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倩的科普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偏高怎么回事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血浆纤维蛋白原偏高常见于感染后,引起纤维蛋白原增高通常是一过性表现,增高会随着感染受到控制而逐渐降低。 此外,部分患有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病的人群,纤维蛋白原也会出现偏高。恶性肿瘤、烧伤以及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纤维蛋白原也会呈现增高的状态。多数成年、老年患者的纤维蛋白原高,容易形成血栓,要提高警惕。
12.48万
15
2021-02-25
儿童输血后注意事项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输血后要观察患儿情况,常见在输血后会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如部分患儿输血结束后会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处理,给予抗过敏药物。此外,部分患儿在输血后会出现溶血反应,如寒战、贫血、黄疸、尿液颜色发红等,此类溶血表现需要密切观察。 患儿输血后应及时复查血常规,查看输血效果,血色素、血小板等有无上升。同时,家长也应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舒服、呼吸困难等表现,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向医生反映。
8.54万
391
2021-02-25
儿童血小板增多是怎么造成的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血小板增多的原因有原发因素和继发性因素,儿童血小板增多通常以继发性原因为主,通常的原因有感染、缺铁性贫血、缺氧等。 儿童中较少出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此病是骨髓的异常增生,血小板数增高程度异常,通常大于1000×10^9/L。此外,部分儿童会出现脾大的症状,进行骨髓穿刺后可以看到巨核细胞异常增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临床较为少见,儿童多因继发性病因发病。
10.62万
243
2021-02-25
单核细胞偏高是怎么回事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通常单核细胞偏高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也可见单核细胞异常增高。若患者出现单核细胞增高,还需结合其它临床表现,如有无贫血、有无血小板减少,查体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从而进一步确诊病因。 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通常占比为3%-8%。6岁以内的儿童体内单核细胞占比较高,可达15%左右。
11.46万
241
2021-02-25
输血禁忌有哪些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输血的禁忌内容具体如下: 1、曾经出现过输血反应的患者,再次输血时要慎重; 2、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输血时应慎重; 3、血型不合、核血未通过,以及部分自身原因,也不能输血。 输血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常出现危及生命的失血症状后,需要进行输血治疗。若患者的症状无需输血时,则尽量不输血。
7.63万
393
2021-02-25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低是什么原因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通常指血小板大小的分布情况。若血小板大小比较均匀,分布宽度则较小。若血小板大小不一,则分布较宽,数值升高,此项检测指标意义不大。 由于血小板寿命在1-2周,所以检测得到的只是某个时间点的数值,该指标处于动态变化中。如果血小板破坏较多,增生异常旺盛时,其形态大小存在出现明显的不同,离散度较高,重点需要查看血小板数量以及功能,而体积分布宽度意义较小。
10.18万
115
2021-02-25
婴幼儿中性粒细胞偏低怎么办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婴幼儿中性粒细胞偏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情况。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若减少程度较低,并且患儿无临床症状,可留待观察; 2、若中性粒细胞过低,需查找具体病因,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3、若为病毒感染所致,需要使用抗病毒药进行治疗,通常1-2周即可恢复; 4、由药物引起中性粒细胞降低时,要及时停止服用此类药物; 5、若由于免疫性疾病导致,应进一步检查,明确疾病类型,并采取对应的治疗。
9.96万
40
2021-02-25
血涂片的作用是什么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血涂片是有效的血液检查方式,由于血常规检查都是应用机器操作,所以对血液的细胞形态难以辨别,因此需要补充血涂片的检查。血涂片是在玻片上涂抹患者的血液,随后进行染血,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观察。 通过血涂片可以观察白细胞的形态,进而分析疾病的病因。例如可以观察血液是以何种细胞为主、是否存在异型淋巴细胞或幼稚细胞,然后查看红细胞形态大小、有无碎片,不同情况会提示不同疾病。
12.29万
288
2021-02-25
小儿中性粒细胞低是怎么回事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中性粒细胞低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在血常规检测中,如果白细胞小于4×10^9/L,则代表白细胞较低。小儿中性粒细胞低的原因有很多,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部分还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也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此外,注射安痛定、服用头孢,都可以引起白细胞的减少。 另外,常见的免疫性疾病,以及少见的先天性的粒细胞缺乏,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降低。对于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由于会诱发严重感染,所以要进行多次的检查。
10.89万
338
2021-02-25
生理性贫血发生在出生后吗
房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生理性贫血发生于孩子出生后3个月以内。生理性贫血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孩子出现生理性贫血,是因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以胎儿的血红蛋白为主,胎儿血红蛋白寿命很短,出生以后破坏的较多。又由于孩子在前3个月体重增长快,需要的血红蛋白较多,骨髓造血跟不上破坏的程度,所以此阶段会出现生理性贫血。 如果婴儿身体情况很好,3个月以内发现血红蛋白有点低。随着其年龄增大,骨髓增生逐渐恢复以后,体内血红蛋白就会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11.78万
240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