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肛肠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胃镜息肉手术后多久再做胃镜好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胃镜息肉手术后再次进行胃镜检查的时间,多数患者是1-3个月后复查。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基于息肉的病理特性和术后恢复的一般规律。通过复查,医生可以了解手术效果、息肉是否完全切除以及是否存在复发的情况。建议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问题。 对于息肉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息肉为恶性或高度疑似恶性的这类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在术后1个月内复查胃镜,以便尽早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复发或转移。同时,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患者也需要在术后较短时间内进行复查,以确保身体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 而对于大多数良性息肉且手术成功的患者,息肉复发的风险相对较低,医生可能会建议在术后3个月左右进行复查。此时,身体已经基本恢复,更能耐受胃镜,能更好观察息肉的残留情况或是否出现新的息肉。 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手术部位造成刺激和损伤。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这些都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728
2024-06-03
造口回缩如何处理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造口回缩是造口手术术后可能遇到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多样,如支撑管移位或脱落、手术拆线过早、炎症刺激、体重增加过快、手术技巧问题等,需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处理,包括再次手术、药物治疗、更换造口袋等。 1、支撑管移位或脱落: 造口手术中使用支撑管以稳定肠管断端与腹壁的连接,若支撑管移位或脱落,将导致局部失去支撑,引发回缩。患者可能感到造口处不适,检查可见造口高度降低,甚至内陷。治疗需要根据医生建议,再次选择合适的支撑管支架进行固定,以确保造口的稳定; 2、手术拆线过早: 造口手术后,局部软组织需要时间恢复,若拆线时间过早,易导致局部瘢痕形成和挛缩,引发回缩。除造口回缩外,患者可能还伴有引流障碍。如有引流阻塞,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进行修复; 3、炎症刺激: 造口后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软组织充血、肿胀,进而引发回缩。患者可能感到造口处疼痛、红肿,并伴有分泌物增多。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保持造口清洁干燥; 4、体重增加过快: 患者术后体重增加过快,导致皮下脂肪肥厚,使造口相对内陷。患者的造口高度会出现降低,可能伴有局部不适。建议患者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增长,必要时可更换适合新情况的造口袋; 5、手术技巧问题: 手术时造口分离不充分或固定不良,可能导致术后造口回缩。可出现造口高度的明显降低,可能伴有功能障碍。对于严重的回缩情况,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进行修复。 建议患者在出现造口回缩情况后,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配合护理,以促进造口的恢复和功能的正常发挥。
3662
2024-06-03
腹腔镜肚脐伤口难愈合怎么办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腹腔镜肚脐伤口难愈合,可能是营养不足、感染、过敏反应、脂肪液化、伤口缝合不良等原因导致,需要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处理,如调整饮食、服用药物、及时消毒、重新缝合等。 1、营养不足: 如果患者的体质较弱,平时挑食、饮食较少,可能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营养,如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2、感染: 腹腔镜术后肚脐处伤口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局部感染,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并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进行治疗; 3、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术后接触过敏原时,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 4、脂肪液化: 对于腹部脂肪较多的患者,伤口处脂肪可能因挤压出现油性渗出物,引起伤口脂肪液化。需要及时消毒,并进行皮下液化脂肪的引流; 5、伤口缝合不良: 手术后伤口缝合过紧或过密,可能导致术后愈合不良。如发生此类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再次进行缝合,并避免术后伤口感染。 此外,还可能是周围组织坏死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术后按时到医院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对症治疗。
3604
2024-06-03
乙状结肠菜花状肿瘤治愈率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乙状结肠菜花状肿瘤作为一种结肠肿瘤的特定形态描述,其治愈率因肿瘤性质、分期及治疗方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若为良性肿瘤,则治愈率较高,一般在90%以上。但若是恶性肿瘤,则治愈率则与病情的早晚、治疗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 对于良性乙状结肠菜花状肿瘤,如腺瘤、错构瘤等,由于其生长缓慢且未侵犯周围组织,通过及时的手术切除,治愈率通常较高。这类肿瘤在发现后,如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可以实现临床治愈。但若良性肿瘤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也存在恶变的风险。 当乙状结肠菜花状肿瘤为恶性时,情况则较为复杂。在肿瘤早期,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治愈率相对较高。但当乙状结肠菜花状肿瘤肿瘤进展至晚期,尤其是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其治愈率会显著降低。 因此,对于乙状结肠菜花状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所以建议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年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肠道不适或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乙状结肠肿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932
2024-06-03
肠癌术后复查做什么CT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癌术后复查时,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CT检查来监测病情,如腹部CT、胸部CT、盆腔CT、腹部增强CT、腹部PET-CT,以明确病情。 1、腹部CT: 腹部CT是肠癌术后复查中最为常见的检查之一,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内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别是肠道和肝脏等区域,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2、胸部CT: 如果怀疑肠癌转移到了肺部,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胸部CT检查。胸部CT能够详细地观察肺部的情况,发现是否存在肿瘤转移灶; 3、盆腔CT: 对于部分肠癌患者,特别是低位直肠癌患者,盆腔CT也是复查的重要项目。能够观察盆腔内器官如膀胱、子宫、卵巢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4、腹部增强CT: 增强CT是在CT检查过程中,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增强血管和病变组织的显示效果,对于发现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等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果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复查时不一定每次都需要做增强CT,但如有需要,一般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 5、腹部PET-CT: PET-CT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技术,能够检测细胞代谢活跃程度,从而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潜在病灶。但由于PET-CT费用昂贵,一般不作为常规推荐,只在病情需要时酌情选用,如当怀疑患者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且肿瘤标志物较前升高时。 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准备,如禁食、饮水等,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患者在复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3462
2024-06-03
胰腺4厘米的肿瘤算大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胰腺4厘米的肿瘤,通常被认为是相对较大的。但是要全面评估其严重性,还需要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旦发现,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对于良性肿瘤,虽然4厘米的肿瘤在体积上较大,但良性肿瘤通常生长速度较慢,边界清晰,包膜完整,不易发生转移。说明即使肿瘤体积较大,只要及时通过手术切除,患者通常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良性胰腺肿瘤如胰腺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等,在手术切除后,预后通常较好,不易复发。 但对于恶性肿瘤而言,4厘米的肿瘤体积已经相当大,并且恶性肿瘤通常生长迅速,局部可能出现压迫症状,同时易于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 胰腺癌作为胰腺恶性肿瘤的代表,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此时肿瘤体积大,治疗效果差。胰腺4厘米的恶性肿瘤可能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甚至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于胰腺4厘米的肿瘤,不能仅凭大小来判断其严重性,还需要结合肿瘤的良恶性、生长速度、是否转移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644
2024-06-03
胰腺高密度影是肿瘤吗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胰腺高密度影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是肿瘤,但也可能和炎症、囊肿、结石、寄生虫感染等情况有关。若身体不适,需要尽早就医处理。 一、是肿瘤的情况 胰腺部位的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肿瘤可能尚未形成明显的肿块,在CT检查中可能会因肿瘤细胞聚集、水肿等原因表现出局部密度增高的现象,形成高密度影。 二、不是肿瘤的情况 1、炎症: 胰腺高密度影可能是由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等炎症性疾病引起,这些炎症会导致胰腺组织受到刺激,引起胰腺肿大,从而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高密度影; 2、囊肿: 如果胰腺内存在囊肿,并且体积较大,可能导致胰腺出现增生的情况,从而在影像学检查中出现高密度影; 3、结石: 如果有胰管内存在结石,并且体积较大,会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同样可能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高密度影; 4、寄生虫感染: 如蛔虫进入胰管或壶腹,可能引起胆汁和胰液分泌受阻,进而造成胰腺化学性炎症,这些炎症可能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高密度影。 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高密度影,建议通过进一步检查如B超、CT、肿瘤标志物、穿刺活检等来明确病因。
4568
2024-06-03
小肠梗阻能放支架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对于小肠梗阻是否能放支架的问题,主要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医生的建议来判断。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小肠梗阻的治疗,并不推荐放置支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需要放置支架。因此,建议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 关于小肠梗阻,需要明确的是,小肠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放置支架并不是一个常规的治疗方法。小肠的蠕动性较强,支架在小肠的蠕动下容易移位或脱落,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小肠梗阻的治疗,通常首选的是保守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等。 但若小肠梗阻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且患者病情严重,需要迅速缓解梗阻症状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支架治疗。此时,支架的作用是通过物理支撑的方式,将狭窄的肠道段撑开,从而恢复肠道的通畅性,减轻患者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治疗方法仅作为姑息性治疗,不能根治疾病,患者仍需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此外,小肠梗阻的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麻辣火锅、炸鸡等,以免加重病情。特别是对于恶性肿瘤引起的小肠梗阻,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3670
2024-05-31
肠道手术一个月后饮食菜单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在肠道手术一个月后,其饮食菜单主要是以流质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为主,同时还要吃一些高蛋白食物、高纤维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食物。具体饮食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流质饮食: 在肠道术后的一个月,患者可以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果汁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不会对肠道造成过大负担; 2、半流质饮食: 随着肠道功能的恢复,患者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蒸蛋等。这些食物既易于消化,又能提供一定的营养; 3、高蛋白食物: 在肠道手术后的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推荐食物包括瘦肉汤、清蒸鱼、牛奶等; 4、高纤维食物: 适量摄入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患者可选择如蔬菜泥、水果泥等易于消化的食物; 5、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食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肠道手术后的恢复同样重要。患者可通过食用新鲜蔬果、坚果等食物来补充,比如菠菜、猕猴桃等。 除了以上饮食建议,患者还需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对术后恢复同样重要。此外,患者应定期复诊,遵循医生指导,确保术后康复顺利。
3220
2024-05-31
胃息肉割除三天后有棕黑色分泌物是怎么回事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胃息肉割除三天后出现棕黑色分泌物,可能涉及多种原因,主要见于术中出血消化后残留、残留食物或药物影响、胃黏膜损伤、消化道出血、并发感染等情况。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并按时复查。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1、术中出血消化后残留: 胃息肉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少量的出血。这些血液在胃酸的作用下被消化,可能形成棕黑色物质,尤其在手术初期较为常见。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密切观察分泌物的量和颜色变化; 2、残留食物或药物影响: 术后患者可能摄入某些食物或药物,其颜色可能与棕黑色分泌物相似。患者一般只有分泌物颜色异常,无其他明显不适。通常调整饮食和药物即可,注意观察分泌物变化; 3、胃黏膜损伤: 手术过程中,胃黏膜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渗血或血液残留。患者可能出现胃痛、胃胀等不适感,并伴有棕黑色分泌物。需遵医嘱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以减轻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4、消化道出血: 术后胃黏膜未完全恢复,可能发生出血。此时的棕黑色分泌物量较多,可能伴有呕血、黑便等症状。患者需进行止血治疗,如内镜下止血,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并发感染: 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可能并发感染。分泌物会有异味,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加强术后护理。 建议胃息肉割除手术后的患者注意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同时保持休息充足,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有利于术后身体恢复。
4950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