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科室相关科普
你了解吗:手足口病能出门见风吗?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手足口病容易导致婴幼儿出现体温发热,还可能会出现皮肤出疱疹或是精神不振等不良症状,很多家长不了解是否能出门见风。
💡手足口病是否可以出门见风,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病情较轻,并没有出现发热或是精神不振等多种的不良症状,多数可以适当的出门见风,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对病情调理或是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但要避免处在冷空气的环境中。
🚨如果病情严重,出现高热不退或是精神萎靡,出门见风不仅可能会导致身体着凉,还有可能导致发热的程度增加,不利于病情调理和恢复,多数并不能出门见风,通常需要在冰浴以后才可以适当的出门,见风以后可以防止产生副作用,防止病情出现恢复缓慢的情况。
手足口病需要及时了解应对方法,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下面是具体内容。
⏩加强隔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需在家隔离7-10天,避免与外界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饮食管理: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多吃稀面条、大米粥、蔬菜粥等软烂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增加绿豆、赤小豆、绿豆芽、百合、黄瓜等食物的摄入,多喝水,同时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退热药、局部用药等进行治疗。例如,如果发热症状明显,可以使用布洛芬颗粒、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口腔、手、足、臀等部位出现疱疹时,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阿昔洛韦乳膏等药物缓解病情。
🌷治疗期间需要了解日常注意事项,可以防止病情恢复缓慢,需要在图片里面查看,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咨询。
792
宝宝过早抬头小疑惑,会是脑瘫吗?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脑瘫,全称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一般来说,宝宝抬头太早并不意味着就是脑瘫。正常情况下,宝宝大约在2-3个月时能够逐渐抬头,但每个宝宝的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如果宝宝在更早的时间就能抬头,这通常说明宝宝的颈部肌肉发育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非脑瘫的征兆。
脑瘫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运动发育落后,而非提前。例如,脑瘫患儿可能表现为抬头困难、翻身困难、坐不稳等。而抬头太早,除非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否则一般不考虑为脑瘫。
对于宝宝抬头太早的现象,家长可以这样做:
✅观察宝宝的整体发育情况:除了抬头,还要关注宝宝在其他方面的发育,如翻身、坐立、爬行等是否按正常时间顺序进行。
✅定期健康检查:带宝宝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高危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缺氧史等,应更加注意。医生会通过专业的评估手段来监测宝宝的发育情况。
✅合理训练:对于抬头较早的宝宝,可以适当进行头部控制训练,如俯卧位抬头训练,但需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导致颈部肌肉疲劳。
✅及时就医:如果发现宝宝有异常姿势、肌张力异常或运动发育明显落后,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虽然宝宝抬头太早与脑瘫无直接关联,但脑瘫的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对于疑似脑瘫的患儿,应及时就医检查(详见图~)。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家长们对脑瘫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明白了宝宝抬头太早并不一定是脑瘫的征兆。你们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还遇到过哪些疑惑或担忧?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416
早产儿脑瘫早发现,关键时间点大公开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早产儿指在妊娠28至37周之间出生的婴儿,而脑瘫是一种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早产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缺血缺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患脑瘫的风险。
📌关于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这并非一个固定的时间点,而是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评估来确定。一般来说,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能初步显现出脑瘫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以及运动发育迟缓等。
然而,由于早产儿本身的发育特点,这些症状在早期可能并不明显,需要家长和医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评估。而且也并非绝对,因为每个孩子的发育速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脑瘫的早期诊断对于孩子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脑瘫的早期诊断时间窗口为出生后0-6个月或0-9个月,其中0-7个月间的诊断又称为超早期诊断。在这个阶段,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医生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脑瘫的风险。
⏩一旦确诊为脑瘫,早期干预治疗至关重要。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
👉按摩与体操:通过轻柔的按摩和体操训练,促进早产儿的肌肉发育和关节灵活性。
👉主动运动训练:鼓励早产儿进行主动运动,如抓握、翻身、坐等,以刺激其神经系统的发育。
👉智力和语言训练:针对脑瘫患儿可能存在的认知和智力障碍,进行专门的智力和语言训练,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对于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还可能需要进行矫形手术或神经外科手术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
PS:图中有一些早产儿脑瘫早期预警信号,家长们可以去看一下,以便及时发现。
在此,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无论是关于早产儿的护理经验、脑瘫的康复故事还是其他相关话题,都欢迎分享。
977
普通手指内扣VS脑瘫内扣,区别一看就懂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手指内扣,简单来说,就是手指紧握拳,拇指屈曲或内收,其余四指在拇指外面或里面的状态。普通手指内扣和脑瘫内扣虽然都有手指内扣,但是两者还是存在多方面的差异的。
👉
发生年龄与持续时间不同
🔸普通手指内扣:多发生于新出生的婴儿或早产儿。由于婴儿在母体内长期处于握拳状态,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保持这种握持反射,表现为手指内扣。这种现象通常在婴儿出生后2-3个月内逐渐消失,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
🔸脑瘫内扣: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孩子。如果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性手指内扣没有如期缓解,且伴随其他发育异常,如智力下降、语言障碍、癫痫等,那么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脑瘫的可能性。脑瘫引起的手指内扣往往持续存在,并可能逐渐加重。
👉
伴随症状不同
🔸普通手指内扣:通常不伴有其他异常症状。随着孩子的成长,手指内扣现象会逐渐消失,孩子的手部活动也会越来越灵活。
🔸脑瘫内扣:常常伴有多种发育异常。除了手指内扣外,还可能出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情绪不稳定、四肢活动不灵等症状。脑瘫患儿的手指内扣往往是由于肌张力增高所致,表现为上肢肘腕关节异常屈曲,特别是拇指内收明显。
对于普通手指内扣,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可以通过轻柔地按摩和拉伸孩子的手指,帮助促进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注意保持孩子的手部卫生,避免过度束缚或压迫手指。
👀如果是脑瘫内扣,则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方法见图)
如果大家对这方面还有疑问或想要分享自己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595
后脑勺磕伤,孩子有没有事怎么判断?一文揭晓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小孩子活泼好动,偶尔的小磕碰是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当孩子摔倒并磕到后脑勺时,正确判断孩子受伤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判断孩子磕到后脑勺有没有问题:
👉观察意识状态:首先检查孩子的意识是否清醒,如果孩子能够立即哭闹或回答简单问题,这是个好迹象。但如果孩子表现出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或昏迷,则应立即就医。
👉检查外伤情况:查看头部是否有明显的外伤,如头皮裂伤、肿胀等。即使没有明显的外伤,也不能排除内部损伤的可能性。
👉询问主观感受:询问孩子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脑部受损的表现。
👉注意行为变化:观察孩子是否有行为异常,如言语不清、走路不稳、情绪波动等。
👉记忆测试:简单地测试孩子的短期记忆,如让他们记住几个数字或单词,过几分钟后再询问,评估记忆功能是否受损。
如果发现上述任何一项异常,都应视为潜在的脑部损伤信号,并及时就医。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建议在磕碰后的24小时内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并在出现任何不适时立即就诊。孩子摔倒磕到后脑勺的处理方法如下:
🔸立即安慰:安抚孩子,给予拥抱和安慰,让孩子感受到安全。
🔸检查受伤部位:轻轻检查孩子的后脑勺,观察是否有明显的外伤。
🔸冷敷处理:如果有肿胀,可以用冰袋轻轻冷敷头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至少1小时。
🔸观察症状: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注意是否有头痛、呕吐、嗜睡等情况。
🔸避免剧烈活动:让孩子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如跑、跳,以免加重伤情。
孩子摔倒磕到后脑勺时,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方法非常重要。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初步判断孩子的受伤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掌握这些基本的急救知识,确保孩子在遇到意外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照顾。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建议,并查看相关图片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525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患上脑瘫?新手爸妈必看!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脑瘫是一种影响儿童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的严重疾病,它通常发生在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个月内。脑瘫不仅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还可能伴随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多种障碍,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般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判断宝宝是否可能患有脑瘫。
👉
日常观察:初步判断
🔸
运动发育情况
正常情况下,宝宝会在三个月左右翻身,六个月能坐稳,八个月开始爬行。如果宝宝在这些关键时间点上,运动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如无法按时翻身、坐立不稳或站立困难,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
姿势与肌张力
脑瘫患儿常伴随姿势异常和肌张力异常,比如仰卧时下肢过度伸直,抱起时头部无法竖直,脑袋偏向一侧并摇晃。此外,肌张力过高或过低也是脑瘫的常见表现。肌张力过高时,宝宝的肌肉显得僵硬,难以活动。肌张力过低时,则显得松软无力,手脚常处于耷拉状态。
🔸
反应与情绪
脑瘫患儿在情绪和行为上也可能表现出异常,他们可能容易哭闹,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的刺激缺乏反应,面部缺乏基本表情,甚至不会被玩具或其他事物吸引。
👉
专业检查:确诊依据
如果家长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宝宝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
脑电图检查
可以观察宝宝大脑的电活动情况,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脑部异常放电等问题。
🔸
神经影像学检查
包括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看到宝宝大脑的结构和发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脑损伤或发育异常。
🔸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检查可以评估宝宝的肌肉和神经传导功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肌肉或神经方面的病变。
🔸
智力测试及心理行为评估
除了上述检查外,医生还会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发育情况,进行智力测试和心理行为评估,以全面了解宝宝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作为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一旦宝宝被确诊为脑瘫,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治疗方法详见图~)和康复训练。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的运动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如果大家在宝宝成长过程中遇到了类似的困惑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同时,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心得。
845
宝宝成长关键期,三月龄脑瘫自测全攻略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 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还可能伴随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等多种问题。
对于三个月大的宝宝来说,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测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瘫的风险,从而及早干预。
✅
观察肢体肌肉张力
三个月的宝宝,正常情况下肌肉张力适中,肢体活动自如,家长可以通过被动活动宝宝的肢体关节来观察肌张力情况。
具体做法是轻轻弯曲或伸展宝宝的手脚,如果感觉活动困难,肌肉僵硬,或者一侧肢体明显比另一侧紧张,这些都可能是肌张力异常的信号,与脑瘫有关。
✅
判断运动发育情况
三个月大的宝宝应该已经能够较好地控制头部,能够自主抬头并保持一段时间。如果宝宝无法抬头,或者头部控制明显不稳,这可能是运动发育落后的表现,需要警惕脑瘫的可能性。
此外,观察宝宝是否有翻身、抓握等动作的尝试,也是评估其运动发育情况的重要方面。
✅
观察宝宝情绪变化
脑瘫宝宝往往容易出现情绪异常,如突然哭闹且持续时间不一,哭声尖锐。正常情况下,宝宝哭闹多有原因,如饥饿、尿布湿了等,而脑瘫宝宝的哭闹可能更为频繁且难以安抚。家长应细心观察,及时记录宝宝的情绪变化,以便发现异常。
📢除了家庭自测外,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和专业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专业的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详见图),更准确地判断宝宝是否存在脑瘫风险。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减轻症状,提高宝宝的生活质量。
亲爱的家长们,是否也曾经或正在为宝宝的成长担忧?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什么不寻常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疑问。
512
警惕!四月大婴儿脑瘫的显著迹象有哪些?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脑瘫是一种影响儿童运动能力和姿势控制的永久性神经发育障碍,对于四个月大的宝宝来说,如果存在脑瘫,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特征。
由于每个宝宝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没有唯一的最明显的特征,👇常见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到:
🔹抬头困难:正常情况下,四个月大的宝宝应该能够在俯卧时自主抬起头部,如果宝宝在这个年龄段仍然无法自主抬头,这可能是脑瘫的一个早期迹象。宝宝在被抱起时头部无力地垂下,缺乏支撑,也是需要注意的现象。
🔹手部活动受限:四个月大的宝宝应该能够开始伸手去抓玩具或物体。如果宝宝的手臂活动受限,或者经常保持拳头紧握的状态,这也可能是脑瘫的表现。宝宝在尝试触摸东西时,双手不协调,只用一只手,另一只手似乎无法正常使用。
🔹肌肉张力异常:肌张力过高(强直)表现为肌肉僵硬,四肢难以弯曲。肌张力过低(弛缓)表现为肌肉无力,四肢显得松弛无力。四个月宝宝的肌肉张力异常会使其在被动活动时感到异常紧绷或过于松弛。
🔹异常反射:原始反射(如抓握反射)在四个月大的宝宝身上应该已经开始减弱,如果依然存在或变得更强,可能是脑瘫的迹象。异常的反射还可能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即当头部转向一侧时,同侧的手臂伸直,而对侧的手臂弯曲。
🔹异常姿势:在被抱起时,宝宝的身体可能会呈现弓形或过度弯曲的姿态。在仰卧时,宝宝的腿可能会呈“剪刀状”,即两腿交叉紧绷。
👇对于四个月大的宝宝,如果怀疑存在脑瘫,早期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师设计的运动训练和功能练习,帮助宝宝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协调能力和平衡感。
🔸作业治疗:协助宝宝发展日常生活技能,如抓握、翻身、坐立等基本动作,以及使用辅助器具帮助宝宝更好地参与日常活动。
🔸言语治疗:即使在早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言语治疗师的介入,促进宝宝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药物治疗: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肌肉松弛剂或其他药物来缓解肌肉痉挛或改善其他症状。
🔸康复训练:使用矫形器、轮椅等辅助设备,帮助改善宝宝的行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上述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宝宝的生活质量。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建议,并查看相关图片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855
黄疸超标多少,警惕宝宝脑瘫危机?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脑瘫主要是由于脑神经组织发育异常,导致智力下降和全身肌肉张力增高等症状。而黄疸则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皮肤、黏膜等部位发黄的现象。
一般来说,黄疸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脑瘫。然而,当黄疸严重时,特别是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会透过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对大脑造成损害,这种情况被称为胆红素脑病,也称为核黄疸。
🌼如果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或超过20mg/dl,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或超过16-18mg/dl时,他们面临的风险是可能发生核黄疸。核黄疸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从而增加脑瘫的风险。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界限,因为每个新生儿的体质和情况都不同。而且,新生儿血脑屏障的发育状况、体内血清白蛋白的含量等因素也会影响胆红素进入大脑的风险。如果新生儿体内缺乏血清白蛋白,那么即使胆红素水平较低,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所以,对于有黄疸的新生儿来说,需要及时处理。
👉及时监测: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眼白等部位的颜色变化,一旦发现黄疸症状,应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还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检测,以准确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如果黄疸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嗜睡、拒奶、肌张力异常等,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光照疗法:对于轻度至中度的黄疸,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光疗(蓝光照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且副作用较小。在光疗期间,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如保护眼睛和生殖器不受光线直射等。
👉药物治疗:对于黄疸症状较重的新生儿,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但需注意,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
👉换血疗法:对于极少数病情严重的宝宝,可能需要采用换血疗法来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保护大脑免受损害。
👀除了积极治疗外,日常的护理也很重要,具体怎么做可以戳图了解。在文章的最后,想邀请大家在评论区分享经验和看法。是否曾经遇到过宝宝黄疸的情况?是如何应对的?又有哪些建议想要分享给其他家长?
378
脑瘫宝宝:躺着也能蹬腿吗?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
脑瘫,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包括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等 ,因此每个孩子的具体表现都会有所不同。针对脑瘫婴儿躺着是否会蹬腿这一问题,回答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
👩脑瘫婴儿在平躺时可能会蹬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蹬腿动作与正常婴儿完全相同。脑瘫可能导致肌张力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婴儿的肢体运动模式。
当肌张力过高时,婴儿蹬腿可能显得较为僵硬或不协调;而当肌张力过低时,蹬腿的力量可能会减弱甚至缺失。因此,家长们观察到的蹬腿现象,需要结合孩子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蹬腿并不是判断脑瘫的唯一标准,脑瘫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表现,如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迟缓等,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
在日常护理中,家长们需要密切关注脑瘫婴儿的行为变化,包括蹬腿动作。如果发现蹬腿动作与同龄儿童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或者伴随着其他异常症状,如姿势异常、运动不协调等,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详情见图。
👀此外,家长还需要了解的是,脑瘫并非不治之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康复治疗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脑瘫患儿能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获得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家长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为孩子的康复之路提供坚实的支持。
如果对脑瘫婴儿的康复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977