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夏天脚冻的疼怎么回事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夏天脚冻的疼可能是由于冰类食品摄入较多、体质虚弱、环境温度、宫寒、下肢血供不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针对病因治疗。 1、冰类食品摄入较多: 比如长时间吃雪糕、喝冷饮等,导致寒气在体内聚积,严重情况下可能表现出夏天脚底冻、疼、僵硬症状。建议患者少吃或不吃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食物,如冰糕等。 2、体质虚弱: 导致人体血循环不良,不能到达手脚,同样也会出现夏天脚太过冰凉从而冻的产生疼痛感,还会有乏力等症状。采取按摩脚底,每日30分钟,2-3次,促进血液循环,或者热水泡脚,每日2-3次。 3、环境温度: 如空调的度数过低、长期身处又冷又湿的环境中会使脚发麻、疼痛。建议盖毯子或者关闭空调,改用温和的电扇等,避免冷风直接对应脚部。 4、宫寒: 寒气凝滞于子宫内,从而影响子宫血液循环,使患者出现畏寒、手脚冰凉、月经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艾附暖宫丸、乌鸡白凤丸等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艾灸、按摩等方式缓解。 5、下肢血供不足: 下肢血供不足导致血液循环受损,使足部缺血,从而引起的缺血性痉挛以及疼痛与脚冻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华法林钠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来做治疗,还可以通过理疗的方法来做改善,一般需要通过针灸以及按摩等方法来做调理,也能帮助改善血液循环。 另外,患者可以穿厚一点的袜子进行脚保暖,不仅柔软舒适,还可吸收脚汗,还可以热水泡脚等。
6478
2024-06-05
一到下午脚踝就肿是怎么回事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一到下午脚踝就肿可能是站立太久引起,属于正常情况。除此之外,还可能是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心脏病、肝硬化、肾脏功能不全引起,建议遵医嘱排查病因并及时治疗。 1、站立太久: 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站立引发脚踝劳累受损导致的生理性水肿,一般没有疼痛等症状,仅自觉微微发胀。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建议患者适量运动,如散步,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休息等,从而缓解水肿情况。 2、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 长期办公全天时间坐着,会导致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引起脚踝肿胀、疼痛,下午尤为明显,建议患者休息时可以适当垫凳子抬高患肢,以加快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症状。也可以穿下肢静脉曲张袜改善。 3、心脏病: 症状为心悸、乏力、脚肿等。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脚踝水肿,特点是下午肿胀为主,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和脚踝水肿症状。如果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肝硬化: 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下午脚踝水肿以及腹胀、食欲减退症状。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胶囊、护肝片等,严重肝硬化通常为手术治疗,方式可分为选择性分流术和非选择性分流术,阻断反常血流。 5、肾脏功能不全: 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水肿,引发脚踝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导致水和钠的排出减少,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并减少豆腐、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时间,每日最少8小时,尽量少熬夜,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五禽戏等。
7276
2024-06-05
右脚抬不起来怎么回事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右脚抬不起来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劳累、脚踝扭伤、腓总神经损伤、伸趾肌腱损伤、骨折愈合不良。建议遵医嘱进行对因治疗。 1、劳累: 长时间走路可能导致患者右脚出现劳累,从而右脚抬不起来和浑身乏力的不舒服症状。无需治疗,建议休息,可以将腿放于舒适处,保持身体平卧等,也可以增加饮食摄入,如牛奶、鸡肉,补充营养。 2、脚踝扭伤: 可能导致右脚局部组织炎症和水肿以及疼痛。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定期使用冰袋冰敷受伤部位,每次30分钟,每天4-6次,以减少肿胀和疼痛,在受伤24小时后,可以开始使用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3-5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放松,还可以将受伤腿抬高至心脏以上位置,有助于减少肿胀。遵医嘱使用消肿止痛酊、布洛芬胶囊等。 3、腓总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受损后,可能导致局部肌肉瘫痪,造成疼痛、活动局限,从而影响右脚抬起功能。针对神经损伤,可以通过物理疗法如针灸、低频电刺激等进行治疗,同时可使用注射用腺苷钴胺、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伸趾肌腱损伤: 伸趾肌腱受损,会影响脚趾的伸展动作,会造成右脚疼痛、肿胀、伸直困难,进一步影响右脚的抬起能力。可使用如凯斯勒缝合法修复肌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等缓解肿胀,以及针灸、超短波等物理疗法促进恢复。 5、骨折愈合不良: 如果右边脚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愈合不良或畸形愈合,可能影响右脚的正常活动,导致抬不起来,行走时步态异常。可以考虑内固定术,通过植入金属板、螺钉等器械来稳定骨折部位,促进愈合。已经畸形的患者应采取外固定支架矫形手术。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有跷二郎腿等不良习惯,减轻脊椎和脚部的负担。
9416
2024-06-05
脚崴了像针扎一样刺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脚崴了,出现像针扎一样的刺痛感,可能是由韧带损伤、神经损伤、跟腱炎、踝关节血肿、骨折。建议就医排查病因,及时遵医嘱进行治疗。 1、韧带损伤: 脚崴时,踝关节的韧带可能受到拉伤或撕裂,这会导致刺痛感。将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给予脚充分的休息时间。可以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制动,保护受损关节韧带,促进受损部位自我修复。症状严重的患者主要采取韧带修补与重建手术,有开放式手术与微创手术(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两种方式。 2、神经损伤: 脚崴可能导致踝关节附近的神经受损,神经损伤会引起针扎样的刺痛感。这种疼痛通常在特定的动作或压力下加剧。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还可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有谷维素片、复合维生素B片、甲钴胺片等。 3、跟腱炎: 跟腱炎通常是跟腱部位发生无菌性炎症,通常会出现脚踝部位红肿刺痛、活动不便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吲哚美辛胶囊、洛索洛芬钠片或者舒筋活血片等药物治疗。 4、踝关节血肿: 崴脚后如果出现踝关节周围肌腱、韧带撕裂,容易导致局部出血,几天后会形成血肿,可导致局部出现刺痛感的现象。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伤药片或活血止痛片等。 5、骨折: 是骨折本身的刺激、严重的肿胀或神经的并发损伤,会造成脚刺痛或者畸形等,可遵医嘱进行手术切开复位治疗,使用钢板、螺丝钉等材料固定骨折端,以促进愈合。 另外,患者还可以穿戴支撑性鞋具或拐杖,以减少脚部负担,减轻疼痛。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建议进行X光、MRI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7270
2024-06-05
小腿骨折手术后大脚趾不能往上翘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小腿骨折手术后大脚趾不能往上翘可能是由于钢板或者螺钉压迫、术后疤痕粘连、神经损伤、骨折愈合不良、屈肌腱断裂造成的,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钢板或者螺钉压迫: 小腿骨折手术后,由于螺钉位置不当,可能压迫足趾伸趾肌腱,导致大脚趾疼痛、无法正常收缩或伸展等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大脚趾无法往上翘。可通过二次手术重新调整螺钉位置,解除对伸趾肌腱的压迫。 2、术后疤痕粘连: 患者疼痛以及活动受限,手术后,可能会在脚趾关节或肌腱部位形成疤痕粘连,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可以通过热敷、按摩、推髌骨等方法改善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如粘连严重或骨折愈合不良,可以行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松解术、手术切开松解术等,剥离粘连组织,减缓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3、神经损伤: 大脚趾感觉减退或麻木。手术过程中或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腓总神经受损,使大脚趾的屈伸功能受到影响。可以遵医嘱通过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片、腺苷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在医生的指导下,还可以进行脚趾的屈伸锻炼,逐步恢复脚趾的活动能力。 4、骨折愈合不良: 如果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愈合不良或畸形愈合,可能影响脚趾的正常活动,导致大脚趾不能往上翘,甚至不能完全伸直,行走时步态异常。可以考虑内固定术,通过植入金属板、螺钉等器械来稳定骨折部位,促进愈合。已经畸形的患者应采取外固定支架矫形手术。 5、屈肌腱断裂: 手术中或愈合过程中,大脚趾的屈肌腱可能发生断裂,导致无法向上翘起。应探查断裂部位,将断裂的肌腱进行手术缝合,有肌腱转移、肌腱自体移植术治疗,缝合后予以石膏外固定。术后予以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片进行抗感染治疗,疼痛较为严重时,予以布洛芬缓释片进行止痛治疗。 患者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适量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6514
2024-06-05
左脚一阵一阵发热是怎么回事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左脚一阵一阵发热,可能是剧烈运动、外伤、伤口感染、足底筋膜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发作等原因所致,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1、剧烈运动: 如果患者进行剧烈运动之后休息一下,然后再次进行运动,可出现此类情况,由于脚部血液循环加速,脚部发热、出汗,无需特殊处理,休息之后即可缓解。 2、外伤: 左脚受到跌打损伤,可能导致局部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受损,引发红、肿、热、痛等创伤性反应。需用冰袋冷敷患处,促进不适症状消退,同时遵医嘱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 3、伤口感染: 如果脚部局部皮肤破损后未及时处理,可能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发热,需遵医嘱应用阿莫西林胶囊、红霉素软膏等药物。 4、足底筋膜炎: 剧烈运动、过度劳作或受凉等可能引发足底筋膜炎,导致无菌性炎症,炎性渗出物增多,刺激局部产生发热、疼痛等症状。需遵医嘱应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神经损伤,患者出现感觉异常,脚部有麻木、刺痛、发热等症状。需遵医嘱应用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甲钴胺片等药物。 6、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发作: 是嘌呤代谢障碍,尿酸排泄降低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皮下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可出现此类情况,患处红肿、关节变形,需遵医嘱应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秋水仙碱片、泼尼松片等药物。 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保持脚部卫生,避免剧烈运动或过于劳累,如果感觉不适,应及时就医处理。
8098
2024-06-05
走路时间长了脚腕疼怎么办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走路时间长了脚腕疼,可能和多种因素相关,如乳酸产生过多、慢性劳损、脚踝扭伤、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需要遵医嘱明确具体情况,然后进行积极治疗。 1、乳酸产生过多: 长时间走路导致身体产生大量乳酸,堆积在脚踝部位引发疼痛。这属于正常情况,建议适当休息,减少乳酸生成,一段时间后可恢复。 2、慢性劳损: 长时间走路会使踝关节受到持续的压力,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表现为脚腕疼痛、红肿,活动时可能加重。需要适当休息,减少走路时间,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脚踝扭伤: 走路过程中不慎扭伤脚踝,对局部组织造成牵拉。表现为脚踝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受伤24小时内冷敷以缓解疼痛和肿胀,24小时后可用热敷促进血液吸收。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4、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可能是因为踝关节处的韧带损伤,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行走出现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除了上述表现外,还可见关节肿胀、僵硬等。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缓解疼痛。 5、骨质疏松症: 可导致骨密度降低,踝关节承受能力减弱,长时间走路易引发疼痛,同时骨折风险增加,可能出现身高缩短、驼背等症状。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如乳酸钙片、碳酸钙D3片等,同时可服用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个人护理,如避免长时间重体力劳动、长时间行走站立等。如果出现不适,注意及时就诊,以确保健康。
9788
2024-06-05
左跟骨骨质增生怎么治疗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左跟骨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左跟骨骨质增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年龄老化、长期站立或行走、劳损、外伤、遗传因素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并遵医嘱接受相应的治疗。 1、年龄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系统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导致骨头之间的连接变得不稳定。为了弥补这种损失,身体会产生额外的骨质,形成骨质增生。此时,患者除了足跟疼痛外,还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口服抗骨增生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另外物理治疗,如热敷(用毛巾包裹冰块,放在受损部位,每次15-20分钟)、冷敷(使用热毛巾包裹热水袋,放在受损处,每次15分钟,休息5分钟)、按摩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2、长期站立或行走: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能导致足部承受过大的压力,进而引发骨质增生。此时,患者除了足跟疼痛外,还可能感到足部疲劳和沉重。建议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休息和进行足部放松。可选择具有良好支撑和缓冲功能的鞋子,以减轻足部负担。 3、劳损: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其足跟部可能因反复受力而发生劳损,导致骨质增生。此时,患者除了足跟疼痛外,还可能伴随有足部疲劳、肌肉酸痛等症状。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电刺激治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促进软组织修复。 4、外伤: 足部受到严重的外力冲击,如跌倒、撞击等,可能导致局部软组织受损,进而引发骨质增生。此时,患者除了足跟疼痛外,还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瘀血等症状。建议受伤后48小时内冷敷(方法同上)患处,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另外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5、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可能因遗传因素而容易发生骨质增生。这类患者的家族中可能有多人患有类似疾病。与劳损和外伤的治疗相似,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和物理治疗来缓解疼痛。如果经过积极保守治疗未获得良好的效果,可以通过手术切除骨刺来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康复。
6830
2024-06-05
左脚腰内侧疼痛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左脚、腰内侧疼痛,可能是过度劳累、软组织损伤、扁平足、足底筋膜炎、腰间盘突出症等原因所致,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1、过度劳累: 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进行长时间的运动,如跑步、跳绳等,导致腰、腿、脚等部位受力,可出现此类情况,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休息即可,休息之后即可缓解。 2、软组织损伤: 如果患者摔倒、受到挤压等导致脚部、腰部局部软组织损伤,可出现此类情况,同时伴有红肿,需遵医嘱应用红花油、云南白药气雾剂等药物。 3、扁平足: 是指因脚部骨、关节、韧带的结构异常,导致足弓下陷甚至消失的病症,是常见的脚部畸形,可能是先天因素、慢性劳损、足部外伤等原因所致,患者左脚是扁平足,由于脚部畸形,负重、长时间站立可导致左脚的脚底、左侧小腿外侧及左侧腰部受力,可导致肌肉酸痛,可采取截骨矫形术、关节融合术等手术。 4、足底筋膜炎: 跖筋膜位于足底跖骨与跟骨之间,承受着全身体重,容易受到牵张,特别是内侧所受牵张力更大,如果有足弓先天异常、肥胖、过度运动等,可导致脚部受力过大,可引起足底筋膜炎,出现此类情况,脚部不敢着地。需遵医嘱应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 5、腰间盘突出症: 如果患者有腰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或髓核卡压到神经,可导致神经水肿,出现此类情况,同时伴有腿麻,需遵医嘱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严重者采取手术摘除髓核。 左脚、腰内侧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选择。如果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通过X光、MRI等检查明确病因。
8000
2024-06-05
只有脚踝肿其他部位不肿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只有脚踝肿其他部位不肿,可能和扭伤、骨折、静脉曲张、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因素相关。需要及时就诊,明确具体原因后遵医嘱进行积极治疗。 1、扭伤: 当脚踝受到扭曲或撞击时,可能导致脚踝肿胀。是由于外力作用于关节,使软组织受损导致。除了肿胀外,还可能伴有疼痛、活动受限和皮肤发红等症状。急性期,可以使用湿毛巾或是冰袋冷敷来收缩血管,减少肿胀的形成。2天后,可以改用热毛巾来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肿胀消退。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关节负担。 2、骨折: 是由于剧烈的撞击、摔倒或其他外力造成的。骨折会导致严重的肿胀和疼痛,发生在脚踝时可见上述情况。对于骨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石膏固定、内固定手术等治疗。 3、静脉曲张: 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壁薄弱导致的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当脚踝处的静脉受到压迫或循环不畅时,容易出现肿胀,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肿胀感会加重。可通过穿戴弹力袜、抬高患肢等方法缓解。 4、痛风性关节炎: 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这通常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所导致。表现为脚踝红肿、热痛,并可能出现压痛。可遵医嘱使用非甾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缓解症状,并监测血肌酐水平。 5、类风湿关节炎: 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由于炎症作用,可见脚踝关节晨僵、肿胀和疼痛。建议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颗粒、吲哚美辛胶囊等)和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进行抗炎治疗。 对于出现脚踝肿的人群,需要减少活动,让受伤的脚踝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减少对脚踝的压力和进一步的损伤。
8550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