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传科科室相关科普
一文读懂: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你了解多少?
康鹏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虽然目前我们临床上寄生虫病发现得比以前少了,但还是有。就想着写篇笔记,让大家多了解下我国的寄生虫。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你知道吗?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水乡地区,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疟疾 疟疾在以前比较多见,现在属于比较罕见的寄生虫病了,它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典型症状是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出汗。 🌼黑热病 黑热病曾经在西北地区有一些病例,近些年也基本被控制,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脾肿大等症状。 🌼钩虫病 钩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农村和山区等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一些喜欢赤足行走或接触被钩虫污染的土壤的人,可是被它盯上的“常客”。感染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贫血等症状。 🌼丝虫病 丝虫病是由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蚊虫吸血传播。在我国,近年来已基本没有新发病例。 ❗不过啊,寄生虫虽然可怕,但也是有招数预防的~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积水,如果是垃圾桶建议每天清理干净,容易积水的地方,比如马桶水箱,可以往里面加点肥皂,以免蚊虫滋生。 👉做好个人防护:在流行区旅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液等。另外,不建议在疫水地区(有寄生虫生长的水域)游泳、洗澡。 👉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健康非常重要,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同时也建议将切生熟食的案板和刀分开。另外,也不要饮用生水哦,如果是没有过滤的水,建议煮沸后再喝。 如果做好了这些还是中招了怎么办?别慌,具体方法看图哦~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我国五大寄生虫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如果还有任何其他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972
2024-06-17
四种结核药先停哪一种,医生为你解答!
于建武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在结核治疗中,通常会使用四种主要的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这些药物各有其作用和副作用。 💊异烟肼:主要作用是杀菌,但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 💊利福平:同样具有杀菌作用,但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 💊吡嗪酰胺:对细胞内结核杆菌有特效,但可能引起关节痛。 💊乙胺丁醇:可以增强其他药物的效果,但可能引起听力损害。 💡那么在出现副作用时,选择先停哪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副作用的严重程度来决定,通常医生会首先考虑停用最可能引起当前副作用的药物。抗结核治疗分强化期和巩固期,强化期四种药物联合使用,巩固期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停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在更换药物后,需要随时关注服药后身体的反应变化,并且定期进行检查。对于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会更加复杂,可能需要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如氟喹诺酮类、贝达喹啉、利奈唑胺等。这些患者则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对于结核病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不能自己随便停药或者调整药量,这样非常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在日常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为了肝功能的健康,要避免食用一些油炸和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炸鸡、炸串等。另外,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每天至少8小时,这样能够让身体更好的休息。 🌷结核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详细的方法及护理可以看图,但只要我们遵循科学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到你们,如果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分享和关注哦!
543
2024-06-17
莫西沙星VS头孢:哪种抗生素更胜一筹
梁明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近日,我在网络上看到许多关于抗生素选择的讨论,其中莫西沙星与头孢的对比尤为热门。这样的问题,其实反映了大家在抗生素使用上的困惑。 🙋其实,莫西沙星和头孢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临床上并不没有莫西沙星比头孢好的这种说法,最后的关键还是在于病情和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莫西沙星与头孢都是常用的抗生素,但莫西沙星片属于氟喹诺酮类,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其适用于呼吸道感染。而头孢则属于头孢菌素类,不同的头孢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侧重也不一样。 ❓生活中什么时候选择莫西沙星或者头孢呢? ✅具体病情:如果是轻度感冒,头孢可能更为合适;而如果是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莫西沙星可能更能发挥作用。但请记住,抗生素并非万能药,滥用或误用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个体情况: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头孢可能更为安全,因为莫西沙星在这方面的副作用相对较大。同时,如果患者有过敏史,也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那么患者如何预防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呢? ✅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用法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 ✅使用抗生素期间,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莫西沙星还是头孢,它们都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所带来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时,我们要始终保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这两种药物的注意事项我也放在图中了,记得查看。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也请大家多多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311
2024-06-17
跟肺结核病人一个房间睡会被传染吗?一文解答
康鹏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上周末,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新闻,说是一个年轻男生去亲戚家玩,没想到被安排和一个患有肺结核的人住在同一个房间,事后才知道有肺结核,幸好最后结果检查没被传染。 🙋其实我在科室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大家碰到这种情况不要太过担心,但也要重视这个问题。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与肺结核患者同处一室,确实存在一定的传染风险,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其中肺结核患者是否处于传染期、房间是否通风、以及他自身的免疫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传染的可能性。 ✅肺结核病人咳嗽剧烈?小心传染! 如果肺结核病人咳嗽得很厉害,那说明他体内的结核病菌可能还在活动,痰里也可能有结核病菌。这时候,跟他待在一个房间,就要特别小心了,因为传染的风险比较大。 ✅治疗后不咳嗽、痰无病菌?传染风险低 但如果肺结核病人已经接受了治疗,吃了药,病情好转,不咳嗽了,痰里也没有结核病菌,而且房间还通风良好,那么被传染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而这个网友就是这种情况,病人没怎么咳嗽,还是后面看病人吃药才发现的。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用太担心。 👀我建议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肺结核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肺结核的症状如下: 1️⃣发热:这是肺结核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长期低热,特别是在午后和傍晚。这种低热一般不超过38℃,但在病情恶化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时,体温可能达到39℃以上。 2️⃣盗汗: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可能出现全身出汗,尤其是在体质虚弱或肺部病变较重的情况下。严重时,衣服和被子可能都会被湿透。 3️⃣咳嗽、咳痰:这是肺结核最常见的局部症状。早期咳嗽可能较轻,痰量也较少。但随着病变的进展,咳嗽可能加重,痰量也可能增多。如果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痰量会进一步增加,并可能出现黄脓痰。 4️⃣咯血:约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咯血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管损伤的部位和大小。痰中带血可能是由于炎性病灶的毛细血管损伤所致,而整口血痰则可能是由于小的动静脉损伤所致。当结核空洞内动脉瘤破裂时,可能发生大咯血,甚至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建议可以去当地医院做痰液的细菌学检查,如果结果是正常的,一般就没有被传染肺结核。同时,也可以主动了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情,以便更好地评估自己的风险。 🌷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过于恐慌。即使真的被传染了肺结核,只要及时发现并接受正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康复。 大家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可以看看图片中预防肺结核的方法哟,说不定有用哦,看完就点个关注再走吧~
752
2024-06-17
淋巴细胞偏低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淋巴细胞偏低既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出现淋巴细胞偏低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对于抵抗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往往能够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感染类型。 当淋巴细胞偏低时,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会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参与抗病毒过程,从而使得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特别是对于特定的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感病毒等,会直接攻击和破坏淋巴细胞,导致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 但是淋巴细胞偏低并不一定意味就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同样可能导致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机体的免疫反应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等炎症反应细胞数量增加,而淋巴细胞作为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其数量可能会相对减少。此外,某些细菌感染还可能通过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淋巴细胞计数下降。 因此,在诊断淋巴细胞偏低的原因时,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怀疑是病毒感染,医生可能会进行病毒学检测,如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如果怀疑是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检测。
805
2024-06-17
容易发炎的食物是什么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容易发炎的食物指的是可能诱发或加剧体内炎症反应的食物,如高糖食物、高脂食物、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海鲜食物、热带水果,如果出现发炎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一、高糖食物 1、糖果、甜点: 如糖果、甜点等,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2、甜饮料: 如汽水、果汁饮料等,同样含有大量糖分,可能诱发或加剧炎症。 3、加工食品: 部分加工食品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如饼干、蛋糕等,也需尽量避免。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影响机体固有的免疫反应,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加剧肠道炎症。 二、高脂食物 1、炸鸡、薯条: 如炸鸡、薯条等,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可能引发肝脏慢性炎症。 2、肥肉、动物内脏: 同样富含脂肪,长期大量摄入会加重肝脏负担,诱发炎症。 3、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中的油脂在高温下容易氧化变质,产生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身体炎症。 三、辛辣刺激食物 1、辣椒、胡椒: 如辣椒、胡椒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引发胃肠道炎症。 2、酒精类饮品: 如啤酒、白酒等,也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 四、海鲜食物 如螃蟹等海鲜类食物,虽然营养丰富,但摄入过多可能诱发过敏性皮炎等炎症反应。 五、热带水果 如荔枝等热带水果,由于其糖分含量较高,过多食用可能增加口腔疾病的患病风险,如喉炎、扁桃体炎等。 容易发炎的食物只是可能会诱发炎症反应,但是并不绝对,因此在日常饮食时不要过分担忧。
885
2024-06-17
乙肝表面抗原10.8高不高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乙肝表面抗原10.8ng/ml属于高水平,提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的含量较高,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控制病情并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乙肝表面抗原是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关键指标,一般乙肝表面抗原的正常值范围因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以0-0.05ng/ml或0-0.2ng/ml为参考范围。当乙肝表面抗原的数值超过这一范围时,即可判断为阳性,提示患者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从数值上看,10.8ng/ml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值的上限,因此可以判断为高水平。这一数值表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的含量较高,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原的数值高低,并不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唯一标准。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肝功能、病毒基因型、免疫状态等。因此,在评估患者病情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肝功能等。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10.8ng/ml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肝脏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942
2024-06-17
小三阳吃药多久才能停药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小三阳即乙肝小三阳,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状态。对于乙肝小三阳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停药的时间并非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进展来决定,具体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 一般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以观察病情的恢复情况。当患者的HBV-DNA转阴,且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还需继续监测HBVDNA至少3次,每次间隔至少6个月。若结果均为阴性,则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停药。但是总疗程不应少于2年半,因为停药后病情易复发,所以治疗时间应尽可能长。 此外,乙肝小三阳患者在病情好转时也不应立即停药,而是应咨询医生意见。若在6个月的检查中,乙肝e抗原转阴,e抗体出现,乙肝病毒DNA检查为阴性,肝功能指标正常,方可考虑减药或停药。 乙肝小三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切勿私自停药或换药,以免病情反弹。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对病情的控制和恢复也有积极作用。乙肝小三阳患者吃药停药需遵医嘱,科学治疗,方能取得最佳疗效。
718
2024-06-17
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区别是什么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虽然都是病毒性肝炎,但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例如病毒类型、乙型肝炎、传播范围与易感人群,以及发病症状、治疗与预防,具体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了解相关事宜。 一、病毒类型 1、甲型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2、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一种DNA病毒,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摄入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如共享餐具、牙刷等,也可能导致传播。 2、乙型肝炎: 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如共用针筒、针头、剃须刀等,都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的传播。 三、传播范围与易感人群 1、甲型肝炎: 传染性较强,传播范围广泛。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抗-HAV阴性者,尤其是幼儿、儿童和青少年。 2、乙型肝炎: 有特定的传播途径,普通的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被传染。主要传染源为急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四、发病症状 1、甲型肝炎: 患者发病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发热、腹泻、关节疼痛等症状。由于其病程较短,恢复较快,通常不会转为慢性。 2、乙型肝炎: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慢性患者则可能长期携带病毒,病情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五、治疗与预防 1、甲型肝炎: 治疗难度相对较小,部分患者甚至可能自愈。预防主要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 2、乙型肝炎: 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周期较长,目前主要通过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预防主要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以及避免接触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无论是甲型肝炎,还是乙型肝炎,患者都需要积极到医院就诊,给予针对性的处理,避免延误病情而导致疾病加重。
1490
2024-06-17
肝炎是什么指标高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诊断通常依赖于一系列生化指标和病原学检查。肝炎患者通常是肝功能指标升高、胆红素水平升高,另外,还可能出现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以及白蛋白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异常等。如果出现肝炎,建议患者及时就诊。 1、肝功能指标升高: 肝炎患者会出现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正常情况下ALT和AST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ALT和AST水平升高。因此,ALT和AST的升高是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2、胆红素水平升高: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的产物,主要由肝脏代谢。在肝炎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受阻,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升高不仅反映了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还可能导致黄疸的出现。 3、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炎的诊断还需要结合病原学检查,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如果血液中检测到相应的肝炎病毒标志物(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等)阳性,则可以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肝炎的诊断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4、白蛋白水平下降: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和药物等多种功能。在肝炎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受损,白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血液中白蛋白水平下降。白蛋白水平下降反映了肝脏合成功能的下降,也是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5、碱性磷酸酶异常: 肝炎患者还可能出现生化指标的异常,如碱性磷酸酶异常等,指标异常通常反映了肝脏的不同病理改变和损伤程度。 此外,还可能出现γ-谷氨酰转肽酶异常等。对于疑似肝炎的患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非常必要。同时肝炎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以促进肝脏的恢复和健康。
995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