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科室相关科普
屁股一侧里面的筋疼怎么回事

薛德挺
主任医师
骨科
屁股一侧里面的筋疼,从医学角度来讲,是指臀部一侧深部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出现疼痛感觉。这种疼痛通常由多种原因引发,主要涉及肌肉劳损、坐骨神经受压、髋关节疾病、骶髂关节炎等方面。
1、肌肉劳损:
长时间的久坐、久站或进行过度的体力劳动,比如长时间伏案工作、长途驾驶、搬运重物等,都可能导致臀部一侧的肌肉,如臀大肌、臀中肌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发肌肉劳损。肌肉劳损后,局部会产生乳酸堆积,刺激神经末梢,进而出现疼痛。一般在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2、坐骨神经受压: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从腰部一直延伸到下肢。当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突出的椎间盘可能会压迫到坐骨神经,而臀部正是坐骨神经经过的部位,所以会引起屁股一侧里面的筋疼。这种疼痛通常较为剧烈,且可能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尤其在弯腰、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疼痛会加重。
3、髋关节疾病:
髋关节的病变,如髋关节滑膜炎、股骨头坏死等,也可能导致屁股一侧里面的筋疼。髋关节滑膜炎常因创伤、感染、变态反应等因素引起,滑膜炎症会导致关节内积液增多,压力升高,刺激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引起臀部疼痛,患者在行走、上下楼梯或髋关节活动时疼痛会加重。
4、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位于臀部上方,连接着骶骨和髂骨。骶髂关节炎可由年龄增长、创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病变会导致骶髂关节出现炎症反应,引起疼痛,这种疼痛可放射至臀部一侧,患者在弯腰、站立、行走或上下楼梯时,由于关节受力增加,疼痛会加剧。
若屁股一侧里面筋疼的症状持续不缓解,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出现行走困难、下肢麻木无力,伴有发热、肿胀,或疼痛在休息、调整姿势等常规处理后仍无改善,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屁股一侧里面筋疼的注意事项
当出现屁股一侧里面筋疼时,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臀部的负重和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如果是因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活动,伸展腰部和臀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可选择舒适的体位,如侧卧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保持髋关节和脊柱处于自然放松状态。
避免进行过度劳累的体力活动,如搬抬过重的物品,防止加重臀部的负担。在进行日常活动或运动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适度性,避免突然用力、剧烈扭转等可能损伤臀部的动作。例如,在搬重物时,先蹲下,将物体靠近身体,利用腿部和臀部的力量慢慢起身,而不是直接弯腰去搬。
1121
39
什么叫做脱臼
薛德挺
主任医师
骨科
脱臼,医学上称为关节脱位,指的是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人体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等结构组成,正常情况下,关节面相互契合,关节囊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关节腔则为关节活动提供空间。当受到外力作用,或关节本身存在病变时,关节面的正常位置发生改变,就形成了脱臼,会导致关节的正常功能受限,并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脱臼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外力创伤是最常见的因素。直接暴力,如撞击、打击等,可直接作用于关节,导致关节脱位。如在运动中,肢体受到猛烈的碰撞,或者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事件中,关节遭受强大外力冲击,都容易引发脱臼。
间接暴力同样不容忽视,比如在跑步时突然扭转身体,或者在进行一些需要大幅度关节活动的动作时,由于杠杆作用,也可能使关节面发生错位,造成脱臼。此外,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薄弱、关节囊松弛等自身结构因素,也会增加脱臼的发生风险。
脱臼发生后,患者首先会感到关节部位剧烈疼痛,这种疼痛较为尖锐,难以忍受,且在试图活动关节时疼痛会明显加剧。同时,关节周围会迅速出现肿胀,是由于局部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应导致的。
外观上,脱臼的关节会呈现出畸形,与正常关节形态有明显差异,肢体的长度和位置也可能发生改变。如肩关节脱臼时,肩部会失去正常的圆润轮廓,呈现出方肩畸形。关节活动受限也是脱臼的典型表现,患者无法像往常一样自如地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动作,严重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
脱臼做什么检查
1、X线检查:
可直观显示关节脱位的类型、方向以及有无合并骨折等情况,是诊断脱臼的常规检查方法;
2、CT检查:
对于一些复杂关节,如髋关节、脊柱关节等的脱臼,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内部结构、细微骨折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3、MRI检查:
主要用于观察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如韧带、肌腱、关节囊等结构的撕裂或损伤程度;
4、关节造影检查:
通过向关节腔内注入造影剂,再进行X线或CT检查,可更清楚地显示关节内的一些细微结构变化,如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等,适用于一些常规检查难以明确的关节病变。
1304
2
什么叫富贵包
薛德挺
主任医师
骨科
富贵包本质上是在颈胸交界处(第7颈椎和第1胸椎椎体水平)出现的突出包块,多由脂肪堆积以及局部软组织增生引起。从外观上看,表现为颈部后方明显隆起,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因人而异,严重影响颈部乃至整体的体态美观。
这一包块并非医学上的正式病名,因其常被认为与不良生活习惯及体态有关,且在一些人观念里,该部位饱满隆起类似富贵之相而得名。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长期不良姿势是主要诱因。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伏案工作,使颈部处于过度前屈状态,颈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此时,颈胸交界处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持续受到牵拉,为维持身体平衡,局部会逐渐增生、肥厚,脂肪也随之堆积,久而久之形成富贵包。
同时,缺乏运动导致颈部肌肉力量薄弱,无法有效维持颈椎的正常位置,也是富贵包产生的因素之一。另外,部分人群因年龄增长,身体代谢功能下降,脂肪代谢减缓,在颈部等部位易出现脂肪异常堆积,若合并不良姿势,更易促使富贵包形成。
从外观上,富贵包使得颈部后方显得臃肿,破坏了颈部线条的流畅性。严重时,会造成头部前倾、含胸驼背等体态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气质,还会给人一种没精神的感觉。
而且,富贵包的存在并非仅仅是外观问题,还会对身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由于其位置靠近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随着包块的增大,可能会压迫颈部血管,影响脑部供血,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压迫神经则可能引发肩颈部疼痛、麻木,上肢无力,甚至影响手臂的正常活动,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富贵包如何改善
1、姿势纠正:
保持正确坐姿,挺胸抬头,双眼平视,避免长时间低头;站立时,让身体重心均匀分布,肩部自然下垂,减少颈部前屈及含胸驼背姿势;
2、颈部运动:
进行颈部伸展训练,如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动作,活动范围以自身能耐受为宜,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部活动功能;
3、背部锻炼:
开展背部肌肉强化运动,如小飞燕、五点支撑等,增强背部肌肉对脊柱的支撑力,纠正含胸驼背,减轻颈部压力;
4、生活习惯调整:
减少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定时起身活动;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和床垫,保证睡眠时颈部、脊柱处于自然生理曲线位置。
1501
90
腱鞘炎要动手术吗
薛德挺
主任医师
骨科
腱鞘炎并非必定需要手术治疗,是否选择手术取决于多种因素。当腱鞘炎处于早期阶段,症状相对较轻时,通常不需要手术。然而,当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手术则可能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
疾病早期,患者可能仅感到患病部位偶尔疼痛,疼痛程度较为轻微,对日常活动影响较小,关节活动虽稍有不适,但基本能正常进行,也未出现明显的肿胀、卡顿等严重症状。通过适当休息、调整日常活动习惯等保守措施,炎症往往能够得到控制,症状随之缓解。
当病情发展较为严重时,就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疼痛症状持续且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休息,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难以缓解;患病部位出现明显肿胀,腱鞘增厚显著,甚至形成结节;手指或肢体关节在活动时频繁出现卡顿、弹响,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度,如“弹响指”或“扳机指”症状严重,手指屈伸严重受限,无法正常完成日常的抓握、伸展动作,且经过较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就需要考虑手术干预,以改善症状,恢复关节功能。
腱鞘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长期重复性的手部或肢体活动,致使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是引发腱鞘炎的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腱鞘的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其弹性和柔韧性降低,对肌腱的保护和润滑作用减弱,增加了腱鞘炎的发病风险。
一些全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会干扰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使得腱鞘更易遭受炎症侵袭。此外,外伤或局部感染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破坏了腱鞘的完整性,也可能诱发腱鞘炎。
诊断腱鞘炎时需要做哪些检查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判断患病部位有无压痛、肿胀情况,检查关节活动度,查看是否存在弹响、卡顿等异常表现;
2、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清晰显示腱鞘及肌腱的形态结构,观察有无增厚、积液等炎症相关表现;
3、MRI检查:
该检查对软组织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精准呈现腱鞘、肌腱的细微病变,明确炎症的范围及程度,为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4、X线检查:
虽然X线对腱鞘炎本身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但可用于排查有无骨质病变,从而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骨骼疾病。
681
77
脚崴了需要多久才能恢复

赵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脚崴了后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可能是2-4周,也可能是数月。脚崴在医学上称为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损伤,多因行走时突然踏空、运动时姿势不当等原因,导致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关节囊等软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或撕裂。
对于轻度脚崴伤,仅表现为踝关节周围轻度疼痛、肿胀,活动轻度受限,且无明显的韧带撕裂或骨折。这类损伤通常恢复较快,一般在数天到1周左右,肿胀和疼痛就会明显减轻,2周左右基本可恢复正常活动。是因为轻度损伤对软组织的破坏较小,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能够较快发挥作用。
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迅速清理受损组织产生的炎症物质,同时,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开始增殖,合成胶原蛋白等物质,修复受损的韧带和肌肉纤维。在此期间,若能适当休息、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恢复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中度脚崴伤时,踝关节周围肿胀较为明显,疼痛加剧,活动明显受限,可能伴有部分韧带撕裂。这种情况下,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到4周。在损伤发生后的初期,局部出血形成血肿,炎症反应较为剧烈,肿胀和疼痛较为突出。随着时间推移,血肿逐渐被吸收,炎症逐渐消退,但受损的韧带需要更长时间来修复。
通常在2周左右,肿胀和疼痛会有较大缓解,但韧带的完全修复可能需要4周左右,此时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强度。在恢复过程中,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加速恢复进程。
重度脚崴伤往往伴有严重的韧带撕裂甚至骨折,恢复时间会显著延长,可能需要数月。严重的韧带撕裂会导致关节的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骨折则需要更复杂的修复过程。在骨折后的初期,断端周围会形成血肿,随后血肿机化,逐渐形成纤维性骨痂。
随着时间推移,纤维性骨痂逐渐被骨组织替代,形成骨性骨痂,这个过程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同时,严重受损的韧带也需要通过手术修复或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来恢复其功能。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制动、康复训练等,以确保骨折愈合和韧带修复良好,避免留下后遗症。
脚崴了怎么办
1、急性期制动:
脚崴后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部位进一步受力。可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减少受伤脚踝负重,防止损伤加重;
2、冷敷处理:
在受伤后的24至48小时内,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至20分钟,间隔1至2小时重复冷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
3、抬高患肢:
尽可能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可在休息时用枕头等物品垫高脚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4、观察症状变化:
密切关注受伤部位的症状,如肿胀程度、疼痛是否加剧、皮肤颜色有无异常等。若出现肿胀迅速加重、疼痛难忍、皮肤发紫等情况,及时就医。
736
95
何为筋膜炎
赵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筋膜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筋膜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筋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层结缔组织,分隔并支持着肌肉、骨骼及其他组织器官,对维持身体正常结构与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当患上筋膜炎时,筋膜会出现充血、水肿、增厚等炎症性改变,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筋膜炎的发病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的不良姿势是常见诱因之一。如长时间伏案工作、久坐或弯腰驼背,会使身体某些部位的筋膜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废物堆积,久而久之引发炎症。
此外,过度劳累也会增加筋膜炎的发病风险。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反复的肌肉牵拉和筋膜摩擦,容易使筋膜受损,进而诱发炎症。
寒冷、潮湿的环境也可能是筋膜炎的诱发因素,当身体暴露在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时,筋膜会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为炎症的产生创造条件。
筋膜炎患者的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为隐痛或胀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多集中在病变筋膜所在区域。疼痛在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加重,适当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活动量过大时疼痛又会加剧。
部分患者还会感觉到病变部位肌肉紧张、僵硬,活动受限,尤其是在进行伸展、旋转等动作时,这种受限更为明显。有些患者可能在病变部位摸到条索状硬结,按压时疼痛加剧。
筋膜炎可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其中腰背部、颈部、肩部及足底较为常见。在腰背部,由于承担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且日常活动中频繁受力,筋膜容易因劳损而发炎。患者常感到腰部酸痛,严重时会影响弯腰、转身等动作。
颈部和肩部的筋膜炎,多与长期低头看手机、使用电脑等不良习惯有关,会导致颈部和肩部疼痛、僵硬,活动时可能伴有弹响。足底筋膜炎则常见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患者在行走时足底会出现疼痛,尤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行走时,疼痛较为剧烈。
若筋膜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持续发展,导致筋膜增厚、粘连,进一步加重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长期的疼痛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且,持续的筋膜炎症可能会对周围的肌肉、骨骼等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如肌肉萎缩、关节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筋膜炎怎么治疗
1、休息与制动:
一旦确诊筋膜炎,应立即停止导致劳损的活动,让受累部位充分休息。必要时使用支具或绷带进行局部固定,限制过度活动,为筋膜炎症的消退创造良好条件;
2、物理治疗:
采用热敷,利用热传递原理,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肿,缓解疼痛。也可进行按摩,由专业人员操作,放松紧张的肌肉和筋膜,改善局部组织的弹性和活动度。此外,还可借助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手段,促进炎症吸收;
3、调整生活习惯:
改变不良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潮湿环境对身体的刺激,降低筋膜炎复发风险。
986
56
韧带断裂需要手术吗
赵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韧带断裂不一定都要通过手术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对于轻度的韧带断裂,也就是仅有少部分韧带纤维受损,韧带的主体结构依然保持相对完整,并且关节的稳定性未受到显著影响时,保守治疗通常是可行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恰当的休息、制动以及后续系统的康复训练,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有可能逐渐修复受损的韧带纤维,从而恢复韧带的功能,因此不一定需要进行手术。
中度的韧带断裂意味着有较多的韧带纤维发生断裂,虽然韧带尚未完全失去功能,但关节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若经过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显示断裂的范围相对局限,并且医生综合判断通过保守治疗,同时配合严格的康复措施,有较大的可能性恢复韧带功能以及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可以首先尝试保守治疗。
然而,如果在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或者在活动过程中关节仍然频繁出现不稳定的表现,例如有晃动、错动感等,此时手术治疗可能就成为必要的选择。
年轻且身体素质良好的人,身体的新陈代谢旺盛,组织修复能力较强。即便韧带断裂相对严重,但只要损伤部位存在一定的修复潜力,医生可能会优先尝试保守治疗,密切观察恢复情况。毕竟手术存在诸如感染、术后粘连等风险,对于年轻患者而言,尽可能保留原有韧带的功能,对其长远的关节健康意义重大。
而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手术耐受性较差,并且可能同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都会显著增加手术风险。所以,老年人韧带断裂后,如果症状不太严重,能够通过保守治疗维持基本的生活活动能力,通常会优先考虑保守治疗方案。
韧带断裂的注意事项
1、紧急处理:
一旦发生韧带断裂,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部位进一步损伤。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15至20分钟,间隔1至2小时,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可使用简易支具或绷带进行初步固定,维持受伤关节的相对稳定;
2、复位与固定:
根据韧带断裂情况,若有移位需进行复位。复位后,采用外固定或内固定方式。外固定常用石膏、支具等,适用于轻度断裂且关节稳定者;内固定则通过手术植入螺钉、铆钉等,用于严重断裂以确保韧带断端紧密贴合,促进愈合;
3、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等,观察韧带愈合情况。依据复查结果,医生调整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确保韧带顺利愈合,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1097
25
脱臼什么意思
赵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脱臼,医学上称为关节脱位,指的是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正常情况下,关节依靠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结构维持稳定,使关节面相互契合,从而保证关节能顺畅地进行各种活动。
一旦发生脱臼,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脱臼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完全脱位时关节面完全分离,半脱位则是关节面部分失去正常对合,两者都会导致关节外观和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脱臼的发生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直接暴力是常见原因之一,当关节受到直接的外力撞击,如在运动中遭受猛烈碰撞,或因意外事故被重物砸击关节部位,强大的外力可直接使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发脱臼。
间接暴力同样不容忽视,如当人摔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部着地,力量沿着骨骼传导至肩部,可能导致肩关节脱臼。此外,肌肉的强烈收缩也可能导致脱臼,在一些剧烈运动中,肌肉突然猛烈收缩,产生的力量超过了关节的承受能力,就可能使关节脱位,如投掷运动员在发力瞬间,肩部或肘部的肌肉强烈收缩,可能引发相应关节脱臼。
脱臼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症状。最突出的表现是关节部位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强烈,常使患者难以忍受,且在试图活动关节时,疼痛会进一步加剧。
由于关节脱位,周围的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等会受到损伤,导致局部出血、水肿,因此关节会迅速出现肿胀,外观上可看到关节处明显隆起或变形,与正常关节形态差异显著。而且,脱臼后的关节会完全丧失正常活动功能,患者无法自主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动作,肢体的正常运动受到严重限制。
脱臼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对关节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长期的关节脱位会使关节软骨因失去正常的对合和营养供应,逐渐磨损、退变,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而且,由于关节功能受限,患者肢体的肌肉会因长期缺乏正常活动刺激而逐渐萎缩,进一步影响肢体的运动能力。
脱臼怎么治疗
1、复位:
尽快进行复位,恢复关节面的正常对合关系。手法复位是常用方法,医生通过专业手法操作,利用杠杆原理等,轻柔地将脱位的关节头推回原位。对于复杂或手法复位失败的脱臼,可能需手术切开复位,在直视下精准复位关节;
2、固定:
复位后,使用石膏、支具或绷带等进行固定。固定时间根据关节部位和损伤程度而定,一般为2至3周,目的是使损伤的关节囊、韧带等组织得以修复,防止再次脱位,为关节恢复稳定创造条件;
3、康复训练:
固定期结束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初期进行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预防肌肉萎缩;之后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缓慢屈伸、旋转关节,恢复关节功能,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
772
55
股骨头坏死是什么意思
赵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引起患者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正常情况下,股骨头依靠丰富的血管网络获取营养,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与正常功能。一旦血运出现问题,股骨头的骨细胞因缺乏养分供应,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便会逐渐死亡,是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根本原因。
多种因素都可能引发股骨头坏死,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常见诱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可能会干扰脂肪代谢,使脂肪在肝脏堆积,进而形成脂肪栓子。这些栓子随血液循环进入股骨头的血管,堵塞血管,导致股骨头血供受阻。
酗酒同样危害巨大,长期过量饮酒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缓,影响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同时酒精还可能直接损害股骨头内的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加重血运障碍。
此外,创伤也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如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等,这些严重的外伤会直接破坏股骨头的血管,使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中断,大大增加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病风险。
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髋关节或腹股沟区的隐痛、酸胀不适,这种疼痛通常在长时间行走、站立或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所以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剧,转变为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活动。患者在行走时会出现明显的跛行,这是因为疼痛导致患者不自觉地减少患肢负重,长期如此还会引起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进一步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
到了疾病晚期,由于股骨头塌陷变形,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会严重受限,患者可能连简单的抬腿、弯腰穿鞋等动作都难以完成。
股骨头坏死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应用血管扩张剂,增加股骨头血管灌注量,促进血运恢复;
2、物理治疗:
采用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液中氧含量,增加股骨头组织的氧供,促进骨细胞修复。也可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刺激局部血管再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区域的骨质修复;
3、关节置换手术:
当股骨头坏死发展到晚期,股骨头严重塌陷,髋关节功能严重受损,保守治疗和保髋手术效果不佳时,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通过植入人工关节假体,恢复髋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815
11
什么是软组织挫伤
赵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软组织挫伤指的是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因受到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如撞击、摔倒、扭伤、挤压等,导致的损伤。
这些软组织在维持身体正常活动、保护骨骼和内脏器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发生挫伤时,软组织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内部的细胞、血管等结构受损,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
软组织挫伤的损伤机制多样,直接外力撞击是常见原因,如在运动中身体某部位被硬物直接击打,强大的冲击力会使局部软组织的细胞和纤维受损,血管破裂出血。
间接外力也不容忽视,如在运动过程中突然的扭转、拉伸动作,像篮球运动员急停转身时,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能因过度扭转而挫伤。另外,长时间的重复性外力作用,如长期从事手工劳作,手部软组织持续受到微小损伤的积累,也可能引发软组织挫伤。
软组织挫伤可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四肢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如上肢的肩部、肘部、腕部,下肢的髋部、膝部、踝部等。在日常生活中,滑倒时手部撑地,容易导致手腕部的软组织挫伤;运动时的碰撞,可能造成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
躯干部位,如胸部、腹部,在遭受外力撞击时,其表面的软组织也可能出现挫伤。此外,颈部的软组织在突然的屈伸、扭转等情况下,同样可能发生挫伤。
软组织挫伤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症状。受伤部位通常会迅速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损伤严重程度而异,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且在活动受伤部位时,疼痛会加剧。
由于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间隙,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肿胀范围可能逐渐扩大,皮肤表面可能伴有淤血、青紫现象。部分患者还会感到受伤部位的肢体活动受限,是因为疼痛和肿胀影响了肌肉、关节的正常运动,导致无法自如地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
若软组织挫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期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而且,受伤部位若恢复不佳,可能会形成瘢痕组织,导致局部软组织粘连,进一步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此外,严重的软组织挫伤还可能引发感染,尤其是当皮肤有破损时,细菌容易侵入伤口,引起局部炎症,若炎症扩散,还可能对全身健康造成威胁。
软组织挫伤怎么治疗
1、休息制动:
受伤后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的软组织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必要时使用绷带、支具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
2、冷敷处理:
在受伤后的24至48小时内,采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受伤处,每次15至20分钟,间隔1至2小时;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对于肿胀明显者,可适当使用消肿药物,促进局部肿胀消退,改善血液循环;
4、热敷:
受伤48小时后,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受伤部位,每次15至20分钟,每天数次。
939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