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科科室相关科普
美泊利珠单抗会有耐药性吗?医生告诉你!
童强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美泊利珠单抗主要是用来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靶向药物,很多病人用了之后都说效果不错。 ❓不过也有部分患者似乎很担心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今天呢,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美泊利珠单抗这种药物的耐药性情况。 ✅对于美泊利珠单抗而言,耐药性确实存在,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出现。这是因为耐药性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等。 ❓ 那么,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对美泊利珠单抗产生了耐药性呢? 通常我会通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药物疗效以及观察不良反应等方面来综合判断。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病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或者药物疗效逐渐减弱,那么就需要考虑耐药性的可能性啦! ❓那要如何才能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呢? 有些药物可能会跟美泊利单抗产生相互作用,这不仅会影响疗效,还会增加耐药性的可能性。因此呢,在遵医嘱用药期间,千万别擅自使用其他药物哦! PS:关于美泊利珠单抗的其他信息,我放在图片啦,记得去看~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小红书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美泊利珠单抗的耐药性问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我们医生共同努力,战胜疾病,迎接健康的生活!最后别忘了点赞、评论、收藏哦!🌸
570
2024-06-17
鸭肠嘌呤高吗?医生来告诉你!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说到高嘌呤食物,可是让很多痛风病人闻之色变的。不过啊,很多老百姓可是对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并不怎么了解。由于食物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决定一个个拆开讲,今天就说说鸭肠吧~ ❓你认为鸭肠的嘌呤含量是高还是低呢? 每100g鸭肠的嘌呤含量差不多是200mg,这可是高嘌呤食物的范畴了(此外,按食物中的嘌呤程度也可进行分类,具体分发看图哦~)。 所以啊鸭肠的嘌呤含量是比较高的,原因就是鸭肠是属于动物内脏,而这类食物都有较多的嘌呤,比如猪肝、牛肠等。因此,在吃了之后有可能会造成体内的嘌呤含量升高。而过多的嘌呤摄入会让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加重痛风的症状或者是造成痛风急性发作,比如关节肿胀、疼痛等。 ❓那尿酸高了该怎么办? 🌱增加饮水量: 每天可以多喝一些温水,饮水量可以控制在2000-2500毫升,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的尿酸排出。 🌱适当运动: 增加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游泳、快跑等,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左右,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水平,促进多余水分和尿酸的排出。 🌱饮食调整: 需要避免高嘌呤的食物摄入,如黄豆、干豌豆等,这些食物有可能会增加尿酸的产生,嘌呤含量也是比较高的。 PS:除了生活方式上的管理,对于尿酸高也需要用到一些医学手段,具体有哪些可以看图哦~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饮食健康的问题或疑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542
2024-06-17
吃玉米尿酸会高吗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吃玉米一般尿酸不会高,因为玉米中的低嘌呤含量比较低,适量食用玉米不会导致体内嘌呤含量升高。但是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后,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治疗。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甚至可能引发痛风等相关疾病。嘌呤是一种存在于许多食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当人体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时,会增加尿酸的生成。但玉米的嘌呤含量较低,因此不会显著增高尿酸水平。 玉米不仅嘌呤含量低,而且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适量食用玉米对于身体健康有益。 虽然玉米不会显著增高尿酸水平,但高尿酸血症患者仍需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建议患者在饮食中多摄入低嘌呤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 此外,高尿酸患者通过科学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尿酸水平,降低痛风等相关疾病的风险。
1389
2024-06-15
类风湿会引起脸浮肿吗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即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引起脸部浮肿,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液体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当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找出具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造成关节炎症、疼痛、肿胀和僵硬。虽然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但有时也可能出现关节外的症状,包括脸部浮肿。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脸部浮肿虽然不是常见症状,但确实可能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液体更容易渗透到组织间隙中,从而引起浮肿。如果类风湿关节炎影响肾脏功能,也可能导致水肿。 如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脸部浮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浮肿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炎症反应,以减少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减轻浮肿症状。但是应避免盲目使用药物,以免耽误病情的治疗。
1198
2024-06-15
类风湿患者会越来越瘦吗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一般是指一般指类风湿关节炎,并不一定会越来越瘦。虽然该疾病可能会导致体重减轻,但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运动、积极地治疗和心理调适,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但是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该疾病本身不直接导致患者体重下降,但由于疾病引起的疼痛、活动受限,可能伴随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 此类患者由于关节疼痛和僵硬,会导致活动受限,会使日常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从而可能引起体重减轻。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和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摄入的食物量减少,进一步导致体重下降。 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身体的需求,但是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以免加重疾病症状。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并促进食欲和消化。 此外,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控制疾病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从而改善食欲和消化功能。
809
2024-06-15
尿酸高要多喝水吗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一般情况下,尿酸高的患者需要多喝水,可以帮助尿酸排出体外,但还需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对于尿酸高的患者,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盲目服用药物,以免耽误病情。 尿酸高通常是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所致,长期尿酸高可能导致痛风、肾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多喝水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因为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从而加速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同时水分可以稀释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降低肾结石的风险。 虽然多喝水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尿酸高的患者仍需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如服用降尿酸药物、调整饮食等。 尿酸高的患者应每天定时定量饮水,保持充足的饮水量,具体饮水量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天至少饮水2000ml。虽然多喝水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但过量饮水也可能导致水中毒等问题,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饮水。 此外,建议饮用纯净水或矿泉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加重尿酸高的症状。
615
2024-06-15
笋干嘌呤高吗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笋干嘌呤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并不属于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果无法明确,可以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向医生进行咨询,明确是否可以吃笋干,以免尿酸升高,危害身体健康。 每100克笋干的嘌呤含量在50-150mg之间,属于中等嘌呤食物。在制作笋干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水分被蒸发,导致嘌呤含量相对较高。但即使如此,整体嘌呤含量仍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高盐或发酵处理可能会使笋干中的某些成分分解而产生更多的嘌呤,未经处理或腌制的笋干嘌呤含量相对较低。 对于一般人群,适量食用笋干并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对于有高尿酸血症、痛风等疾病的人群来说,应尽量避免过多摄入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在烹饪笋干时,可以选择蒸、煮等低油低盐的方式,也可以搭配其他低嘌呤食材一起食用,降低整体嘌呤摄入量。 不同人群对嘌呤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对于容易因摄入过多嘌呤而引发健康问题的人群来说,应更加注意控制嘌呤的摄入量。如果尿酸水平过高,还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布司他片、别嘌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1233
2024-06-15
血沉不高是类风湿吗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血沉不高并不能直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医生需要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疑似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及治疗。 血沉是红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沉降速率,通常用于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血沉多数会升高。但是血沉并非特异性指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妊娠、感染等。 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医生通常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特异性检查主要包括自身抗体的检测,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针对变性免疫球蛋白Fc段的自身抗体,但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抗体,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也可能出现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RI等。明确具体病情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
865
2024-06-15
油嘌呤含量高吗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油嘌呤一般是指油中的嘌呤,含量一般不高,但过量摄入食用油仍然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该合理选择和使用食用油,控制好用量,保持身体健康。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听从医生的建议。 食用油是从植物或动物脂肪中提取的,常见的食用油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大多是从植物的种子或果实中压榨提取的。在这些油的提炼过程中,会过滤掉许多对身体不利的成分,包括部分嘌呤。因此相较于其他食物,食用油中的嘌呤含量相对较低。 尽管食用油中的嘌呤含量不高,但过量摄入食用油仍然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食用油主要成分是脂肪,过量摄入会增加热量摄入,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肥胖等问题。高脂肪饮食还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对于尿酸代谢异常的人群,应尽量选择植物油作为烹饪用油,避免过多摄入动物油。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油的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热量。 此外,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食物多样化,多摄入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同时也要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664
2024-06-15
转移因子胶囊和口服液效果一样吗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转移因子胶囊和口服液效果一样,在药物成分、功效以及安全性方面均相同,都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平衡,辅助治疗多种疾病。但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转移因子胶囊和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均包含多肽、氨基酸以及多核苷酸混合物的溶液制剂,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预防疾病,并可以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免疫缺陷疾病的辅助治疗,如湿疹、血小板减少、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 虽然转移因子胶囊和口服液在药物成分和功效上相同,但由于剂型存在差异。胶囊剂型便于携带和服用,而口服液则更适合需要快速吸收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在使用方式上,两者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胶囊剂型一般建议温开水送服,而口服液则可以直接饮用。无论选择哪种剂型,都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 此外,在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和作息的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监测,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
560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