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经常输血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经常输血对身体的危害一般包括情绪异常、输血反应,以及铁过载、免疫抑制、输血相关性感染等方面,具体可以前往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1、情绪异常: 这项操作是临床上较为重要的医疗手段,具有改善贫血、维持血容量、预防休克等作用,频繁或不当地输血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输血反应: 一些人在进行上述操作期间,还可能会因为产生输血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寒战、头痛等症状。 3、铁过载: 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频繁输血会使体内铁含量逐渐累积。铁过载会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如肝脏、心脏等。肝脏是铁的主要储存器官,铁过载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等。 4、血液凝固功能异常: 在进行这项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接触到来自献血者的外来抗原,从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此时容易导致免疫功能紊乱,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免疫抑制可能使患者更容易感染疾病,且感染后病情往往更为严重。 5、免疫抑制: 长时间不当输血,还容易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还可能会引起输血性肺损伤、输血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等问题。建议由专业医生进行这项操作,有助于自身健康。
643
2024-06-18
贫血献血时能查出来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献血前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检查和血液检测,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在献血时一般能查出来。如果出现贫血的情况,建议前往血液内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贫血患者通常伴有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在献血前的血液检测中,血红蛋白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属于贫血的范畴,通常不允许献血。除了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也是评估贫血的一个重要指标,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数量通常会减少,献血前的检查通常也可以发现。 献血者应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明确贫血的类型、原因和程度。贫血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营养摄入,如进食鸡肝、猪肝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另外还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剧烈运动等,提升机体抵抗力。 如果上述处理措施的效果不理想,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硫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补充铁元素,帮助改善贫血的情况。
794
2024-06-18
血小板压积偏高跟月经有关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压积偏高与月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血小板压积偏高的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的血液内科就诊,进一步寻找其他可能的原因,并且积极进行处理。 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一部分,伴随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和出血。在月经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对血小板压积产生一定影响。但通常是暂时的,并且不会导致血小板压积显著升高。 血小板压积偏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血小板数量增多、体积增大或两者同时发生有关,常见的原因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感染、急性失血等。另外,部分药物的使用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压积偏高。 尽管月经期间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对血小板压积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不足以导致血小板压积的显著升高。因此,血小板压积偏高与月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如果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血小板压积偏高的情况,应进一步寻找其他可能的原因。 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同时应适当增加营养摄入,保持身体健康。如果月经期间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867
2024-06-18
气血不足贫血吃什么药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气血不足属于中医常见的病症,可以选择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驴胶补血颗粒、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而贫血属于西医疾病,可以选择铁剂和维生素B12片,具体情况应血液内科就诊,并配合医生治疗。 一、气血不足 1、补中益气丸: 适用于气虚自汗、易感冒、面色发白等症状。 2、人参归脾丸: 针对血虚引起的面色发白、心悸失眠等症状,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3、驴胶补血颗粒: 常用于治疗久病引起的气血两虚,具有益气、补血、调经的作用。 4、十全大补丸: 此药能够改善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适用于各种气血不足的情况。 5、人参养荣丸: 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 二、贫血 1、铁剂: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药物,有助于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可遵医嘱选择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铁剂。 2、维生素B12片: 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较好疗效,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发育。 需注意,在服用上述药物时,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影响疗效。
1413
2024-06-18
白蛋白31需要输白蛋白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蛋白31g/L属于低蛋白血症的范畴,但并不一定需要输注白蛋白。如果病情严重且白蛋白水平无法恢复正常,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输注白蛋白以缓解症状。当出现上述不适后,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健康成人的白蛋白水平应在35-55g/L,白蛋白在人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和药物、参与免疫反应等。当白蛋白水平降低时,可能会影响此类功能的正常发挥。 白蛋白水平为31g/L的患者,已经低于正常范围,属于低蛋白血症的范畴。如果病情稳定,无严重水肿、营养不良等症状,一般不需要立即输注白蛋白,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如改善营养状况、治疗肝脏疾病等,随着原发病的改善,白蛋白水平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但如果患者病情严重,伴有严重水肿、营养不良等症状,且经过原发病治疗后白蛋白水平仍无法恢复正常,需要输注白蛋白缓解症状。但输注白蛋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患者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白蛋白水平和肝脏功能。
1374
2024-06-18
中性粒细胞76正常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中性粒细胞计数为76%不正常,略高于正常范围,但并一定存在严重的问题。当出现上述情况后,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大致在40%-75%,该范围因个体差异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当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时,通常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计数为76%略高于正常范围的上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细菌感染是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当身体受到细菌侵袭时,免疫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释放大量中性粒细胞以对抗感染。 除感染外身体在面临压力、创伤或手术等应激情况时,也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现象。如果服用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等药物,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因此,当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后,尤其当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需要明确具体的原因后,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1476
2024-06-18
中性粒细胞47偏低严重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中性粒细胞计数47%偏低,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严重。但如果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则相对严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 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大致在40%-75%,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为47%时,确实处于正常范围的偏低水平。如果偏低是由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饮食因素等引起的,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调整情绪和改善饮食等措施,通常可以恢复正常。 但如果中性粒细胞偏低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发热、乏力、感染等,或者偏低持续存在并呈现下降趋势,可能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其他血液学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较多,患者不应自行诊断或治疗,如有疑虑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如被诊断为某种疾病或感染,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建议,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此外,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应密切关注全身症状的变化。
1392
2024-06-18
血小板压积0.39严重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压积0.39%略高于正常范围的上限,如果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一般不严重。但如果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相对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血小板压积的正常值在0.11%-0.28%,数值0.39%略高于正常范围。如果不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发热、出血、疼痛等,一般不严重,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如生理性波动、轻微感染或炎症等。此时可以暂时观察,并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压积的变化。 但如果血小板压积0.39%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持续发热、皮肤出血点、关节疼痛等,此时可能比较严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能与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性感染等疾病有关,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或体积增大,从而引起血小板压积的升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血小板压积的升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且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尽相同。评估病情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血常规指标和患者整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较好控制。
1295
2024-06-18
白血病低热有规律可循,带你轻松应对!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说到白血病,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高烧不退、面色苍白这些明显的症状,其实在白血病早期,低热也可能是它的一个“小信号”。 👉白血病低热规律 🎈波动小:一般波动在37.5℃-38℃之间,不会像感冒那样高烧不退。 🎈持续时间长: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星期,甚至是好几个月,一般靠自己很难消退。 🎈伴有其他症状:可能还会伴随有身体没有力气、贫血啥的。 ❓如何应对白血病早期的低热 📍多喝水 建议每天至少喝够8杯水,大约2000毫升。水温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适中就好。如果体重比较重,可以适当多喝一些! 📍物理降温 可以用冷水浸湿毛巾,轻轻敷在额头上,每隔几分钟更换一次。如果有退热贴的话,也可以用退热贴敷在额头,帮助身体散热。 📍生活护理 不要把门窗都关着,得让空气流通起来,开窗户通风。吃的方面也得注意,得选那些清淡、好消化的东西,比如小米粥、蒸蛋羹、绿叶蔬菜这些。那些辣的、油腻的食物,比如辣椒、炸鸡之类的,就先别碰,这些都太刺激。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你们对于白血病还有什么疑问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
725
2024-06-18
打喷嚏流鼻血是白血病吗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打喷嚏流鼻血不一定是白血病,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引起,如鼻腔干燥、鼻中隔偏曲等。打喷嚏流鼻血不需要过于担心,可以观察有无其他的伴随症状,就医进行详细鉴别。 一、不是白血病: 1、鼻腔干燥: 常见于秋冬季节空气比较干燥,同时又饮水比较少,鼻腔内血管比较脆弱,尤其受到外力后,如打喷嚏、抠鼻等情况,易出现鼻出血的现象。通常伴有鼻腔干疼,但不伴有其他不适。 2、鼻中隔偏曲: 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从而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常发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因为此处的黏膜比较薄,容易受气流和尘埃刺激,如打喷嚏等,从而导致黏膜糜烂而出血,还常伴有鼻塞、头痛等不适。 3、其他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也会损伤到患者鼻腔黏膜,从而造成打喷嚏流鼻血。 二、可能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属于恶性疾病,一般危害性较大。白血病主要是因为白细胞恶性增殖引起,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从而造成打喷嚏流鼻血的现象。但常伴有其他症状,如贫血貌、牙龈出血、月经增多等情况,还可伴有发热、乏力、骨痛等不适。 因此,打喷嚏流鼻血的原因较多,需要到医院进行血常规、鼻内镜等检查,再予以相应治疗。鼻出血后可以进行压迫止血,多数可较快止血,若流血不止,则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电凝止血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3048
422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