刀的情况下进入胆管进行取石操作,这种方法创伤较小,适合一些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 4、胆囊造瘘术: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患者身体状况极差无法耐受复杂手术时,可先进行胆囊造瘘术,暂时引流胆囊内的胆汁,缓解症状,待患者身体状况好转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出现胆结石后,根据结石类型、大小、症状严重程度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1174
2024-09-27
胆壁粗糙什么症状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壁粗糙可能出现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肩背部放射痛以及黄疸等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以维护胆囊健康和身体正常功能。 1、右上腹不适: 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上腹轻微的隐痛、胀痛或闷痛,这种不适感通常较为轻微,可能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疼痛一般不会剧烈发作,多为间歇性出现,这是由于胆囊功能受到影响,胆汁排泄不畅,引起胆囊区域的轻微反应。 2、消化不良: 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胆囊壁粗糙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胆汁分泌不足或排泄不顺畅,会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引起消化不良的表现。 3、肩背部放射痛: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右肩部或背部的放射性疼痛,因为胆囊的感觉神经与右肩部和背部的神经有一定的联系,当胆囊出现问题时,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这些部位,这种放射痛一般也较为轻微,但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4、黄疸: 在少数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这是由于胆囊病变严重,影响了胆汁的正常排泄,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引起黄疸。 发现胆壁粗糙后,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复查胆囊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1475
2024-09-27
胆囊小结石怎么办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小结石可以通过观察随访、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小结石,可以先进行观察随访,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结石的大小、数量以及胆囊的情况。在观察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饮食、适度运动等,这种方法适用于结石较小、稳定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风险。 2、饮食调整: 调整饮食结构对于胆囊小结石的治疗也很重要,患者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多吃蔬菜、水果等,合理的饮食调整可以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减少结石的形成和生长,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3、药物治疗: 如果胆囊小结石引起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消炎利胆药、溶石药等。消炎利胆药可以缓解胆囊炎症,减轻疼痛,溶石药可以促进结石的溶解,但效果因人而异,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定期复查,观察治疗效果。 4、手术治疗: 当胆囊小结石出现胆绞痛频繁发作、胆囊炎反复发作、结石嵌顿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是彻底解决胆囊结石的方法,但会丧失胆囊的功能,保胆取石术可以保留胆囊,但有一定的结石复发风险。 胆囊小结石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752
2024-09-27
胆为什么会结石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淤积、细菌感染和遗传因素等有关,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1、胆汁成分改变: 当胆固醇含量过高或胆汁酸、磷脂含量相对不足时,胆固醇容易析出结晶,逐渐形成结石核心,这种胆汁成分的改变可能与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有关,也可能是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异常导致。 2、胆汁淤积: 胆汁在胆囊内淤积也是胆结石形成的常见原因,长期不规律饮食、禁食时间过长等因素可能导致胆囊排空不畅,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延长。胆汁淤积使得其中的胆盐、胆固醇等成分浓度升高,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细菌感染: 胆囊或胆管的细菌感染可促使胆结石的形成,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胆汁的化学成分改变,产生一些促进结石形成的物质。感染还可能导致胆囊黏膜受损,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使胆汁排泄不畅,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4、遗传因素: 遗传在胆结石的发生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胆汁的代谢、胆囊的功能等,使个体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具有胆结石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这种遗传因素往往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胆结石的发生。 为预防胆结石,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过量摄入,规律饮食,定时进餐,避免长时间禁食,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胆囊和胆管的感染。
536
2024-09-27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的后果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带来消化功能改变、胆汁反流、胆管结石风险增加以及结肠癌风险可能升高等后果,患者在胆囊切除后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1、消化功能改变: 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再进行储存和浓缩,而是持续不断地流入肠道,这会导致消化功能发生一定改变。在进食高脂肪食物时,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因为胆汁分泌不足,无法充分消化脂肪。 2、胆汁反流: 胆囊切除后胆汁的流向发生改变,可能会出现胆汁反流的情况,胆汁反流至胃和食管,会引起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长期胆汁反流还可能导致食管炎、胃炎等疾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平卧或弯腰等容易引起反流的姿势。 3、胆管结石风险增加: 胆囊切除后,胆管内的压力发生变化,胆汁的流动也会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风险。胆管结石一旦形成,可能会引起胆管梗阻、腹痛、黄疸等症状,严重时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胆管结石等问题。 4、结肠癌风险可能升高: 胆囊切除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可能会有所升高,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胆汁酸代谢的改变等因素有关。虽然这种风险增加的幅度较小,但仍需要引起重视,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胆囊切除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运动。
981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